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建筑工作室 东南乡建|三秀山知青房修缮改造 首
2025-01-11 21:54
相同坡度的屋顶和外立面材料,将两者统一为一个整体;同时,在两者之间设立一个缝隙,使得两者仍能各自独立,并于缝隙中设置室外楼梯,直通夹层活动平台,加强地面与夹层活动平台的联系。
项目位于福建厦门同安区五显镇三秀山村。场地坐落于三秀山村西侧,周边多为农田、农业大棚及农田管理用房。场地西侧紧邻村道,是到达项目的主要道路之一;东北侧与另一条村道相连,也能便捷到达场地。场地内有三栋老建筑,为上世纪的知青住房,此前作为周边农田的管理用房。
为满足村庄发展需求,业主希望通过对三栋老建筑及其场地的改造,既能保留知青文化底蕴,又能为三秀山村及周边村庄提供一个公共活动场所。同时,也能为外来旅游人员提供一个服务场所。三栋建筑改造完成后,由南到北,功能依次为咖啡驿站、培训教室、游客服务中心。其中咖啡驿站与培训教室毗邻,游客服务中心与其余两栋相距较远。因此,在整体场地设计中,将驿站与培训教室之间的场地进行整合,通过连廊和透明坡屋顶,形成一个能够避雨的半户外活动空间。同时,利用游客服务中心与培训教室之间空地,布置活动广场和草地,为项目提供一个较大的户外活动场所。
驿站位于场地南侧。原房屋主体为一座石墙建筑,屋顶为混凝土;南侧部分为混凝土砌块搭建的附属用房。评估现状建筑质量后,方案保留原有石墙,并拆除其余部分。石墙外部尽可能保留其原有状态,内部则采用相应措施进行加固。
新建部分材料以深灰色金属板为主,与原石墙形成较大反差;屋顶采用双坡顶形式,选用深灰色铝镁锰屋面板作为主要材料。新旧两者在坡屋顶的统一之下,构成新的整体。
改造后,新建筑主要作为一个供村民和游客休息的服务空间。建筑主入口设置在西侧,方便人群从西侧村道直接到达。
新建筑由主体与南侧附属楼两部分组成。相同坡度的屋顶和外立面材料,将两者统一为一个整体;同时,在两者之间设立一个缝隙,使得两者仍能各自独立,并于缝隙中设置室外楼梯,直通夹层活动平台,加强地面与夹层活动平台的联系。
从南侧望向建筑,将看到连续的铝镁锰屋顶和横向长窗,与周边的农田,北面的远山,共同构成一幅独特的乡间景象。
建筑新建部分采用钢结构,与原本厚重的石墙体系形成一定的反差。方案充分利用钢结构的特性,在柱子、梁架等方面做了诸多处理,使得结构构件能在内部空间塑造中,起到关键作用,营造独特的空间氛围。
方案基于原石墙尺寸,将建筑东西方向均分为6份,为空间建立统一的模数;新柱子与原石墙保持一定距离,缩小结构南北向跨度,减小梁高;利用结构柱将空间划分为三份,确定核心空间,并区分各部分的空间特性;柱子采用矩形截面,长向为东西向;驿站东西两侧的端柱采用斜柱做法,进一步塑造空间东西向进深感。
在屋架结构的设计中,采用抬高南北向屋面梁架的做法,避免与东西向主梁之间的交叉,保证了主梁和屋面梁架的完整性,引导空间的东西向进深;屋面板也采用东西向布置,纹路与主梁方向一致,进一步强化了空间的东西向进深。此外,结构的特殊做法,也使得新旧结构基础彻底分开,大大降低了项目的施工难度。
驿站空间以一层为主,局部含夹层。一层主要包含服务空间、主厅、观景平台、活动空间等功能;夹层则作为临时展示及活动空间使用。
在空间氛围塑造中,方案需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多方面入手,为驿站带来丰富的空间体验。结构上通过模数、柱截面、端部斜柱、屋面梁架等方面的处理,使得主体结构呈较为明显的东西向趋势,为空间带来较强的纵深感;同时,利用楼梯、窗户等要素,进一步加强这种纵深感。主厅以挑空的形式,形成垂直向空间,打破一层单一的空间体验;南侧则设置横向水平长窗,并抬高地面,形成水平性的观景平台,与垂直主厅形成强烈对比。
不同于一层的装饰,在夹层,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都能够被清晰的感受到,形成与一层完全不同的空间氛围。从一层到夹层,能够让使用者在这个不大的建筑中,体会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培训教室位于场地中部,原建筑石墙较完整。设计保留其外墙并加固,仅改造其屋面系统;并增设南侧连廊,通过透明坡顶,与驿站北侧连廊共同形成一个半室外的活动空间。
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场地北部,原房屋为一座土坯与砖石混合的建筑,其南立面写有上世纪的宣传标语,保留此标语是本建筑改造的主要任务之一。
由于用地性质原因,原建筑北侧半间用地不能用于建设,新建部分只能在原建筑南侧半间及南侧场地进行建设。这使得新旧两部分会呈现一种相互交织的状态,这种特殊性,为建筑带来了全新的布局。
通过对现状的评估,设计对具备保留价值的原建筑墙体进行保留并加固。外立面最大限度保留其原貌,并对内部墙面进行加固和修复。新建部分以门式钢框架为基础结构元素,新建结构基础避开原有老基础。新结构的模数充分考虑与旧建筑的联系,使得新旧两者能在新模数下和谐共存。
外观上,南侧以新建部分为主,当环绕至建筑东西侧及北侧时,能够看到原建筑的老墙体,呈现一种新旧并置的局面。北侧半间的老建筑,保留其原有墙体,与新建部分共同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内庭院。
内部空间围绕原建筑南墙进行布局,将原南立面上的标语作为空间的展示核心。由于原建筑内外墙面不同的处理方法,使得新建筑的南侧半间与北侧半间具备完全不同的空间氛围。在这个有限的空间中,呈现出新旧交替带来的独特氛围。
联系邮箱:yu_architects@126.com;3438956419@qq.com
主创建筑师:陈向鹏/隅建筑工作室;张明珍/东南乡建
设计团队:李诗龄、杜巍威(驻场)、侯婷娟/隅建筑工作室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