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Kenny Cheng——空间因人而活,设计因心而生_20251030
2025-10-30 20:40
MENTOR
WORKSHOP
人物小传
Kenny Cheng
室内设计师
人是设计的尺度
PEOPLE ARE THE
MEASURE
OF DESIGN.
蔚蓝卡地亚别墅
01
项目位于天府之都——成都,拥有最先锋的文化艺术底蕴,不断生长、融合、突破,在生活中寻找平衡。自由且浪漫的城市文化让成都生活美学充满松弛和想象力。
作为中国十大超级豪宅——牧马山蔚蓝卡地亚,是顶级圈层品质生活的风向标。漫步湖畔,感受欧式皇家园林的审美情趣,呈现原生、自然、闲适的场所感。
第一居所满足社会生活的需求,第二居所则是对更丰富的精神体验和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设计师深耕“当代新贵族生活”研究,在远离城市喧嚣的第二居所建立生活延伸,提供更多的生活形态和居住体验的可能性。
遵循自然主义的浪漫,设计师用有机的形状和柔和的线条来表达人的内外双重自然的关系。贯穿上下四层的楼梯优雅的屹立在空间中,成为整个居所的交互和链接。在家居生活中回归自我,寻求和谐的空间氛围来缓解人的价值感缺失。
设计师尝试用材料的质感去营造一种“自然而然”,让空间天然充斥着呼吸感。漫不经心的将那些古典的、原始的感受,在细部和整体间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坚持与自然和谐共生,力求不刻意之间捕捉生活的松弛感,强化对“日常生活”的感知,在细节中体味艺术、品质。
国锐·金嵿
02
30 独居男生的理想之家,是既拥有独处的快乐,又能满足社交的随心自由。Kenny Cheng 试图通过品质化、艺术化的设计思考彰显独特的空间气质。为高阶人群提供享受、品味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当空间成为情绪表达的媒介,如何让空间生长出人物性格成为本案的关注点。通过建筑的构造、材质、色彩的融合,呈现当代新贵族男士多元和自我的状态,企图触及当代新贵的共鸣。
去客厅化是贯穿整个空间的重要手法,作为连接室内外的区域,大面积的窗户带来更开阔的视野,联通空间的整个横线生长,不再是单一的功能复合,为空间创造活力。
设计师最大化的强调住宅的开放与自由。让空间的内部表达个体精神的释放。利用自然材质塑造视觉统一性。让“人”尽可能纯粹的生活在其中。
用黑色描绘思想的轮廓,极致的黑色美学代表极致的生活态度。浓郁的黑色营造出独特的场景氛围,从客厅蔓延到餐厅,结合交叠的岛台将餐厅延展成为交流互动的多功能复合的社交场所。
在艺术表达中,黑色代表纯粹、秩序、含蓄。设计师希望打造成长性生活空间,以极简的空间状态营造极繁的生活状态。
设计师重新梳理生活动线,还原人与空间的关系,根据使用属性划分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的用户体验。在设计之初设想空间使用性和可持续性。合理的功能划分让工作和生活在松弛间达到平衡。并通过艺术化的新视角把个性贯穿到每一个细节 ,在不同的材质碰撞出新的感受,借此来表达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Kenny Cheng
豪室花生主理人
毕业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拥有土木与室内双专业背景。从业10余年,专注于全案空间设计及新生活方式场景打造。
强调设计与人的情绪、行为、节奏相结合,注重实际空间使用体验。擅长现代简约与意式轻奢风格,在空间中平衡功能布局与美学表达,打造兼具质感与实用性的居住体验。
曾主导操盘多个高端楼盘的大平层及别墅项目,具备丰富的高端住宅设计经验与地产项目实操能力,代表作品包括:星汇御府、成都蔚蓝卡地亚、白石洲绿景,过往参与项目受一条,环球设计等知名媒体报道。
其作品多次荣获BDA包豪斯现代设计奖、红棉设计奖年度门艺术家、IS年度至尊奖、亚洲软装风尚大奖等知名设计奖项,已然成为了行业闪耀的新星。
#现代
#美学
#轻奢
快问快答
——
星汇御府艺术奢宅
uestion1
你设计生涯中影响较大的转折事件是什么?
