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林育 茶湖里:闹中取静,沪上社交新主场 首
2025-11-24 21:03
在快节奏的魔都,于繁华之中寻找一处闹中取静的栖息之所,已然成为都市人步履匆匆中的一种奢侈。
茶湖里,正是这样的一间所在。朴拙的木,粗粝的石,温柔的光,宛如材质与心境共舞的时光展馆,在闻香品茗之中,将每一位来客带到心之归处。
01
烧水煮茶,社交新主场
共享茶室由来已久,贩卖的是茶,更是空间与时间。业主从事厂房租赁和传统茶生意,共享茶室是他将过去两门生意结合的新产品,也是产业升级的全新尝试。
烧水煮茶是表层,内里是社交新主场。而在魔都这样的大都市,如何留住匆匆行人的时间,又如何营造静雅停留的空间,这是设计师与业主共同思考的。
项目命名“茶湖里”,谐音“茶壶里”,一壶茶里的悠悠时光,壶里是茶,如水又如湖,湖里是心境、茶中有江湖。
约400平空间以回型吧台为核心展开,四周则是不同形式的全包和半包社交空间,既能满足个人消费者的需求,也能满足不同人群会客接待、沙龙社交使用。
说是吧台,其实又是最核心的开放式社交场所。四面可坐可立,可品茗、可酌酒、可饮咖,正如斜杠化的都市青年,空间也没有绝对的局限,日茶夜酒,随性而惬意。
吧台的焦点是一处水井,流动的水波与绿植交相辉映,将自然引入室内,是自由,是放松的心境,也是“茶湖里”的点题之笔。
02
帘卷帘舒,以茶为媒
业主将好茶带入空间,设计师则用一些温柔的材质进行友善的隔断和社交礼仪提醒。吧台与茶座之间的隔断是水纹玻璃半透墙,明暗之间完成空间的功能过渡;半包茶座之间的隔断则用竹帘,帘卷帘舒之间,营造彼此的会话自由度。
玻璃和竹帘的另一用处是与光的舞蹈。若隐若现之间,拥有了不同的光影可能性,映衬着空间的绿植和人影,时光的故事由此展开,在茶湖里的那一个下午,在记忆中便拥有了
神采。
设计师亦兼顾了不同人群的喜好方式,露营风区域是开放式空间的一大亮点,也为青年社交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意即这是一个包容之所,茶湖里既有私密空间,同时绝不呆板,允许串门,露营空间便是这样一扇跨界社交的门。
03
海派闽派,雅聚私叙
业主是福建武夷山人,私密茶包间便由“流香涧”、“九曲溪”等武夷山特色地标做成的宣纸灯进行标志区分。
东方侘寂风的主体之下,设计师将茶包间分为海派和闽派两类。上海人在沙发上喝茶喝咖啡,福建和茶产地区域则在茶桌上喝咖啡,因此,包间分为木桌式和沙发式,此外还设有一间榻榻米茶室,兼顾了传统饮茶方式和海派饮茶品咖方式,雅聚私叙共享,茶室文化则更为完整、层次化。
整个店面的色调呈现米咖色系,呈现如同茶汤一样余烟袅袅、娓娓道来的观感。不同风格的包间则用软体或屏风、挂画来进行适度区分,如海派包间,沙发上方的壁画便使用了艺术化的蓝色系海浪。
空间中还大量使用了从苏州淘来的老物件,原汁原味的老木桌、中古茶器等等,与自然融为一体,无形中带给人更多的亲近感。
空间所有的木材均使用的是老榆木,温润的色泽和气息带给人归属感、安全感,浸润在时间的味道之下,客人也容易忘记时间,停驻此刻。
材质的第二大主角是石头。无论是入口处的大面石皮墙,还是不同区域的青石台阶,抑或仿青石的地板,都带给人走在家乡小路的感觉,这便是材质妙用的魔法。藤编、布艺、壁画、绿植、水纹玻璃,则丰富了空间的多样性,不经意之间,艺术处处流动。
本案的特别在于,不露痕迹地融合了不同客户对于共享空间的需求。既打开了茶咖酒的包容性,又满足了青年社交、商务社交、沙龙社交的不同功能,无论是个人休闲还是办公商洽、群体聚会,都能在一个场域里松弛共融,同时又保留各自的私密性,这便是设计的精妙之处。
茶和湖,都是东方人安放内心的地方,也是我们调节情绪和思想的场域。无论你为何出现在茶湖里,这里都能找到与自己、与他人对话的方向。
项目平面图
林育
筑间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
项目地址|上海
项目名称|茶湖里
设计面积|400㎡
设计单位|筑间设计
设计团队|林育、陈康华、张宏燕、陈永健
施工团队|岩间设计 孟军梅
文案策划|海西设计联
项目摄影|李玲玉
完工时间|2025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