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间,筑一座抗震的蜜月度假胜地_20251113
2025-11-13 21:24
这座抗震、自给自足的蜜月度假胜地,
以“恋人洞穴”为灵感,将震撼景观引入室内,不仅是能抗震的家,更是环境的守护者,让人在简单真实中,重拾与自然、与彼此的温暖连接。
住宅位于
广袤无垠的南太平洋,它
并非
像普通建筑“扎”在地上,而
更像是景观的一部分,伫
新西兰南岛一个农场
1600公顷的
岩石
峡谷中,成为这里的唯一“观众
01
“恋人洞穴”
藏着亲密与简单的设计初心
设计师说:“我们想传递一种画面:一对夫妇误打误撞来到这片安静的海滩,找到一个山洞当作临时的家,生起火取暖,依偎在床上看着外面的大海和地平线慢慢变化,等待‘营救’。”
住宅的面积不大,仅
设有一个大厅,却巧妙地将生活区、睡眠区融合在一起,再搭配上浴室,虽简约却温馨,将“恋人洞穴”具象化。
初它
是为蜜月情侣量身打造的度假胜地,
承载着亲密与陪伴的美好期许。设计师解释道:“这个家是为两个人的连接而设计的,其基本理念是,如果你能与自然联系,那也能更好地和自
己、和身边的人相处。” 后来慢慢变成了对“简单居住”的一种追求——不需要复杂的装修、多余的空间,只要能让人静下心来就够了。
建筑平面布局紧凑高效,视野极为开阔,
其设计通过几何体的巧妙组合,与自然环境产生深度融合。相互衔接的墙体构成了连贯的空间序列,在视觉上极大地延伸了边界,营造出远超实际面积的宽敞感。
设计师说:“一步一景,时而,建筑的走向会引导你,框出如新月般的海湾轮廓;时而,又能看到远方海面上那座‘梳子’般的岩层——从苍茫大海中升起独一无二的风景。”
02
融于自然
藏着亲密与简单的设计初心
住宅的独特,更在于它与自然深度融合的设计巧思,从几何形状到材料选择,每一处都在拉近与自然的距离。
为了让住宅更融入环境,设计师采用当地的材料。地面用的是在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屋顶铺着草皮;房子主体用的是从它所在的农场里开采出来的
岩石
。设计师说:“我们想让它待在海边,像这里本来就有的岩石一样自然。”
在材质选择上,室内外贯彻了可持续性理念。室内大量用了农场的
macrocarpa 木材
,其水平铺设的纹理与本地简约家具共同奠定了温暖的基调。木材的天然肌理成为点睛之笔,巧妙地平衡了建筑结构的冷静感,升华出柔和宜居的整体氛围。
03
实用安全
自给自足的自然庇护所
住宅所在的地方偏僻又多岩石,所以设计时不光要考虑美观,更要实用、安全。
建筑的外壳采用抗震预制混凝土,结合双层低辐射玻璃幕墙、防碎钢框及抗震滑动结构,构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其与上方悬崖的巧妙衔接,更有效规避了落石风险。
这份安全性经历了严苛考验:设计师回忆,在2014年克莱斯特彻奇地震中,“梳子”岩层都被震塌,而当时还处在施工的房子,因其屋顶已提前浇筑完成,在震后完好无损,成为其安全设计最有力的证明。
建筑更深层的价值,更体现在其对环境的主动修复上。作为大规模造林项目的积极参与者,
它已成为这片土地的守护者。
新生的植被不仅防止了水土流失、调节了微气候,为
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更将建筑与自然真正连接成一个共同呼吸、协同演进的生态共同体。
能源与资源利用方面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实用性与前瞻性。它宛如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依靠当地收获的水和废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利用水能,为房屋的日常运转提供动力,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真正做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 。
设计师的理念核心在于营造一种“场域精神”,当建筑让人产生
它本来就该存在于此的时候,住在里面的人才会产生深厚的归属感,才会更珍惜身边的人。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Seascape Retreat
项目地点:
新西兰
首席设计师:
Andrew Patterson
设计团
Patterson Associates
摄影师:
Sam Hartnett
Andrew Patterson
Andrew Patterson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五次获得新西兰国家建筑奖。
将人、建筑和环境视为相互关联的部分,其基础是这样的假设:如果一座建筑在逻辑上属于其生态,包括环境和社会,那么使用该建筑的人就会觉得他们属于那里。
戳一下关注舶乐汇ONBOX公众号 ⇩
扫码
进入舶乐VIP会员群⇩
获取更多资源
-推荐阅读-
首发·秦俏俏丨200㎡意式轻奢大平层,高级感从不靠炫技
设计师自宅:一个动态生长的家
把度假感揉进日常,“治愈系”的家,每一天都是松弛惬意
编辑/ Kilig
关注舶乐汇ONBOX
第一时间获取更多设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