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向内探索的旅程_20250701
2025-07-01 20:00
现代生活就像一股永不停歇的洪流,在滚滚前行的途中用快节奏的信息和娱乐填满日常,使我们遗失了对于自然、生活以及自我的纯粹思考。而宗教性的精神空间恰似一座灯塔,在这里,过去的繁文缛节被简单、宁静的艺术性设计所取代,以远离喧嚣的氛围为生活按下暂停键,找回内心的平和。
在这座比例精确而完美、致力于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圣殿——Saint Benedict Abbey内部,一切皆如神灵般静谧无声,只有纯粹的光影勾勒着时间缓缓走过的脚步。回顾近百年的历史,修道院最早修建于1922年,直到著名的荷兰本笃会主教兼建筑师Dom Hans van der Laan于1956年受任来到荷兰瓦尔斯的这个小镇中,修道院才在随后的几十年间逐步扩张建成。
至1986年完成最后的建设,修道院的平面布局共包含了教堂主殿、地下室、图书馆、开放式画廊以及供修士居住的客房翼楼等组成部分。对于Dom Hans van der Laan而言,建筑本身应当体现神学的理念与意识形态,因此这座修道院完美实现了他提出的空间比例理论,并承载着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感知与解读宗教思想的首要渠道。
活跃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先锋女性建筑师Lutah Maria Riggs不仅设计了诸多好莱坞电影的著名场景,同时也是知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然而在她一生的作品中,最受她本人喜爱的却是这座位于南加州的吠檀多寺庙。迈过11级宽阔的石阶,低调的寺庙静静地伫立于基座上方。Lutah Maria Rigg参考了南印度的风格和拱形木质天花板结构,利用巨型木柱和格状屏风呼应优雅内敛的寺庙空间传统,营造出光线柔和而静谧的氛围。
Archipicture、Shaun Lockyer
瑞士利希滕施泰格小镇的Church St.Gallus是1967年根据建筑师Walter Maria Förderer的竞赛获胜方案建造落成的天主教堂,这座建筑坐落在历史古城上方的一座小山坡上,如同大型雕塑般的外部造型融合了周边景观和本土建筑的视觉印象,通过阶梯式的屋顶结构与起伏的丘陵交相呼应。
Archipicture、Shaun Lockyer
教堂最引人注目的结构莫过于高高耸立的塔楼,塔楼内不仅设有大钟,同时也容纳了教区的其它空间。教堂的主殿围绕塔楼展开,令人记忆深刻的木质天花板结构从入口处向祭坛延伸,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壮观的辐射式造型,在此基础上,座位区采用多边形的布局模式不断扩散,强调祭坛之于教堂空间的核心地位。
Archipicture、Shaun Lockyer
位于孟加拉国的色兰清真寺(As-Salam Mosque)以宁静的乡村环境为背景,通过朴素且深刻的砖砌结构回应了季节性洪水气候和热带环境的挑战。从功能性的角度来看,这座建筑不仅象征着宗教的纯洁性,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同理心的社区活动空间,通过接纳女性教育、开斋节和宗教教育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项目,强化了清真寺的社会作用。
寺庙的设计灵感源于孟加拉传统宅基地,建筑师利用从池塘内挖出的泥土建造防水基座,并借助本土手工制作的实心砖构建了两个互相连接的几何结构。为了应对热带气候,建筑本身没有设计传统的窗户,而是采用镂空的砖砌屏风将过滤后的光线和新鲜空气引入内部,加强了祈祷大厅的精神性氛围。
The Royal Monastery of Santa María de Sijena是一座修建于1188年的西班牙皇家修道院,自2002年起,当地政府便启动了一项大规模的修缮工程,旨在修复内战时期的火灾和数十年荒废造成的严重损坏,重振建筑的历史特性和宗教地位。
由Sebastián Arquitectos负责的最新一期修复工程主要涵盖了原宿舍大厅的改建,与之前相比,更新后的空间将用作专门的展览区域,以新旧元素的平衡运用使之焕发活力。针对这一目标,建筑师首先修复了横拱和夯土墙结构,并新增一系列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的陈列柜和家具,与保留的长凳及家具相呼应。此外,现代的温湿控制设备被巧妙地隐藏在凹槽结构中,保证了视觉上的统一氛围。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