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用三步,把仓库爆改为企业展厅
2025-09-01 22:38
在绝大多数公司的办公场地中,几乎都会一致性的将最差的空间条件留作仓库来使用,我们需要面对的场地也是如此。
对于我们来说,处理结构是首要的问题,其次才是对空间的激活,再者才是尝试让这个空间成为企业场所的体验亮点,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设计目标。
为此,我们对原始结构进行了梳理,弱化了突兀的结构柱体,选择灵动的模块化展示系统。
既做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又达到了面对未来的无限可能。
空间的原始构造并不理想:矩形格局、北侧落地窗、缺乏正式入口,更有一根不可移除的混凝土柱体横亘其中,正切割出空间的心理
,作为空间组织的核心原点。围绕这根柱体构筑的中岛装置,不只是为了绕行与展陈,更是将动线转化为一种心理节奏
的线性逻辑,使参观者以任意角度进入,并在环形动线上自由调节节奏。密集展品之间穿插以空隙、光源、角落、结构节点,形成
的节奏组合,使展览不再只是内容的堆叠,而成为一种可被呼吸的空间叙事。
理论:空间的意义不在于形体,而在于行走过程所激发的知觉节奏。
围绕结构柱设置的中岛,不仅承担展陈功能,更是空间语言的隐喻核心
这个岛屿既非封闭体,也非中轴,而是一种反线性结构的心理容器:它切断直视、引导转身、制造滞留。观者绕行它,不是为了到达某一终点,而是在不断的移动与回返中构建起个人化的观看路径。
展厅并不掩盖其功能密度,而是正面回应它:展具采用金属与再生材料的模块化构件,可自由拼装、替换、拆解;灯光与材质不过度包装,而保留材料原貌,让每件产品、每组结构成为内容的参与者。
在这里,仓库不再只是功能逻辑的承载器,而成为空间策展的构造母题。
更进一步,我们打通了原本与走廊隔绝的实墙,打开一个
观者从电梯中走出,即可透过此窗口对空间产生窥探欲与走入感。
一个微型的仓储空间因此被赋予策展逻辑、展示节奏与开放性传播结构,成为一台可参与的
㎡的展厅静立在一座写字楼的走廊尽头,如同一座孤岛,又像一盏灯塔。它微小、简洁,却拥有一种慢而坚定的节奏感,提醒我们重新认识
它不是一座等待人群的展厅,而是一种主动提问的空间结构;不是封闭的终点,而是品牌对世界发出邀请的开端。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