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孙元亮|拙政江南,1000㎡ 大宅院的江南【环球设计3938期】_20251013
2025-10-13 19:34
一缕明媚的阳光,由晨间的朝气和悠然的宁静组成,带着可感知的节奏移动着,从地面空间直抵这地下庭院,在不经意的脚步中徐徐展开——芭蕉宽厚的叶片愈发翠绿,竹子纤细的枝干直挺触碰着混凝土横梁,石头上微微湿润的雨露还未来得及被蒸发,亮光透过窗户进入空间更深的地方……
这一切细微的感知,都源于将本属于人的领地悄然退让给自然。设计师孙元亮在这个
㎡的江南别墅里用庭院串联上下,地面的山水造园向下延伸,在地下空间造了
个小庭院,于是归家的目光总能在转角遇见竹影,在深处勾勒出随时辰变幻的水墨光影。园林精神被贯通在内部,人的尺度与自然的韵律相映照,一切就都流动了起来。
在苏州,园林不仅是风景,更是流淌千年的诗意。拙政江南静卧于拙政园北园旧址之上,与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仅一墙之隔,晨昏之间,风从拙政园的假山间穿过,携着百年古木的幽香,轻轻拂过这里的粉墙黛瓦。苏州博物馆的现代线条、忠王府的旧时风韵,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滋养着这一处古城的豪宅居所。
座园林,以围合式庭院形成意趣盎然的生活空间,美人靠、垂花柱、立柱等传承了古法的营造技艺,将园林的稀缺与精神的高雅交汇。
引导身体与自然互动。花窗框住的不只是风景,更是四季流转的时间;曲廊延展的不只是路径,更是心绪沉淀的过程。园林的本质不在于飞檐翘角的精致,也不在于假山池沼的构图,而在于它如何以空间为媒介,重建人与自然的对话关系。
设计师让庭院向下生长,通过台阶转折,成为串联地上与地下的柔软纽带
从一层步入庭院,行走、起坐,与自然互动;地下一层不再是封闭的暗处,拥有了另一种观园的视角,下挖的庭院让光线自然垂落,人在其中行走,抬头是庭院山石、青苔蔓延。地下二层让庭院成为自然与室内的对话者。
这种垂直向度的园林设计,打破了地上与地下的割裂感,让自然的气息贯穿在建筑的每一寸呼吸中。行走其中,脚步会不自觉地放慢,园林不再只是“看
传统园林曾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专属场域,而当代设计是将其“可游可居”的精髓注入普通人的日常场景。孙元亮对园林精神的诠释在于将其历史性引入生活中,实现属于东方人的诗意栖居。
原建筑地下面积过大,空间阴暗,如何让这样的空间重获生机?设计师对于原来的采光井重新构造,充分利用,甚至不惜缩减室内面积,让出一部分
给庭院。于是,光有了路径,风有了通道——三个庭院或大或小,错落分布,如同四扇呼吸的窗,将地下的每一处角落都纳入自然的韵律中。
入户即是下沉花园,以竹与石营造,楼梯与公卫围绕下沉花园,墙与格栅虚实结合分隔空间,交织成朦胧的边界,打破地下的窒息感,用竹的挺拔与石的沉静,为现代生活注入园林的韵律。光影有了丰富的趣味,人在行走中视线与自然始终不被隔断,有序的空间被自在的呼吸重塑。
向内徐行,空间豁然舒展,两侧庭院如展开的双臂,将天光云影温柔揽入。顶部天窗与侧庭形成巧妙的光线矩阵,在内里交织形成一个舒适的场域。东侧的庭院在原先基础上扩大,种植芭蕉与竹子,推门而出,便可坐在檐下冥想,边界消融,人的视线从上到下在流动中获得延伸。光不再静止于框景,而是随时间在空间中游走;庭院更是以气息、声响、触感参与人的日常。
以自由的方式组织功能区,模块化的沙发与地毯围合出交谈区;书桌则临内庭而设,屏风半掩,似隔非隔。在这里,生活场景皆与自然共演:在天光下品茗,雨天赏雨打芭蕉,晴天风过竹丛,叶片微微摇曳,俯仰之间,身体与天地相接。
宋锦屏风来自丝绸专家钱小萍与普云堂联名,以《红楼梦》晴雯撕扇为题。江南文气
就是在美学的意境中过柴米油盐的日子,滋养出“人间烟火即风雅”的生活哲学。
吧台与阅读区相连,贮存红酒的置物架与书架相连,材质碰撞。木头盒子飘窗台向外探入内庭,
在这个空间里,设计师将欧洲的经典家具与中式家具相融,刻意弱化了文化符号的对抗,都源自于舒适的洞察、对自然的亲近、对闲适的向往,是自然流露的松弛感。
地下一层原先空间幽暗沉闷,为了增加使用的舒适感,设计师以
为笔,重新勾勒空间的轮廓,将地上庭院向下延伸,在侧墙嵌入一道水平长窗。窗如横卷,正对庭院山石树木,将原本被阻隔的地上风景,引入地下。
