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建筑营:北京山下有松空间 首
2025-03-02 20:18
围绕庭院四周的墙面开设不同的景框延展成为功能不同的房间,作为会议室、会客厅、直播间等。它们面向庭院有节奏的敞开,跟随使用场景,景框外设置的电控遮掩幕帘随时改变房间的私密性。
在当今这个步伐匆匆的时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攀升,设计理念趋向于实用与美学的无限融合。知名实用美学包袋品牌山下有松,即致力于探索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用户体验。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为山下有松打造的企业会客厅,融入品牌精髓,以“景框合院”为核心理念,巧妙运用一系列精心构思的景框设计,打破传统空间的束缚,营造出内外和谐共生、层次清晰分明的独特空间体验。
山下有松,作为国内知名的实用美学包袋品牌,以自知自在的东方哲学为灵感源泉,不断探索新生活方式下的用户体验设计。经过十余年的稳健发展,山下有松不仅在国内市场赢得了广泛认可,更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展现品牌精神,山下有松邀请建筑营为其打造一处企业会客厅,满足展览、接待、会议、拍摄、直播等多功能于一体,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放松、打卡留念的目的地。
项目选址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的一处文创园内,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环境清幽,文化氛围浓厚。原建筑为一座单层合院式坡屋顶厂房,采用轻钢桁架结构搭建,虽具有一定的工业美感,但整体空间布局较为简单,缺乏特色。如何在保持原有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通过改造赋予其独特的空间感染力与识别性,成为本次设计的核心挑战。
设计团队以“景框合院”作为概念意向,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景框,打破传统空间的界限,创造出内外交融、层次分明的空间体验。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首先对原建筑的立面和屋面进行了细致的梳理,通过开设大小不一的景框,不仅优化了空间的采光与通风条件,还形成了新的内外景观关系,使原本单调的合院格局焕发出新的生机。
为了提升建筑的物理性能,设计团队在环绕连续的新墙面上设置了保温层,有效隔绝了外界环境的干扰。同时,新墙内部暗藏的雨水檐沟设计,巧妙地遮蔽了旧建筑凌乱的屋檐,使得整个建筑外观更加整洁美观。这些新墙面不仅起到了保护作用,还成为了展示品牌精神的窗口,每一处景框都像是精心布置的画卷,引人入胜。
咖啡厅作为会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尤为讲究。设计团队通过设置水平向的景框,将咖啡厅最大限度地向园区及内部庭院开放,营造出一种看与被看的有趣关系。景框向室内延展,形成了吧台和卡座,这种设计不仅模糊了家具与建筑的边界,还使得空间更加流畅自然,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窗外的美景,感受身心的愉悦。
庭院是本次改造中的另一大亮点。在庭院中心,设计团队设置了一方薄薄的镜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能过滤掉城市的喧嚣,让人心旷神怡。这方镜水面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成为了企业产品发布的重要场地。活动时,可以放水体,挂设天幕,形成半室外空间,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增添了空间的灵活性。
围绕庭院四周的墙面开设不同的景框延展成为功能不同的房间,作为会议室、会客厅、直播间等。它们面向庭院有节奏的敞开,跟随使用场景,景框外设置的电控遮掩幕帘随时改变房间的私密性。
原建筑厂房室内的轻钢桁架布置较为密集,空间感受单一且较为压抑。结合室内不同的功能区域,天花部分也设置了大小不一的漏斗形景框,为室内空间带来柔和的自然光,同时也拉高空间的高度带来别样的空间体验。
在饰面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团队充分考虑了品牌的调性,采用了纯净、温暖的色调。室内地面选用了黑色的微水泥作为主要材料,其微微的反光效果与室外庭院的水面波光遥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空间氛围。部分墙面、台面和扶手等则采用了米色石材,进一步丰富了材料语言,提升了空间的质感。
景框合院的设计摒弃了具象的形态,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空间中的明亮与晦暗、开放与私密相互交织,引导着人们自由探索,唤起了东方哲学的内省与思辨。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