真正让我意识到“生活方式”不是结果,而是贯穿空间,是2020年我独立完成设计的第一个私宅项目在广州的一个400多平复式。
因为第一次做总设计,在设计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思考:我到底需要怎样的空间节奏?起居顺序?情绪角落?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设计流程和体系,建立了以“生活策划”为核心的设计理论,把设计从视觉审美推向了意识建构。
uestion2
是什么情感和需求推动你进行设计?
一半是理性,一半是情感。
理性是土木专业背景带来的“结构感”,我很在意动线、材质、尺度之间的逻辑;情感则是我对“人的状态”的持续关照,我希望空间可以回应情绪,而不是制造焦虑。我从没把设计当成一种炫技,它更像是一个媒介,我借由它不断问自己和使用者:“你想怎么生活?”
uestion3
时尚在你作品中的重要性如何?
我喜欢时尚,但从不“追”时尚。对我来说,时尚是一种语言,而不是目的。我认为“适配度”更重要,空间是否匹配住者的性格与气质,这种“契合感”远比潮流更动人。
我从时尚中学习转译的能力,把色彩、材质、轮廓做空间的再表达。但我不会为了潮流放弃空间的耐看度与耐用性。真正有力的设计,是在十年之后仍然成立。
uestion4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你会作什么程度的妥协?
我对“妥协”这个词并不排斥,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其实意味着共创。我会带着方法和审美引导客户,一起找到那个“最合理、最有共鸣”的交集。有时候,客户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需求,我会帮他们挖出来。
设计不该是“要A还是B”的二选一,而是“有没有可能是C”的新提案。
uestion5
你如何总结你的设计方法?
我的方法核心是:先理解人,再构建空间。我通常会花很多时间在前期策划,观察客户的生活节奏、决策方式、居住心理,然后再建构属于他的空间秩序。
我和团队有一整套系统化流程,从动线脚本、材质语言到施工标准,都追求高度还原。设计对我而言,是生活状态的物理转译,每个空间都像一个“意识场域”。
uestion6
对你来说,设计意味着什么?
设计是我跟世界对话的方式。有时候我觉得,设计其实就是在“帮人发声”,用空间来表达他们的需求与愿望。它不是装饰,而是态度,是关于“我想怎样被世界感知”。
uestion7
你最喜欢的设计师是谁?他对你产生什么影响?
我很敬重隈研吾。他让我理解到:建筑不一定要“喊话”,它其实也可以安静地存在。他的建筑像是一种“柔性的力量”——把自然材料用到极致,又能恰如其分地融入环境。我喜欢他那种“克制中的张力”,提醒我不要被设计感吞没,要保留空间的留白与呼吸。
uestion8
你在非工作时间最喜欢做什么?
我常带孩子去探店、看展、观察人,那些日常琐事其实是设计的灵感泉源。我观察不同的人怎么喝一杯咖啡、坐一张椅子、说一段话,这些细节都会反馈到我对“空间与人”关系的理解里。
我喜欢这样的状态:设计不只是工作,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持续练习。
uestion9
你对生活方式怎样定义?
生活方式是一连串“微小决定”的集合。你几点起床、喜欢顺光还是逆光、习惯一个人吃饭还是一起……这些点滴选择,就形成了你的生活节奏。
而空间,其实就是你所有这些选择的“物理映像”。
uestion10
绿色设计是你的基本原则么?重要性如何?
绿色设计不是一种纯粹口号,也不是标签,而是作为设计师的一种责任。它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环保”,而是从源头考虑:这个空间能不能陪用户走更久?我会在可行范围内选用环保材料、控制能耗、考虑空间的长期适配性。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承诺。
-END-
(图文版权均由设计师本人提供)
组稿:朱欣蕊
编辑/排版:王骊元
审核:谭冰
签发:AUV
投稿:18612118277@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