Peter Behrens 色彩的可能性 首
2022-10-15 13:23
1890至1910年间,参与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艺术家们对19世纪主流学院派、折衷主义和历史主义等提出质疑,以强调功能与自然的审美逻辑反抗传统,打破了传统艺术(尤指绘画、雕塑)与应用艺术之间的界限。当新艺术运动传到德国时,画家Peter Behrens(彼得·贝伦斯)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响应了这种理论思想,凭借手工艺的精湛技术积极地将其事业转向了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
Peter Behrens在早期与Hermann Obrist、August Endell、Bruno Paul等艺术家一同从事家具及家居用品设计,成为了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师。1899年,他受邀在Ernst Ludwig规划的艺术家聚居地中建造一座自宅。作为Peter Behrens的第一个建筑作品,这座住宅在细节之处偏离了当时新艺术运动所宣扬的装饰主义规则,许多学者认为其朴素、精简的特征已有了后期现代主义的雏形。
一战开始后,Peter Behrens的建筑风格有了更强烈的现代主义特征,他抽离了古典的建筑形式,并实践了以砖为主题的表现主义风格,圣彼得堡大使馆、Continental AG办公大楼以及Hoechst AG技术大楼都是此时期的代表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和沃尔特·格罗皮乌斯都曾是他的门徒,他的作品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
位于法兰克福郊外的Peter Behrens Bau(即Hoechst AG技术大楼)是Peter Behrens职业生涯后期转向现代主义和砖表现主义的阶段所留下的代表作品,这座建筑不仅满足了当时工业生产公司对于集中办公的需求,更凭借色彩丰富且成本低廉的砖块诠释了具有工业特性的表现主义风格。
大楼的长边达185米,为了避免外立面过于单调,Peter Behrens使用颜色不同的砖块穿插形成了变化的立面,并依据结构和功能将空间建筑群大致分为三个体块,分别是三层楼高的行政楼、塔楼以及连接Hoechst集团前办公大楼的桥梁。
办公区的入口大厅是整个作品中最具表现力的部分,通高的长廊被天花板上的八角形玻璃窗照亮,由彩色砖块组成的立柱在视觉上强调了纵向的延伸,并沿垂直方向逐渐变得纤细,消解了材料所带来的厚重感。整个大厅仅在尽端处摆放了一座人体雕塑,引导人们能够将注意力和视线集中在色彩的表达上。
虽然大楼的主要功能空间都集中在最大的办公体块中,但塔楼和桥梁仍是综合体中的两个关键元素。桥梁所对应的部分是办公大楼的主出入口,其下方的支撑结构呈标准的抛物线形,与之相连的塔楼主要通过钟声来指示厂区的工人交接班次,但由于战时恶性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材料紧缺,这一功能设计至今未实现。
1924年,这座标新立异的大楼正式启用。二战期间,北楼的报告厅被空袭炸损,战争结束之后的1950年代进行了重建和翻新。目前,Peter Behrens Bau已被列为莱茵河工业遗产之路(Route der Industriekultur Rhein-Main)的一部分,在特定的节假日对公众们开放。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