山石的轮廓被框入长窗,如同一幅动态的立体水墨;斜阳穿过树隙,在室内投下摇曳的斑驳;暖黄的灯光亮起,与窗外的暮色交融。一切不再是静止的布景,而是随着季节、天光、气候不断变幻的画卷。
设计不仅改变了空间的采光,更是营造了新的生活方式。人们在地下空间活动时,视线始终与自然相连,阅读时能观石骨嶙峋,会客时亦有绿意相伴。地下空间蜕变为
,既保有沉静的私密感,又不失与天地共呼吸的开放性。
在功能上分为家庭起居室、阅读区;通过隔墙与健身区相连,既保证了健身的私密性,又不隔断空间,健身的同时还可以观赏庭院。水平长窗下悬置一方长桌,抬眼时视线触及山石,仿佛执笔的手腕稍一抬起,便能触摸到青苔。
结构柱的笨重被巧妙转化为诗意,以温润的木质包裹柱体,嵌入一方小桌,桌面不大,却因正对天井的竹林而文气十足,如宣纸上的极简画。
设计师将串联上下的楼梯视为空间的灵魂纽带,极简的线条,打造出雕塑般的流畅形体。木质的温暖与雅致,高低处的衔接开口,都在赋予静态的楼梯以动态的轻盈感。转角设有取景框般的开口,这些
不仅打破了楼梯的封闭性,向上或是向下都可以看见不同楼层的风景,让垂直移动变成了一场视觉的游园,每一步都伴随着风景的流转,让人感受光、影、材质的诗意交响。在二楼的部分也向外扩展出一个平台,一棵绿植悄悄生长。
推门而入,天光倾泻,一方天井庭院成为空间的序章。姿态虬劲的松树临水而立,珍珠般的水珠不断上涌,在水面绽开细密的涟漪,过道边的一方边几与松组合成颇有韵味的东方意境。以微缩园林,完成了从喧嚣都市到心灵栖居的转场。
起居室以隔墙轻巧界定,既不阻断空间的流动,又巧妙划分出功能与意境的双重场域。一侧是门厅的天井松泉,水珠激荡的声音隐约可闻;另一侧向主庭院完全敞开,落地玻璃消弭了内与外的界限,芭蕉的阔叶、竹枝的疏影、石径的曲折,皆成为室内的动态背景墙。
以松弛的现代笔触勾勒生活,简洁的沙发,宽大的单椅慵懒斜对庭院,让人既能围坐畅谈,又可独享静观。朝向客厅的一面内嵌迷你水吧。没有刻意的对景,处处是随性的画意,在杯盏起落间,将园林精神化入日常的呼吸。
沿着长廊向内,空间自然过渡至餐厅与中厨。整面落地窗将室外庭院邀入室内,无论备餐、用餐,目光所及皆是绿意。推开通透的玻璃门,一组户外家具静候于悬挑的平台上,清晨一杯咖啡,夜晚喝茶赏月,生活场景无限丰富。
餐厅窗外密植细竹,阳光透过时,纤长的竹影便斜斜映上素色帘布,宛如一幅随光变幻的动态墨竹图。墙面镜面收纳柜,不仅延伸了视觉空间,更成为风景的收藏者。庭院的四季晨昏、餐桌上食物的热气蒸腾、家人举箸时的笑意,让最寻常的一日三餐,也浸透了园林的文人意趣。
庭院并非静止的画卷,而是可步入、可触摸、可栖居的园林。将东方园林精神引入居住空间,以错落的台阶巧妙引导步履,形成上下交织的动线。户外家具散落其中,邀请主人以身体重新认识自然,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以五感的体验唤醒久违的感知力。
二层是私密的休憩区,主卧套房及孩子们的卧室各自安守一隅。
主卧以素为美,米白墙面如宣纸铺展,围合的墙体刻着文人画的惬意。窗外是江南最经典的天际线:层层叠叠的粉墙黛瓦被提炼成黑白版画,飞檐的弧线与屋脊的直线在晨曦暮霭中变幻着虚实。临窗处嵌入一方书桌,抬眼时,视线越过鳞次栉比的屋顶,视野无限伸向远方。
在女儿房里,设计师以游山为灵感,打破常规思路,利用坡屋顶的斜度与层高优势,创造出一个可攀爬、可探索的立体小宇宙。下层是日常的休憩区,沿墙旋转而上的木质台阶可以到达秘密阁楼,这里完全属于女孩的世界,墙体上的开口如山洞的洞口,渗透出微光。用身体感知,卧室也变成了趣味无限的空间。
在整个空间的设计中,孙元亮以江南园林精神为灵魂,通过地上地下的垂直联动、东西方美学的融合、以及自然与生活的深度对话,将园林的
转化为现代生活的呼吸节奏,让生活的诗意悄然流淌出来。
门窗、威卢克斯天窗苏州贝有才、维瓦尔第五恒辐射空调系统 、多睿诗木作、纳来
威兹帕克地板、摩昔进户门、九阳木制品(楼梯整装)、尚颐林景观、菩雲堂苏作、瑞邸家居、Uliving 家居、艺漾窗帘、佳布尔地毯
持续致力于住宅设计的思考与实践,立足江南,以当代设计手法勾勒东方诗意生活。在设计中,重视人在空间中的微妙感受,遵循与自然连接的身体法则,向内探索,在自然、建筑与艺术的融合中,空间滋养着人,从而产生内在能量。
首发 . 小隐建筑|藏在川南山野的宝藏秘境,泸州梨花村·不在山林
首发 . 立品设计|Champion成都旗舰店焕新升级,跨越百年经典,重塑品牌体验
首发 . JIJIA集伽 袁一沣|东方诗意美学的现代演绎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