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祥丨 福建龙岩大和禅院扩建:山禅水定 首
2022-04-13 22:19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世界自有它的样貌,但在每个人心目中并不一样。
大和禅院也称大和庵,始建于明代,坐落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大和村西面的山谷里,位于海拔高度800多米的缓坡地台上。 进入寺庙只有一条沿着山谷的盘山路,四周翠竹葱葱、流水潺潺,到了山谷尽头寺院前豁然开朗,背后是主峰双髻山,寺庙周边青山环抱,幽静深邃。
原有寺舍早已不存,现有寺舍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翻建,约有500多平米,包括门楼、大雄宝殿、斋堂、厨房和几间储藏室。当地基本上有村庄就有客家祠堂,禅院位于客家地区的乡村,类似当地的祠堂式的四合院形式,和传统的大寺庙相比有一种小巧的韵味,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寺庙的数量在逐步减少。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来大和禅院学习佛法和体验禅修,原来的小寺庙越来越容纳不下,住持法师只好进行扩建,至少可以容纳四、五十名学员同时禅修。
这次扩建设计主要有三个分项: 第一:新建一个禅修中心,包括禅堂、教室、学员宿舍、茶室等,为前来禅修的信众提供一个学习和休憩的空间,这是这次最为重点的一处设计,也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场馆。整体采用传统院落式布局,运用了砖混结构和传统穿斗式木屋架,由村里的施工人员建造。 第二:新建一个闭关院子,包括一个小佛堂和四间闭关室,可供四名深度禅修者闭关使用,内部小院可以行禅、练太极拳等。小院布局因地制宜,院门从侧边进入,门楼屋顶材质用了木结构和耐候钢板,与禅修中心和老寺庙的门楼各不相同,产生了变化。 第三:修整原有老寺庙。寺庙地势较低,外观颜色以暗红色为主有些偏暗,这次将外墙重新设计了暖白色,色调更加明亮柔和,使各院落相互之间更加和谐。院内、室内、门窗、檐口等诸多局部细节做了调整优化,使之更加素净优雅。 另外,各个院落之间联系的路径和周边景观也做了规划,当然景观的最大特色就是对周围绿水青山的融合与衬托。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设计之初,设计师想到了唐代诗人常建的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并希望建成后随着岁月的久远能够越来越有古诗里所描写的意境。
自然山水本来就是一幅幅画,设计师只是在风景中稍做点缀。有当地人说龙岩是山区,到处是这样的山,以前不觉得这里有什么稀奇,现在禅院建好了之后才发现这里风景原来这么漂亮。 其实这应该只是建筑激活了很多人对山水风景的感知,使很多当地人开始对当地山水风景重新认识。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寺庙一定要金碧辉煌么? 一定要让人崇拜豪奢才能有信仰么? 和佛陀的初心教导不矛盾么? 寺庙建筑就不能向民居学习么? 没有飞檐斗拱和雕龙刻凤的房子就不是寺庙了么? 一个寺庙如果简洁质朴、节省造价是不是更符合佛法节制欲望和现代环保的理念? 自然建造:当下是一个物质丰富甚至过剩、人们对金钱极度贪求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图像铺天盖地泛滥的时代,寺庙建设过份奢华不一定是件好事,容易将大众导向物质崇拜从而忽略了佛法的真实意义。
关于自然,可以是指整个宇宙空间,可以指城市外的郊野山水环境,同时,自然还是一种人与世界相处的态度。在山水环境的自然中建房子,如果建的差就会减分,不但破坏山水之美还会觉得房子多余。如果建的好就会给自然加分,而且也会觉得那房子就应该在那里,正如南朝梁代禅师傅大士所作的诗偈: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既然要建就尽量给山水环境加分。设计前,得知当地村里的一些施工人员可能看不懂现代图纸,于是设计以“低技”作为主要策略,不去追求精致和华丽,尽量保持一定的粗放和质朴,有些局部也可以由师傅们去发挥。这点也像中国写意山水画,营造意境但并不追求精致。 禅修中心和闭关房所用的材质尽量显现原有的色彩和质地,基本没有雕琢,建设期间法师收了一些旧砖瓦和木料用了上去,还有一些花草、枯木、顽石在各个院落内外作为点缀,增添了岁月的枯荣痕迹和灵动气息。
“贪著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传统文脉:中国佛寺建筑的前身是汉代官府机构“寺”的办公场馆,在汉代第一个被作为洛阳白马寺之后,“寺”逐步演变成了佛教活动的场馆,其建筑也是以官府建筑的样式为原型逐步发展。 今天,中国佛教建筑思想已经非常固化,佛寺建筑在模拟王宫相府、飞檐斗拱的窠臼中停步不前,与时代严重脱节,若稍有所突破就往往会被看成“不正统”、“不正确”,对所谓“古色古香”的贪著已经成了一种自我束缚。
龙岩地区是中国客家文化重镇,尤其是永定县和临近漳州南靖县的土楼举世闻名,但是除了大型土楼,遗留最多的其实是普通夯土民居,不过现在只有很少的人还住在这种房子里,大部分都在空置、损毁。 根据客家文化历史考证,这种房子主要继承了自汉末以降的中原民居传统,以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为主形成了大气、简朴的气质,也是汉唐建筑的主要特征,新建的禅修中心和闭关房就是参考了当地客家民居的这些传统特点,使人感受平常心,而没有向明清寺庙以雕龙刻凤特点为主的传统学习。
“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 取舍之间:谈到佛法,很多人往往会想到一个词“放下”,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拿起所有事物,也不可能放下所有事物。
项目自始至终,什么该拿,什么该放,与法师一直保持十分默契的沟通。设计不刻意古典,也不刻意现代;不刻意超前,也就无所谓落后;对于设想的结果,不强求,不放弃。最终建好一个适合当下、适合当地的寺庙空间。
建筑空间与周围环境通过大玻璃窗相互融合是一种典型的方式,但如果空间封闭不向环境打开视野,难道就不能相互融合了吗? 比如禅定就是另一种和世界沟通的方式,盘腿、闭目、入静,并非不再与世界交流,深度的禅定就是心和天地的高度统一。 三个院落都是传统式内向空间,对外封闭,利于修行功课,因此并不需要像现代建筑一样以向外敞开视野的方式来和外部沟通。
“若永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修伽蓝(寺庙)” 真实目标:宗教与修行其实是两件事,宗教是入世的事,修行是出世的事,但是两者又很难分开,都要借助我们的肉身和物质世界才能进行。 佛法是教人们认识世界和自己的一种方法,在对世界和自己有了最为真实的了解之后再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世界和生活,包括建筑在内的佛教艺术就是帮助人认识世界和自己的一种辅助工具。艺术美,只是一种手段而非修行的最终目标。寺庙这次建设的主要发心就是帮助前来学习佛法的人有个更好的修行场所,通过艺术之美,首先使人身心宁静,再进一步获得更高的身心境界。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福建龙岩大和禅院扩建 设计单位:上海善祥建筑设计公司 主案设计:王善祥 设计团队:李哲、龚双艳、王善辉 设计面积:约5000平方米 项目地点:福建龙岩 主要材料:砖混、木、陶瓦、纸筋灰 项目摄影:胡文杰
王善祥 设计师,也从事当代艺术创作,认为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没有明确界限,主张泛艺术观念,同时认为设计是一种修行,自身的生命系统就是在美好设想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设计课题。 2003年创立上海善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磨剑的心态致力于精品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公司的每一件作品都在解决客户实际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以艺术创作的心态去完成。近年作品多以建筑、室内、景观一体化的设计为主,力求完美,体现工匠精神。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