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常凯生:一块抽象湖石的商业冒险 首
2021-10-01 22:23
ALL IN 高线品牌集合店是木又寸建筑事物室在2021年夏天完成的又一个新作。在都市高端商业项目中,设计师尝试了把园林作为主体意象的诗意营造。初秋午后,从建筑学转向戏剧研究的野渡与木又寸建筑事物室主持建筑师常凯生,展开了关于ALL IN高线品牌集合店设计的问答,呈现出一系列设计前后的分镜影像。
西店记忆园区的这家 ALL IN 高线品牌集合店,人们进店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唤起的意象,这也正是木又寸建筑师的构思——玲珑多窍的湖石、洞穴、抑或山峦。
“ 野渡:湖石主体是怎样来的呢?是不是对奢侈品店在东方语境中该有的格调与氛围的探索?在尝试园林的复兴? 木又寸:园林也许是建筑人共有的情结,也是中国传统文人共有的人居理想国。因为专业所系,我们无法对园林传统方法不假思索地直接应用,并依靠时间呈现。这个项目同传统园林相去甚远——它是一个短期商业空间,一处特殊位置的商业空间。但为什么在这里就“必须如此出现了”呢?这要追溯到初到场地的踏勘体验。 ”
“ 野渡:莫非在现场发现了一些足可“借景”的元素,比如石、树,借此完形出园林的整体意象? 木又寸:可惜没有——现场是典型的都市工业厂区改造成的创意园区,工业的遗产也还在,就是贯穿围绕整个园区的高架铁路线,有的废弃了,有些线路还在运转。如果你是一位“十七世纪出生的文人”,恐怕会跳脚回避,无法描画江南文人园林的一丝风韵。但我们恰恰是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师,我们恰恰在一个urban context里意会到了园林,它的本质是某种“在场”,园林中的重要元素湖石也就呼之欲出了。 ”
“ 野渡:听起来有些玄妙,请展开一下,是怎样一种“在场”? 木又寸:只是微妙,微妙却又可靠,因为感受来自身体,而不再是视觉中心了。在项目的原始场地,首先体验到规矩的方向感,四壁以及与相邻建筑的墙壁之间,充斥着“平行”,完全流动但漫无目的,直到为铁路线所传来的城市的脉动所扰动,各朝向上空气的引力开始拉扯。强烈的直觉牵引我们打破寡淡的平行,恍然间穿行在南方园林空间的皱褶之中,一边行走,一边用双眼“展开长卷”。长卷铺展就呼应层次,有藏有露,于是本然地认为 “有块大湖石就对了”。 ”
“园”对应“游”,可“商场”也对应“逛”,事实上这点被很多设计师忽略了,尤其是奢侈品店,也把重心放在了“展”,这时物就成了主角,人反倒望而却步了。
“ 野渡:我们注意到,你也强调这是一处商业空间,仅凭身体在现场的空间感,是否还不够? 木又寸:这个主体意象其实也是对商业空间的重估,用拓扑的湖石而不是格网的展台来做空间划分,也用它来统一、或不如说是取消各种功能定义上的区别,变得生动起来。 逛店除了热闹,更是一种受用的交互体验——看、挑、试……没有好的身体体验的空间,是不会有好的购物体验的。而我们帮助ALL IN品牌拟的这家店的称呼——高线品牌集合店,除了昭示产品的高端、一线,还双关现场的高架铁路线,暗示这种场所特征。 ”
“ 野渡:那么对于奢侈品店的具体购物体验,湖石意象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木又寸:通过减法实现。减到身体空间的最本质,一个是工学尺度,就是人的视高;另一个是拓扑维度,就是人的活动。我们根据前者,沿着湖石削出一连串蜿蜒的“长条窗”,窗台即展台,还隔离了客人彼此直视的视线,却又有遮有露;从后者出发,根据模拟出的点位、轨迹和区域,在这块本来还处在头脑中“粗琢”状态的湖石,挖、凿、切、削得多窍而且多层。小空间的串联本身就是园林的穿越体验,隔而不断的联系又产生了丰富的流动,同时也充满了展和看的刺激和悬念。这种丰富性进一步通过低造价“高分辨率”的构造实现出来。 ”
冯纪忠老先生说过,什么是建构?建构就是诗意的建造。诗意会在某些层面要求真实,但真实不应是描摹,更不是逼真。构造是检验一个建筑师的试金石——不仅在于构造的逻辑性,更在于构造本身作为设计的取舍和判断。
