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出圈的勃肯鞋,靠新店又火了一把 首
2025-07-08 21:43
一场静水流深的合作,由韩国设计师Teo Yang与德国鞋履品牌BIRKENSTOCK联袂主导,不以潮流话题为号召,而是以身体、文化与时间的对话为起点。
在首尔北村,一幢幽静的韩屋中,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工艺与哲学,被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讲述着人与空间、鞋与地之间的隐秘关系。
“好的设计,不只是看起来好,而是让你感觉好。” 这是BIRKENSTOCK的信条。从1774年创立至今,这个德国鞋履品牌始终坚持一个简单却深刻的理念——让人的脚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行走。它关注足弓、步态、体感和肌肉记忆,这一切的终极目标,是让鞋履真正成为身体的延伸。
而这恰好也是Teo Yang最执着的议题。他的每一个空间设计,都源于对“身体感知”的洞察,“我不为风格设计空间,而是为感受设计容器。” 在他的设计里,身体不是被空间塑造的对象,而是塑造空间的主角。
于是,当BIRKENSTOCK邀请Teo Yang共创品牌在亚洲的首个沉浸式空间时,一场从鞋到屋、从走路到栖居的哲学对话悄然展开。
项目选址于首尔北村,一片历史氤氲的韩屋聚落。这里屋脊低矮、巷弄曲折,是旧城记忆的残响。Teo Yang将BIRKENSTOCK的品牌精神置入这片时间的肌理之中,却丝毫没有“移植感”。空间没有醒目的Logo,没有玻璃橱窗,没有售卖的急迫气息,反而像一位安静的主人,邀请访客缓步进入、放慢节奏、脱下鞋、走入一段关于身体的沉思。
“Feel the Ground”,不仅是这次空间的名字,更是一种生活主张。地板使用韩国传统木材,裸足踩上去的瞬间,你会意识到“地”不是脚下的背景,而是一种感知介质。墙面覆盖以手工韩纸,吸收光线,仿佛每一寸肌肤都在安抚人心。屋内没有过度照明,只有自然天光在木格窗之间游走,投射出一场无声的光影叙事。
更特别的是鞋履的陈列方式。它们不被当作“产品”展示,而是像被嵌入古籍书架般,安放在壁龛中,成为空间的一部分。BIRKENSTOCK的经典鞋款,如Arizona、Boston、Zurich,在这里不是被“消费”的,而是被“感知”的——就像你在博物馆中对待一件器物,或在茶室中端详一只盏。
这间空间,是一场缓慢生活的演绎,也是两种时间观的交汇。德国品牌以理性工艺著称,注重结构、耐用、功能主义。韩国设计师则讲究诗意、隐喻与空间情绪。但在本质上,Teo Yang与BIRKENSTOCK不谋而合:他们都相信设计不该被潮流裹挟,而应忠于人本。
BIRKENSTOCK最为人称道的“软木鞋底”,由软木、乳胶和黄麻天然材料复合而成,强调使用寿命和修复可能性。这是一种“可持续的身体哲学”,强调时间带来的积淀,而非一次性使用的轻浮。
Teo Yang则以“慢设计”著称。他钟爱使用历史感材质,强调空间的可呼吸性、文化的延续性和人的仪式感。他曾说:“空间要有呼吸感,要有让人暂停的余地。”
在空间中,这种时间维度被具象化为材质的自然老化、鞋履的温润触感,以及空间中的留白与沉静。他们共同构筑的,不是某种视觉风格,而是一种“经验时间”的剧场:让人从城市节奏中退出一瞬,重新去感受身体与地面的连接。
空间入口处设置了“脱鞋区”,呼应韩国家庭文化中“外界与内在”的边界仪式;而在展陈方式上,借鉴了寺庙与茶室的“物件置放礼仪”,强调人与物之间的尊重关系。
空间中的香氛设计使用了韩药草与天然木材熏香,营造出一种疗愈感,与BIRKENSTOCK“修复身体结构”的品牌使命暗中契合。
Teo Yang并未让这间空间成为一个“亚洲风格”的样板间,他拒绝刻意强调“东方元素”,而是用生活方式本身来讲述文化。这种“无痕设计”的处理方式,才真正实现了文化的对话,而非图像的堆砌。
通过这个项目,Teo Yang延续了他一贯主张的“设计即文化表达”的路径。他说:“我想打造的不只是空间,而是可以被记住的感受。”BIRKENSTOCK的加入,则让这种感受从“视觉”落地到了“脚底”,让空间体验变得更具身体性与沉浸感。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