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CBD,余颢凌正孵化一群“和而不同”的飞鸟_20250730
2025-07-30 21:24
“你一定要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面不停地奔跑,一定要多交流。”
这两句话,像一把钥匙,轻轻旋开了尚舍家第三办公区的大门,也揭开了余颢凌心中那片繁茂而自由的精神院落。
在中国设计界,余颢凌是一个自带光芒的名字。被誉为“豪宅设计女神”的她,作品遍布全国,以国际化的视野、细腻的空间叙事和对在地文化的深刻理解,赢得了业界与业主的广泛赞誉。
然而,盛名之下,余颢凌更珍视的身份,或许是她所创立的尚舍家的“孵化者”与“领跑者”。
在成都金融城CBD的核心地带,她的第三办公区,像一座独特的“设计林盘”,不仅承载着团队的梦想,更是一部用空间书写的成长诗篇。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of a "small giant egg"
Start the incubation of poetry.
踏入第三办公区,目光所及是一个雕塑,它的故事,便是尚舍家的开篇。
十年前,那颗“小巨蛋”,是许多人认识余颢凌的起点。当她第一次独自创业,小小的办公室便承载着最初的愿景:让工作室成为一颗“蛋”,一个能孵化设计梦想的温暖巢穴。
从第一间办公室,走到第二办公区,再到此刻身处的第三空间。
蛋壳开启,雏鸟正破壳而出,振翅欲飞。它们,就像尚舍家开启下一段飞翔旅程的生动宣言。
第三办公区没有设置前台,最重要的位置留给了由成都的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杨隆梅亲手参与编织的艺术装置。
从一颗“蛋”,到一个冥想的人形,再到这七只姿态各异的“飞鸟”——这也是尚舍家十年的生命轨迹。从十年前创业伊始那个象征“孵化器”的小小“巨蛋”,到如今羽翼渐丰的群鸟。
“我故意把它们调成了不同的方向,”余颢凌说,“和而不同,我希望孵化出的团队,每个人都能带着独特的思想,飞向各自的远方。”
空间不再是冰冷的容器,它是成长的年轮,是梦想孵化的温床。那座3D打印的“小巨蛋”模型,静立一隅,标记着2015年8月28日那个梦想破壳的起点。
尚舍家的空间里,艺术绝非高高在上的摆设,而是如空气般自然流淌的生活印记。余颢凌的收藏,带着温度和故事,散落在不经意的角落。
孟也的家具品牌WHYGARDEN一面世,余颢凌便一眼相中:“好,留给我,放这刚合适!”这件最早的藏品长桌,在此已静驻五年,见证无数方案诞生、思想碰撞。
成都青年艺术家曹卫国的画作《巧木生花》,与造景盆栽嫁接的石榴枝干相映成趣,共同谱写着绝境逢生的生命礼赞。
△布面油画|《巧木生花》115x65cm,2015,曹卫国
张占占的《奔跑》 ,这只“蠢萌蠢萌”的红色小熊,是余颢凌决定入驻新办公室后收藏的第一件艺术品。“它代表着力量,一定要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不停地奔跑。”面朝东方,迎着晨光,像是无声的宣言。
△雕塑|《奔跑》 120×100×80cm,2016,张占占
肖全的《我们这一代》, 这本签名影集,承载着老成都的魂与一代文艺精英的肖像。杨丽萍的灵动、巩俐的风华、崔健的呐喊…地域的根脉与时代的记忆在此凝固。余颢凌珍视这份“未曾看到的画面”,将其融入空间的血脉。
罗仕鹏与耿心入的画作, 前者出自何多苓门下,画风承袭大师风骨;后者笔触温暖,直抵家居生活的柔软核心。它们并肩悬挂,印证着余颢凌对“万紫千红才是春”理念的认同——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百花齐放。
每一件藏品,都是一段旅程、一次相遇、一种共鸣。它们不是财富的炫耀,而是生活的注脚,记忆的琥珀。
△《Yggdrasill》800×100cm 布面丙烯,2020,张长江
余颢凌讲述它们时,眼神明亮如孩童耍宝,手舞足蹈,那些为寻觅独特艺术品远赴法国巴黎M-O展、为定制画作踏遍蓝顶艺术村的辛苦,都化作了此刻分享的喜悦。艺术走进日常,在此刻如此生动。
"Growth force that is separated yet continuous.".
