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南大院 为沙漠中的牧民建一个当代的家 首
2024-10-21 14:48
通过对当地遗留的芦苇房、梭梭棚屋等既有乡土建筑设计智慧的学习,就地取材,发掘当地草泥型建造技艺。芦苇编织拱形钢桁架屋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中一处失落的蒙古包群,设计创新性地将乡村常见的拱形钢桁架、方管、金属屋面板等现代材料与木椽子、草绳等自然材料结合起来使用。
▲项目坐落于沙漠中心的苏敏吉林湖畔,对望神圣的巴丹吉林庙
拱形屋顶为二层阁楼提供了有如蒙古包般的围坐空间,为旅游季及节庆期间的聚会唤起民族传统的氛围。
“草砖房”的热惰性墙体以及“棚屋”包裹的气候过渡区,共同确保了建筑的热舒适性和低能耗。
在冬季,采暖仅集中在核心功能区,外侧的过渡空间尽可能减免了热量的对外散失。正立面使用大面积高性能保温隔热窗,为室内带来充足的日照和得热,同时提供良好的内眺景观视野。
巴丹吉林沙漠中现存的丰富的乡土建筑(vernacular architecture)与日常景观(ordinary landscape)为设计提供了充分的灵感。
通过对当地遗留的芦苇房、梭梭棚屋等既有乡土建筑设计智慧的学习,就地取材,发掘当地草泥型建造技艺。芦苇编织拱形钢桁架屋
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中一处失落的蒙古包群,设计创新性地将乡村常见的拱形钢桁架、方管、金属屋面板等现代材料与木椽子、草绳等自然材料结合起来使用。
阿拉善地区的民居建筑习惯将三开间的中间一室进行分隔,创造出玄关空间,用以阻挡风沙直接进入起居室。这不仅占用了中室在冬季宝贵的采光面,也不利于通风换气。设计将玄关进行转译,将原本置于内侧的玄关翻转至外侧,目的是使这一服务空间置于外围,包裹住被服务空间。
入夜,半透的棚屋透出室内的暖光,点缀在沙漠中犹如蒙古族盛会中的银碗;进入室内,感官又沉浸在乡土的触感中。我们的牧民朋友哈斯巴雅尔感叹道:这就是我们小时候住过的房子。
项目地点: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巴丹吉林嘎查苏敏吉林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甘静雯、董一凡、郭士博、王世龙、王潇、罗宇豪
材料:压型冲孔金属板材、聚碳酸酯板、草砖、钢材、胶泥、木材
参与建造: 南京大学乡村振兴工作营内蒙古支队2023暑假、2024寒假支队师生
顾问鸣谢: 丁沃沃、赵辰、张鹏举、周凌、傅筱、鲁安东、黄华青、谢明瑞、缪晓东
资金支持: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0902/14380035)
机构支持: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南京创意农业研究院
品牌支持: 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克络蒂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