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而成的木壳体结构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 ICD 学院 + 同济大学 DDRC 学院
2017-12-28 11:00
这个木壳体结构利用自动化及机械感应技术,结合服装设计和工业缝纫的手法,既是对定制木结构方法的创新,又是对传统工匠制作的传承。
项目团队研究了服装设计中的样式及缝纫技术,这些传统手艺仍用于现今的时尚产业,而本项目就是利用新材料对其重新诠释。服装面料由轻薄的胶合木板代替,这种木板能保持柔韧度和硬度之间的平衡,提高了整个新型材料体系的承受力。缝纫技术则延续了服装设计中的概念,将一个平面的布料裁制成三维的弧线形态,以达到符合人体体型的成衣。如果将这种方法放到建筑的尺度上,具有弹性的木板变形并通过接缝连接,这样可加强结构的承重能力以及空间围合度。
该项目还使用了一种可调控的自动化制造工艺,实现扩大到实体尺寸的建造,并精确处理不同形状木板和材料性质的复杂关系。与自动化生产的重复性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并不是依据事先预设好的程序执行动作,而是引入了感应技术,可以在实时的流程中同步进行材料计算和自动化制造。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一直不停扫描正在进行缝纫的木板,它的形状大小被记录下来,同时,之前形成的状态也被标记并实时跟踪,以生成机器臂的运动轨迹。在此期间,木板一个接一个地陆续增加,并通过缝纫技术永久地连为一体。为了获得一个有孔洞的波浪状三层木板结构,制作过程中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化模型工具,让材料的特性,制造条件的约束和安装顺序能更连贯地结合。这种材料与制造过程之间紧密的互动,成功实现了一个缝纫而成的木壳体结构,既能充分发挥木结构的特性,又能触发独特的纹理空间表现。
缝纫而成的木壳体结构 2017 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计算机设计及结构学院(ICD)与上海同济大学的数字化设计研究中心(DDRC)的合作项目,也是中德研究项目“以可持续发展建筑的自动化制造工艺为基础的表现性设计方法(GZ 1162)”,由中德研究中心提供资金支持。
这个项目正在中国深圳最新落成的设计博物馆中作为揭幕之作展出,展览主题为“数字之维”。
建筑师 DDRC Tongji University, ICD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项目团队 ICD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 Martín Alvarez, Prof. Achim Menges DDRC Tongji University – Prof. Philip Yuan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