尚舍家的办公空间本身,就是一件大型“在地性”作品。设计灵感源于川西林盘,散落在田野间的传统聚落形态。
这里没有封闭的格子间,不同部门如一个个“院落”,彼此独立又通过中央的“浮岛” 自然连接。“村落和村落之间,隔而不断。”余颢凌如此解释。开放的空间里,信息岛、静音舱巧妙分布,既鼓励协作的激荡,也尊重专注的宁静。
近70人的团队在此耕耘,热爱设计的心同频共振,却又各自独立前行。这正是“和而不同”的空间实践,个体在群体中舒展,思想在碰撞中升华。
特别的是,余颢凌的办公室,开了两道门。一道通向客户洽谈的静谧空间,另一道,则直通事务所热火朝天的创作腹地。开哪扇?关哪扇?全凭她当下的角色。这不仅是空间的巧思,更是余颢凌心境的映射,界限清晰,又流动互通;独立自持,又开放包容。
而在过道一隅,铝板蚀刻的光绪五年成都老地图,沉默地与窗外成都地标金融城双子塔对视。新与旧的对话,在此刻凝固。 “我希望大家能远眺世界,同时把握住自己的当下和历史。”余颢凌说。这份在地性,如同那两道可以随时开启的门,链接着本土的深厚与世界的广阔。
The runners sense of relaxation
and perpetual motivation.
如今的余颢凌,早已超越了一个单纯的设计师身份。她像那只红色的小熊,在设计、艺术、收藏、团队孵化的广阔天地里,永不停歇地奔跑。她的松弛感,来自于对热爱的全情投入,来自于“和而不同”的豁达胸襟,来自于那道可以随时开启、拥抱无限可能的“门”。
在专注别墅大宅服务的同时,余颢凌还积极参与公益项目,践行设计向善的态度,四次携手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在成都、深圳、北京、香港留下了饱含人文关怀的匠心之作,用设计之力切实改善普通家庭的居住困境,让“至美生活”的理想照进现实。这条公益之路今年还在继续,余颢凌笃行用设计的力量,通向更辽阔的责任与共情。
余颢凌拒绝流水线,拒绝复制。她的空间,是她精神的“林盘”——根植成都,枝叶却伸向无垠的天空。在这里,孵化、奔跑、碰撞、收藏、生长……一切关于设计的理想与生活的热情,都找到了自由且鲜活的表达方式。
正如她所言,也正如她所做:“一定要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面不停地奔跑。” 而尚舍家,这座成都浇灌的现代设计“林盘”,这道永远为思想敞开的大门,正是奔跑者坚实、诗意的起点。
尚舍家室内设计,2010年成立于成都,以“家”为出发点,坚持“好设计、好交付、好服务”的全产业链优化布局,以“设计向善”为设计的人文内核,注重探索家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深层关联,赋予家的感性体验以温暖诗意与精神归属。
尚舍家在长期积累建立的坚实交付体系与完备全案流程基础之上,全力打造“设计师IP工作室 全案设计流程落地服务 企业化运营平台支持”的全新模式,进而搭建起公司“1 10 N”的三级设计体系版图,寻找属于自己的丰富性与差异化,满足业主的多元化需求,用设计见证幸福家庭,以美好,致生活。
STUDIO.Y室内设计事务所,隶属于尚舍家室内设计,2015年成立于成都,致力于别墅私宅空间的全案设计定制服务,以私宅高定为主体,保持创新、开放精神,以“私宅-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参与多元跨界探索,谋求多种业态可能性。STUDIO.Y注重当代审美下“科技、自然、生态、艺术“的引入,以见证幸福家庭、助力员工成长、探索设计真谛为己任,沿着“尺度 美学”的探索基础,挖掘设计背后的人性因素,坚持“设计向善”,专注在地性与国际化的交融,秉持学术态度不懈探索设计内涵与设计方向。
余颢凌:如何全案落地豪宅好作品?工作室背后的公司体系支撑!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