“ 野渡:构造是一个可爱的话题,很多好构思的设计都失败在构造上面。 木又寸:在我看来,湖石这个大装置,作为室内展场的“图”,同时更是展品与人的“底”,它的真实,在于看似隐没却又灵光浮现的质感,也就是对光与空间的微调——既要纯粹的,又不能太苍白。绝对控制造价的诉求,使湿贴、石膏腻子抹灰等等方式一早被策略性排除为空间遗存的基底。本着主要材质自带的骨与肉的属性,而不是靠“做工”取得的品质,我们找到了比较工业化的聚碳酸酯阳光板。 ”
“ 野渡:阳光板的大多数用途是在立面上,取其独特的透光效果,你们却是大异其趣。 木又寸:我们取的是阳光板的半透明与细腻肌理的反射属性,小异其趣,也不是刻意为之。事实上是沿着湖石这条主线发展下来的,碰撞磨合出了细节。湖石是曲面的组合,某些极小的弧度不宜使用大块板材,那就全部化整为零成鳞片(也结合了材料的挠曲限度),单看鳞片是无足观的,然而作为整体的“晶胞”,它们的厚度及其投影,沿着曲面,在明暗渐变中勾勒出的线型的渐变,精巧微妙。 ”
流量为本的时代,利润与收益是商业的本质,但高端商业空间还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层次。商业攸关城市活力,商业项目更该对公共性,对文脉有所觉知,以个性参与共性,塑造“和而不同”的城市。
“ 野渡:整体的确很素,需进入现场而且耐心才能体会,很不“快消”,倒是暗合高端店的定位,只是传播学上不肯讨巧,俗话说就是不那么“网红”——你怎么看? 木又寸:人的注意力是传媒时代的资源,在攫取的同时我们希望有所回馈,这种回馈应该值得在时间中细细品味,不应是流行形式、符号、元素的堆砌,应辨别和排斥对受众虚假的满足,商业建筑更要考虑“花得值”。整个过程都贯穿着对造价的控制:选用工业化材料、精简构造程序……尽管这样建造活动中还是有变数,但整体的策略是当下的项目中最适合的:我们希望周遭都保持“原始”,灰色调到顶,由灰衬白……这样也许逆“红”而行,却也并非诉诸“出世”。 ”
“ 野渡:园林 ≠ 出世,是否可以这么总结你们的设计观,或者说工作室植根于中国的建筑观? 木又寸:我们心目中的园林在快然自足的同时,绝非孤芳自赏的,而历来是中国传统和当代城市生活的当然组成——北宋的皇家园林节日向市民开放,豫园更是直接遗赠成公园。这次“小隐隐于店”,也不是隐居避世,而是创造更丰富的城市层次,亦店亦园。这块湖石,并不诉诸符号,诉诸“专业”,而是润物无声地诉诸人深植于内心的身体、情感与自然的连结和体验。随着人的周游,石就放大成复数的山,这其实正是湖石在园林中的意义,看似用于观赏的物,其实更是“壶中天地”的彼岸。而其轻盈、细鳞和游动的质感,也博得了浮山、锦鲤乃至游龙的意象联想。 ”
对于立足地域土壤、切入当下时空、着眼未来营造的木又寸建筑来说,掘取传统园林在人工建造中的自然精神,精准、克制而又恰如其分地使其在商业空间中再生,并演化为商业价值的隐形放大器——其尝试本身是一次对话和实现。
【项目信息】 设计公司:木又寸建筑事物室 主创建筑师:常凯生 建筑师:常凯生、黄晓坤、张淼、康桥 项目性质:建筑改造、商业展示、室内设计、装置设计、景观设计 项目规模:350 m² 主要材料:聚碳酸酯阳光板、天然粘土墙面涂料(宅匠)、仿清水混凝土墙面涂料(泰斯特)、编织金属网、电雾化玻璃、水泥自流平地坪 客 户:北京欧悦悠享商贸有限公司 项目位置:北京市朝阳区西店记忆B12-101 陈设顾问:韩宁 照明顾问:王宏雷 摄 影 师:Atelier Future · 吕博 视 频:Atelier Future · 李奔跑 文案撰写:陈湘营
常凯生 木又寸建筑事物室 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木又寸建筑事物室(Atelier Tree)以人的身体和精神为关注原点,将研究、实践聚焦于建筑,抵达超级尺度城市设计、乡村规划,微小装置、产品设计之两极。在公共、文化、教育、商业、办公等广泛类型之创造活动中,木又寸建筑事物室(Atelier Tree)以开放的跨学科视野与极富深度的专业经验为工具,将设计能量、创新价值叠加至物与事件的诸多层面。依赖由建筑师至团队,由内心至外在方法,开放真诚的执业态度,企图在迅速变化的人工、自然环境中,坚定地拓展和定义当代、未来生活的新状态。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