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的建造,让光与信仰有迹可循 首
2025-11-08 09:00
masahiro kino
从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到宗教建筑的现代主义发展时期,其建筑的美学风格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改革,无论是粗野主义的混凝土、抽象的几何语言还是极简有机的形式,都彰显出空间本身的张力和材料的真实质感。
Christian Grund
这种美学变革的核心,在于宗教精神如何通过现代空间进行延续和重新表达。在本篇的案例中,宗教精神不再仅仅依附于具象的装饰符号,而是融入光影和材质的对话,通过有形和无形的表现手法,使宗教精神在简约而强烈的现代语言中得以重生。
Martino Stierli
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间,战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曾在瑞士盛行,这座盘踞于巴尔德格湖畔的修道院
Kloster Baldegg
由美国建筑师
Marcel Breuer
负责设计,是传统宗教风格与粗野主义融合的经典之作。如今,长期生活于此的方各济会修女都已是近八十岁的高龄,但这座建筑仍在她们与
Jordi Partner AG
事务所的共同努力下维持着半个世纪之前的面貌,为渴望和平与温暖的人们提供庇护。
Christian Grund,Jurgen Beck, Martino Stierli
修道院的平面布局呈传统的十字形,其中主楼于
1972
1973
年间建成,而西侧的附楼则是在
70
年代末期增建的修女疗养院。可容纳约
200
人的小教堂位于主楼南侧,与之相接的种植庭院和环绕四周的柱廊旨在致敬历史悠久的修道院经典建筑元素,并延续几个世纪以来修女们的生活及礼拜习俗。
Christian Grund,Jurgen Beck, Martino Stierli
这种不同时代的融合性同样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中,象征着坚韧与永恒的石灰岩和
人造石材
混凝土虽然有着截然不同的质感,但却和谐地组成了气势恢宏的建筑结构,使神圣的精神通过富有张力的几何语言持续传播,形成了如同雕塑般充满力量与美感的空间造型。
Christian Grund,Jurgen Beck, Martino Stierli
平面图
Werner Gobiet
位于奥地利上瓦特的天主教堂由
Günther Domenig
和他的搭档
Eilfried Huth
1967
年设计建造,是当地教区建筑群的组成部分。除了这座粗野主义风格的教堂之外,两位建筑师还设计了一个教堂广场和教区中心,连接位于场地不远处的巴洛克风格历史教堂。
Jamie McGregor Smith, Werner Gobiet
六边形的平面布局是教堂的核心特征,建筑师秉持着对于秩序和网络结构的深入探索,将动植物界的自然元素提炼成抽象的几何语言,通过清晰、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形式来诠释有机的内核。
Jamie McGregor Smith, Werner Gobiet
进入这座穹顶式的建筑,访客会被引入一个光线充足的开放礼堂,其中最突出的视觉元素是由艺术家
Valentin Oman
创作的
13
幅画像和祭坛上方的巨型钢制十字架。在祭坛四周,建筑结构呈螺旋状向上攀升,而下方的座椅也以同心圆的形式向内集中,强调神圣的精神力量。
Jam
ie McGregor Smith,
Werner Gobiet
Federico covre
Otaniemi Chapel
位于芬兰阿尔托大学的奥塔涅米校区内,建筑师夫妇
Heikki Siren
Kaija Siren
赢得了于
1954
年举办的教堂设计竞赛,并在
1956
年完成了整体空间的设计建造。场地坐落在树林中的一片小山丘上,四周环绕着繁茂的松树和桦树,为了与校园内的其他砖砌建筑保持统一的风格,建筑师采用红砖和木材作为主材料,打造了一处融合芬兰传统院落与宗教建筑氛围的精神空间。
Federico covre
教堂的入口与一个带围墙的庭院相接,穿过钟楼和俱乐部的活动室,便可抵达中心处的礼堂。礼堂两侧的墙体和地板延续了相同的红砖材料,而正前方的讲台却别出心裁的改用玻璃幕墙突出矗立在树林之中的白色十字架,旨在引导人们转变自身的视角,从精神层面重新认识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