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设计师”郑铮和他的多元设计秘诀 首
2020-04-22 16:17
Interviewee:郑铮
郑铮是中国青年设计师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横跨多个领域的多元化设计技能被人称为“全能”。
从多元设计内容的灵活跨越,
到对消费者体验的精密把控,
一个个多彩的品牌终端从他手中诞生。
本期新声栏目我们有幸与郑铮长谈,
借此机会一窥他的设计秘诀。
“多元设计”和“跨界设计”这两个词最常被用来形容郑铮和他创立的“立品设计”。
人们往往惊叹于郑铮的设计方案跨越空间设计、产品设计、装置设计、视觉系统等诸多领域,不仅如此,还能将庞杂的要素在品牌诉求下统一成完整自洽的系统。
而对“多元”的理解,郑铮提出了两个方向。
他认为“多元”在一方面意味着立品设计的团队成员要拥有尽可能多样的学科和行业背景。
不止是室内设计或平面设计,还会有动画、产品、建筑、广告等等不同背景的成员加入到团队中。丰富的学科和行业背景将带来更多元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之间的碰撞互补,并为具体的设计提供来自更多学科的解决方案。
“多元”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做设计时不限于用单一的方式,而是希望用更加多样的视角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通常来讲,面对一个空间设计项目,室内设计公司会从偏向于从室内设计和环境、建筑等方向来思考方案。而立品设计可能会从广告营销、传播、平面设计、服务设计等更多维度来思考,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喜茶武汉天地店 / 郑铮
总的来说:立品设计不会将自己的认知限定在某个固定的行业,而是致力于在任何行业都能拥有用品牌体验设计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这个问题,郑铮的评判标准很鲜明。
第一是商业的有效性:即一个设计方案是否能够在市场上形成足够的差异化,能否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体验,并以此来帮助客户有效地在市场上凸显出来。
喜茶郑州国贸店 / 郑铮
第二是设计的领先性:即一个设计方案是否能引领下一波的设计趋势,代表一些未来的设计可行性,而不仅仅去做一些现成的、符合当下潮流的东西。
索菲亚WORKSHOP / 郑铮
我们在立品设计的案例中不难看出,郑铮一直在实践这样的准则。
塑造“品牌体验”是立品设计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立品设计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核心思路。郑铮以最近公布的一个品牌案例“PureH2B津梁生活”来举例,向我们讲解了“品牌体验”在商业空间中的重要意义。
PureH2B津梁生活 / 郑铮
“PureH2B津梁生活”这个品牌的经营范围包括医疗用品、生活用品、健康美容等内容。
这个品牌最初找到立品设计的时候除了已经定下来的品牌名以外完全是一张白纸,而立品设计从品牌释义到品牌形象,再到空间设计,一步步的把将整个品牌案例打造出来。
PureH2B津梁生活 / 郑铮
“在这个过程中指引我们设计的核心思维就是:我们十分关注这个品牌会给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体验。”这些客户体验的构成点包括很多内容:小程序、动画、店面氛围、产品售卖方式等等。郑铮将所有这些体验的构成点统称其为消费者的“体验路径”。在设计工作中团队会先标注出消费者的整个体验路径,然后围绕体验路径中对应的重要节点内容去进行设计。
PureH2B津梁生活 / 郑铮
就这样,多元的设计内容在体验路径的规划和指导之下被整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且协调的系统,为消费体验和品牌提升发挥效能。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似的
我们问及郑铮是否存在一个能够代表立品设计风格的案例时,郑铮答到:
“我们对每一个品牌都会尽可能的作出不一样的诠释。”
对于立品设计而言,唯一恒常不变的事情就是不断的尝试推陈出新。
例如“一尚门买手店”这一案例通过对工业废料的回收重组,在一百平米的狭小空间里打造出一个以装置为核心的氛围整肃的空间。在空间中用回收的金属、电路板、树脂构造出一副工废业品“复生”的图景。
一尚门买手店 / 郑铮
而“喜茶武汉永旺梦乐城店”则运用乳白配色、实木材质、考究的空间安排和隔断墙的圆形开孔的组合,在模拟芝士奶盖视觉要素的同时,也在空间中制造出微妙的趣味性和社交属性,让饮茶本身成为一种社交和生活方式。
喜茶武汉永旺梦乐城店 / 郑铮
对设计诠释的不断延伸与设计语言的不断变革,都是郑铮与立品设计“多元化”的外在体现。除了本文中提到的过往案例之外,郑铮仍然继续在开拓更广阔的设计领域。
Q:您是如何发现自己对设计的兴趣的呢?
郑铮:我对设计感兴趣的原因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在自己读书时发现自己喜欢好看的家具、漂亮的产品、好用的工具。于是渐渐开始了解是谁生产了这些东西,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形态。当时的我还不明白“设计”是什么概念,只是疑惑为什么有的产品那么好看,而其它产品那么普通,最后发现这些好看的东西背后是设计的力量。
Q:您认为您和您的品牌有哪些独树一帜的标签?
郑铮:其实一个人或者团队的标签有90%都是外界赋予的,而不是自己给自己贴上的。对我们的团队立品设计而言,在不同的时期先后的被贴上过各种各样的标签:从“艺术性橱窗装置”,到“全案思维团队”,再到“网红店设计团队”、“环保设计”等等。这些标签都是我们在某一个阶段做设计的思考和工作方法的体现,我们在不同阶段的作品会形成一些特质和特征,而这些特征被外界所捕捉到以后,又被提取成标签,贴到团队的身上。
Q:当您和甲方的意见产生分歧时是如何处理的?
郑铮: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而且避免不了。很多甲方在设计执行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的让甲方和设计师回归一个共同的标准:品牌的一切设计都要以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某种特定的体验为准。不论是甲方的提议还是设计师的想法,只要吻合这个标准都应该被采纳。反之亦然。真正专业的探讨应该是聚焦在设计是否为客户体验起到作用上。
Q:能否就设计师群体如何寻找灵感提些建议?
郑铮:灵感缺乏是每个设计师甚至每个创作者都会不免遇到的问题,在不断想方案和调整方案的过程中一定会面临一个比较匮乏的阶段。每个人寻找灵感的方式都各不相同,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比较喜欢阅读、旅行、尽可能结识不同的人,或者在项目中和公司不同学科和背景的同事进行讨论,通过这些方式不断接触新的信息,以此来给我带来新的启发。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