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相设计新作|光之诗 首
2024-06-27 21:51
艺术家野口勇曾言:「光本身就是没有阴影的凋塑。」光本无边无体,需借物体成形表意,替捉摸不定赋予一瞬或永恒的意涵。无论是创造轮廓形式或光影纯粹直觉,都是带着诗意的创作与观看关系。
将建筑视为光的容器。本案利用建筑结构层次和材质特性,将光营造成不同表情形态,不仅在空间中包裹出方向,还有了质地,甚至触感。在光里游走,建筑既是光的容器,亦为艺术的表达形式。
本案是东莞黄旗山下都市再造的开发区块,部分原为火炼树村、再转为火炼树社区,数十载街区深具历史,遍布居民劳动经营生活的痕迹。
在城中村再生的过程,设计师视量体为时光介质,过往具象地景转换为抽象、现代的建筑演绎。其中保留似曾相识的视觉元素,吸引人们亲近停歇,累积新的火炼树村情感。
空间作为容器,入口开场先隐去信息功能,塑造与具象外部环境相异的场域特质。
象征山峦稜线的雕塑阶梯,在轻盈均质的环境里凹折出艺术的形态,是穿透浮动光晕的路径。
为延续周围丘陵地景及黄旗山的象征性,空间体量虚实交叠穿插,「虚」带来轴线上不断递进的空间层次,「实」则是路径穿梭其间的体量感。
一、二层间可见挑高天井、穿堂和平台于水平垂直方向互串,行走于不同的高度参观,穿梭身影似沿黄旗山路登顶的人群,远眺、上下互望关系,化为复层空间交织的轴线。
三层天井顶端的屋顶结构同样相藉建筑捏塑、衬托出光线的形状,为了不让光无感无形地直接洒落,设计师利用了遮罩,阳光穿过网格、部分因斜板折射,借由天窗改变了光线的角度,柔和的映射进室内,如开始所述「空间是我们塑造光线的雕刻刀」。
同样以介质改变光线触感的手法,在三层应用于切分空间的隔间,放大宫灯结构并以水纹玻璃替代传统材质,光线色泽及透明性渗过造型后,化为扰动水面,粼粼晃漾打散了物的清晰轮廓,将场域隔出不同的时光流动感受。
层层拆解灯笼的意涵,从具象地景、光影造型乃至符号语言,设计师选择以光切入,再现、转化至建筑领域,建构光与空间并存互动的多样性,而不仅是人造环境里功能的一环。
三层开阔的场域中,透过落地与天窗大量地纳入自然光,但透过建筑控制光线方向,以及立面材质转换,自然产生区域属性之分,空间轴线与光影方向互为彼此的延伸,相互作用创造符号般的现代构图。
除了建筑立面形成的光感,光亦藉由面的折射、漫射,甚至穿透介质产生丰富质地。
光线是一种动人的元素,有时可以强烈锐利亦可以柔和温润,如同
比起通透无阻的开窗,沐浴在柔和日光下的感受更为强烈。
光虽无形,但它的整齐在九十度敞开门窗边显现,影子如对仗,回应光填进建筑的角。
在各空间区域,设计师应用灯笼概念但缩放成不同尺度,彷彿如光流洩穿梭于容器内外,感受光不受缚于造型,却又因各种形状材质凝结变异的实验。
别于入口及美术馆轻浅叠放的漫射光,右侧咖啡厅以矩形量体为单位,将光如同一束束、一块块叠放穿插进建筑,将户外的澄明带入室内。
除了周围丘陵地形,东莞八景之一的黄旗山上有一巨型灯笼,山脚即见制高红灯笼装置已如城市精神标的,无论潮流怎麽推移,层叠翠绿之上,总亮着那盏令人安定的灯火。
相较于当代霓虹的通亮,灯笼兜起的光辉更具留住灿烂的美意,它所象徵的温暖也诉说光的永恒与延伸。
将灯笼薄膜构造、产生半透光效果置入咖啡厅,取传统宫灯轮廓发展成方整的视觉装置,隔着薄如蝉翼的介质替原本明朗穿透的场域添上些许朦胧,室内照明与自然光多了筛网、转折而有不同质地。
人们随着建筑层次进入光的内部,体验空间、切换视角,触发新的感官边界后,开始由内向外透析,最终再流回城市日常。
空间设计|李智翔、葛祝纬、黄雅琳、黄荑、汤传亚、萧伟富 / 水相设计
业主团队|李玮、于智超、梁倬、周力、郑元启、李传亮
空间格局|接待区、洽谈区、品牌展示区、品茗区、中庭、宴会厅、办公室、卫生区、多功能区
主要材料|墨玉、瑞士翡翠、平光青铜金属、绿色金属漆、石材、樱桃木钢琴烤漆、釉面砖
成立于2008年的水相设计跨足室内与建筑领域,秉持设计应如『水』的初衷,纯净、有机又多变,本质上保持其原有的简洁性,意念上展现无框架的可能性。致力关注于空间的故事脉络及时间光线,创造一个具有情感沉淀及讯息想象的空间。
原创作品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