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湖 竹海云见精品度假民宿 | 一本造建筑设计工作室
2018-06-28 13:55
宜兴湖镇竹海,是江浙地区小有名气的景区。然而,它的环境却与人们对山野乡居的浪漫想象有很大不同,很难与如此诗意的环境相匹配:
传统江南民居寥寥无几,欧式的柱头与中式的窗扇无缝连接,大理石拱窗与灰瓦白墙堆叠混搭……这也是富庶的江浙地区的普遍场景——村民们依托优美的山区竹海风景和便利的交通,留下来经营餐饮、农家乐,成为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将自己的家乡改造为琳琅满目的“现代民宅”。
项目的初始任务不算复杂,即:改变功能,并提升居住品质。业主非常开明,对风格并没有提出更多要求,只是希望能够在预算内完成改造,并尽量保留已经加建的部分。模糊的任务书令建筑师需要帮助业主明确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炼整个项目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在混乱无序的村落中营造高品的度假酒店。
我们选择竹海本地生产的竹材,以竹格栅将完整庞大的立面“化整为零”,弱化建筑给紧凑的前院带来的压迫感,并与人的尺度呼应;并引入了一面连续的院墙,元素非常清晰:毛石基座,纯白墙面,以及竹钢压顶,勾勒出明确但友好的领域分界;且由于其适中的高度,周边的村民常常坐在院墙上晒太阳,聊天,令其拥有了较之停车场更为亲密的空间氛围。
反复加建带来的庞大建筑体量与乡居村落的肌理十分矛盾,对建筑功能的定义与转变进一步模糊了对使用者的画像描绘与定位。改造不是以预设的理想空间模式对现实削足适履,而是改善原有不便的条件并发掘出其优点,作为突出的个性表达出来。
设计是从平面布局入手的。建筑所处的位置(村主路入口一侧)有着较其它民宅更为确定的公共性,但却一直用于停车。我们将原有的停车功能转移至对面区域,并通过景观的操作补偿加建后公共性的缺失。
民宿中及其重要的公共空间,在原建筑中极为缺乏;原建筑外部景观资源又较为欠缺,于是空间的公共性只能由有机组织的楼梯井和首层空间来承担。
由于砖混结构可改造的余地很小,楼梯间的体验与氛围就只能从内部争取。我们将书架的新功能置入楼梯间,并将顶部和底部封上镜面,令楼梯与通天达地的书架在反复反射中形成绵延不断的视觉效果,凭空“拉长”了楼梯间的视觉高度。
江南本地有用石灰混合草筋或纸筋抹墙的传统做法,经济有效。业主提出,有没有可能以处理过的竹丝替代纸筋?与工匠共同进行了若干次试验后,确定了竹丝的粗细/长度与比例,保证涂料韧性强度的同时又不会突出墙面,作为“竹筋墙”,与纯白的涂料相比,柔和有质地,又富有本地特征。
对于首层空间,建筑师着意保留下来这三面大窗,令其隐退入立面的第二道层次,在新建筑中的存在也不违和。
窗之间的差异被前所未有的强调,进而带来了房间之间的差异。原建筑中千篇一律的窗洞与强行加建的阳台,转变为不同的大小与框景、障景方式,适应不同房间的气氛。
建筑的二层至四层,原本是分割明确的“隔间”式酒店。与其说这是“一个”建筑,不如说它是一个建筑体内一个个完整的不同的房间的并列与集合。没有视觉连贯性的室内,墙体布置固定,阳台被挤出室内结构体系获得相对的自由。
室内选取的卵石、土布,现场设计、制作的家具陈设使用当地拆除的老木改制,使这些平面上看起来近似的客房在实际体验中却丰富自由,别具一格。
陌生反常的形式成为一种途径,让视觉上的整体性得到强化,避免了“隔间”酒店的过于封闭,让人意识到建筑是一个整体。
阳台形成的进深与竹木材质的传统联想,强化了向外观景的仪式感,并通过不同方向上的空间尺度,光线的照入形式与明暗光影来强调。窗口的限定有助于视线的引导,通过对窗户的强调让观赏者与外部景观的区别更为明显。
同时也强化打开窗一瞬间的感受:光线会变化,风会吹进来,人看到远山雨巨大的苍穹,感受到湿度、味道的变化——窗扇作为介质,建立身体和外部的关系。
屋顶的露台,由于结构关系无法拆除全部屋顶,于是引入斜角的设计成为新的标志性元素,允许大范围的天光撒入室内,建立了人与光的亲密关系。同时,高耸的屋顶成为了一幅山水竖轴,推开门扇便走入画中,云起时云气飘渺,竹林中光影纷繁。
项目信息 项目全称:宜兴湖 竹海云见精品度假民宿 设计团队:一本造建筑设计工作室 (One Take Architects) 建筑师:李豪 客户:宜兴胡氏夫妇 地理位置:中国,江苏,无锡,宜兴 建筑面积:1000㎡ 摄影:康伟 设计时间:2016-2017年 竣工时间:2018年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