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立品设计:雪蕾香氛博物馆,以气味为媒介重构文化体验机制 首
2025-08-20 20:46
在行业深耕30余载的香氛品牌雪蕾,邀请聚焦品牌体验研究的设计团队「立品设计」,共同打造
立品将「以香感知世界」作为博物馆的核心理念,通过体验创新思维,贯穿从体验规划、视觉系统、室内设计到展示场景设计的全部工作,突破传统展览边界,历时三年只为
空间依托原有建筑框架,根据体验规划设定路径,同时融入品牌视觉的基础概念,将香气流动与扩散的轨迹抽象提炼,结合自然采光条件,使空间形成连贯而独特的视觉表达。
馆内近20个展区,50余种互动装置,超300处闻香点位,六层空间板块的不同功能和主题,通过创新性的香氛体验动线串联,引领观众重新解读香与自然、历史、人文的深层联结——从嗅觉维度解构世界文明,唤醒个体对文化多元性的感知。
建筑形态以香水蒸馏桶的形体为原型,从历史汲取灵感。在原建筑设计基础上,立品将博物馆公共空间大面积留白,以中庭为中心,通过自然光影与建筑空间的呼应,进一步营造首层的通透性与轻盈感,使其宛如一个「光之容器」,在明暗交错间,感受气味无形却相生相息的流动力量。
垂直香精罐融入旋转楼梯,在光影中构成楼梯间的立体艺术。观众参观时产生的闻香数据被汇集至一楼调香机器,最终制成专属香氛,让参观体验凝结为实体记忆。
贯穿五层空间的“全球最大AI调香装置”,既是超百种香精原料的储藏器,又是链接4层参观路线的艺术装置。位于一楼的AI调香机器与沿着楼梯垂直排列的香精罐精密连接,是博物馆「气味叙事」的核心载体,观众可在开启参观之旅时,获得一张记录闻香喜好的“闻香卡”,借助场馆内与场景相结合的300多处闻香点和评分系统,采集香气偏好数据,经过智能分析后生成个性化香味报告,并据此在现场调配出专属定制香水。
装满香精的通透罐体放射状排列悬吊在每层展厅的环形楼梯处,同时也成为上下楼梯的视觉焦点。顶层装置通过吊挂结构将光影切割,观众在此间移动,共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定格画面。
首层作为公共区域,集零售、服务、调香装置板块于一体,形成香氛文化的“体验入口”。楼梯既是公区核心动线,也是空间叙事中香气扩散的起点。中空处的弧形墙梯与倾泻而下的自然光交互映衬,形成入口处最生动的空间体验。
咖啡区融入一层大空间,仅依靠休憩区的墙体错落设计,将外部光线自然引入,让光影成为空间的动态部分。
零售区以半透亮的高明度色块,在整体素净的大空间中,点亮产品陈列的货架,如香味的前调一般,轻快调动观众的游览情绪。
香气无形,却代表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密码。二层及三层空间常设主题展览「世界用香博览」以嗅觉为体验维度,通过四个展厅的引导和体验,梳理东西方千年用香脉络,在呼吸中重现文明简史。
香水perfum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中的“per fumum”,意为“穿透烟雾”。立品从世界文字和古文明溯源,从燎祭袅袅升腾的烟火,到古籍中的香药同源,随着远古文明对香的运用场景在展厅重现,逐步加深观众对香这一独特载体的认知。
中国香文化历经千年沉淀,早已渗透于祭祀、医药、礼仪、修身等多元场景,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生活底色。立品通过数个“盒子”,串联起古代名人用香典故与古代熏香场景,结合多媒体的交互,在唐宋风韵雅致的品香气息中,再现古人在袅袅香烟中的精神世界。
香水是现代工业的产物。这里完整呈现香水工业的发展历程,包括提炼工艺、调香技术、香水容器、香型气味的革新演变。立品将古法作坊、雪蕾的现代工厂生产线1:1搬进展厅,移步换景间展示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香味技术突破。
Encyclopedia Of Aromatics
香料世界的奥秘由此探索,从不同种类的天然香料到合成原料的研发过程,此展厅完整呈现香料的发展简史。
「我们通过借助一系列香气的趣味场景和感官体验,希望观众在游戏化探索中理解香气如何影响多重感知的神经机制。」
四楼专题展厅「香的通感」,以通感为线索,开启香味与人类五感的想象世界,立品通过各类互动装置的设计开发,给观众带来跨越感官边界的灵感与气味知识。
△通过香气的加成,让不同触感的材料有了鲜活的气味记忆
△香与听觉是极具想象力的体验,在声音的律动中让香气充盈身心
△当扭蛋咔嗒转出软糖,食物与味蕾的奇妙联动便在此刻诞生
在香气旅途的终点,智能报告中都记录着每位观众的闻香足迹。每一次驻足闻香、每一次刷卡评分,对香气的偏好将会通过AI调香装置,凝练在那瓶独属于自己的味道中。
位于参观动线最末端的负一层DIY调香工坊,以圆柱形岛台为最小单位,提供从香水、香薰到香氛蜡烛的个性化创作与定制DIY平台,满足观众在观展结束后想要调配一瓶专属香水的创作欲和探索欲。
展馆设有完全私密的VIP专属调香空间,提供国际调香大师的1v1沉浸式调香教学。
立品以「气味叙事」为空间线索,通过层次递进式场景、个性化服务与沉浸交互,将抽象香文化具象化为可游走的立体图景。 我们相信,这种融合多维复合型体验正是未来文化空间的核心趋势——公众需求正从被动接收转向深度共创,而技术驱动的沉浸交互,将持续突破文化表达的边界。
空间与展陈设计:曾敏冬、张旭枫、杨伟成、陈晓雯、区紫樱、庄静静、叶剑华、李因杰、姚倩慧、黎美君
品牌VI及视觉设计:纪喆铭、许丽琼、刘畅、姚诗媛、胡晋捷、吴嘉纯、曾戈
项目管理及后期:黄子昕、陈李伟、余柏泉、赵文锴、梁镇棠、罗叶荣、荆盈莹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