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家 · 新中式,东方美学的现代叙事_20251026
2025-10-26 20:13
东方美学,从不在形式,而在“心安即归处”的宁静。
“弄花香满衣”式的审美与西方改造自然的观念不同,强调顺应自然,寄情山水,是一种自在而自由的表达。
现代的新中式,更抽离了传统的繁复与厚重,保留了东方美学的精神内核。它不是符号化的复刻,而在意日常空间的气韵。
光影之间:如宣纸般的留白
新中式空间的灵魂,在于光与影的呼吸。墙面如宣纸般干净,恰到好处的留白成为表达的底色。地砖选用哑光青灰色,局部点缀黛青与赭石,如宋画般层次分明。单面墙以微水泥仿夯土肌理,或嵌入透光的云石浮雕,虚实相映,空间自然生动。
灯光也在叙事。宣纸灯散出月光般的光晕,主灯柔和朦胧,地灯似烛火摇曳,层层递进。走廊墙面嵌有壁龛,安放枯枝插瓶,随意却充满生命力。
家具之间:天圆地方的减法
家具,是新中式的骨架。不同于传统的厚重,新中式讲究“做减法”。木质高椅与案几,保留了明式家具的线条与气度,却削弱了繁复雕饰。太师椅削薄靠背,轻盈中带着温润。罗汉床降低高度,搭配羽绒靠包,于古典形制中注入舒适的松弛感。
中式的对称关系依然延续,但细节更趋现代。案几上的石雕、陶罐与干枝,带来古拙与自然的交融。
克制,是新中式的底色。宋锦面料的抱枕只需一二;茶席用靛蓝扎染替代机绣牡丹,既保留东方肌理,又显现代意趣。地毯上一抹故宫红,或墙壁艺术画作的青碧蓝,含蓄而分寸得当。
器物之间:文化的流动
新中式从不刻意装饰,而是让文化在空间中自然流动。通过对景、框景,日常场域拥有了园林般的游览感。窗与门采用当代极简线条,仍保留古典的圆润与对称。黑胡桃或柚木色百叶窗如同时光之笔,任阳光在墙面描摹。月洞门、海棠门、葫芦门,以传统样式勾勒仿古窗格的轮廓,如静止的画框,将另一侧的餐桌与绿意纳入构图——仿佛生活本身,就是一幅山水。
中式屏风静立一角,让气韵无形流动。木色博古架不仅是收纳,更是艺术展墙。老榆木梁锯成壁挂,岁月的包浆比任何做旧更显温度。案几上的石雕与陶罐,古拙低调,将东方的质感引入当代日常。
这样的新中式,并非雕龙画凤的复古。它让人既能感受东方美学的悠远意境,又可在日常中栖居得自在、松弛、丰盈。
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慕道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
方化
曹欣宇 王一竹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