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旸建筑设计丨山地建筑的再生实验:一条动线,一场光影重构
2025-07-25 07:31
岭根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西北部山区,属典型山区村落,而项目所在地则位于村中山谷深处,穿过稀落的村屋与一段弯弯绕绕的盘山路,当你以为路已至尽头时,转个弯,视野却豁然开朗。
就在这个远离喧嚣的山谷,一栋看似“孤零零”的建筑,悄然闪现在眼前。
y.ad studio | 上海严旸建筑设计改造升级的岭根民宿,开启自然与人之间的对话。
初到这里,我就被它的“山地性”吸引。建筑依山而建,拾级而上,自带高低错落的节奏感。
最上层的露台和客房可以俯瞰前方的农田与不远处的水库视野极佳,背后山脊下则是一片银杏林,秋日金黄,让人目光所到之处感觉非常的舒畅。
建筑原本保留下来的挡土石墙和花砖墙体,在阳光下投射出细碎光影,天然的质感激发出一连串画面感与灵感。
原本建筑的上下连接动线零散,我们将空间重新进行梳理与设定。在东侧新增一部具有雕塑感的垂直楼梯,贯通一层至三层。
这一设计不仅重组了功能逻辑,更让人可在“进 - 行 - 停 - 看”的动线中不断切换视角。
室内外穿行,灰空间交替,脚步声和风声交织成空间的节奏。
移步换景,在庭院、走廊、窗前、露台之间感受到山谷的呼吸与流动。
入口设咖啡与接待,开放性欢迎来访者;南向设书吧与餐厅,引景入室;东面厨房与后勤连通,动线合理分流;客房保留多样层次,三层设LOFT亲子房;室外泳池与儿童沙池的互动性,将露台改造成可以发呆、看景闲聊的休闲空间。
餐厅书吧区域望向内中庭与咖啡水吧区© 是然建筑摄影
以轻质结构搭建室外连廊,不只是遮风避雨,更是感官与视线的过渡。它连接的不只是空间,还有人在场域中、山林间的情绪流动。
初次看到单边斜面屋顶的时候,总觉得他有一种不平衡感。设计中平面配置时又觉的客房户型单调。
将三层屋面拆除后升高,打造一个挑高LOFT户型,北面落地窗正对银杏林,儿童阁楼犹如森林树屋,这样及平衡了整体的建筑形态又丰富了住宿空间。
原本阴暗的一楼挡土墙区域,通过凿开二楼楼板,让光线直泻而下,点亮石墙原始的张力。
最初,建筑在未策划、无设计的状态下就要进入了施工。幸好,业主朋友及时拉住了这场“盲干”——于是我们有机会把这块被遗忘在山谷的“宝地”重新唤醒。
站在这栋建筑前,背山面水、银杏林与远山,都会提醒我们:建筑不只是空间的重组,更是自然与人之间对话的语言。
设计单位:y.ad studio | 上海严旸建筑设计工作室
主要材质:竹钢板、铝板、自然毛石、涂料、微水泥、木饰面
y.ad studio(上海严旸建筑设计工作室)2017年成立于上海,以建筑、设计、创新为立足点,不断拓展领域,进行持之以恒的日常实践。建筑与设计实践中我们以实际情况为根本点,跳脱固有陈规、标签及印象,游离在多样性与纯粹之间。通过前瞻的思考分析及专业的技术,探索环境、场所、结构、材质,来平衡想象力和现实、艺术与科学、人与场所,试图让设计实践具有更多可能性。
日常实践服务于公众,满足社区的需要、居民的诉求,试图将审美用简单有效的方式融入生活日常,力求将技术与诗意进行完美的结合。
同样关注一个项目从策划、规划、设计、建造到后期运营的整体性与完整性。通过从源头的设想到结果的验证。在完整的过程中让设计释放最大的优势,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创造社会意义及商业价值。
可持续性是建筑的边界,不仅是通过绿色空间、循环利用、节能及绿色能源获取的方式。我们更希望通过将建筑作为一种模块化设施的组装方式来实现建造、材质及施工的可持续性,减少建造对物质的浪费、消耗及环境的影响。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