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光:保持“惑力”,15年摸索打磨中国原创设计家具 首
2024-02-28 14:10
人称“老侯哥”
的中国原创家具品牌“多少MoreLess”创始人侯正光最近以“这个设计会好吗?”为主题, 举办了品牌15周年展。
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原创设计师家具品牌之一, “多少MoreLess”尝试过的探索和取得的突破历历在目,爱穿海魂衫的侯正光却说自己始终“保持困惑”。
2009年创立“多少MoreLess”家具品牌,目前该品牌已经成为中国原创设计品牌的代表之一。他是中国家具协会设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也是“设计之春”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展的联合策展人。
站在中成原创家・成美术馆门口,一个巨大的、反转的问号令人瞩目。侯正光引导我们走到美术馆侧面,混凝土墙面上有这次展览的主题:“这个设计会好吗?”同样,它也是反转的,不仔细看,它仿佛是一种装饰。这正是侯正光为自己的原创家具品牌“多少MoreLess”创办15周年设置的主题。光是从视觉上,就能感受到他一贯的“反骨”和“叛逆”。
侯正光站在“多少MoreLess”15周年展厅门口;他于2003年取得英国白金汗郡大学家具设计硕士学位后归国创业,是最早一批将西式理念融入中式设计的设计师之一,他所创立的“多少MoreLess”家具品牌以简短的词组提问我们是要丰还是简,提醒我们是要本还是末。
松又代表一种倔强、顽强
和叛逆。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苍劲的松树,在已举行了近一个月的展览中,它们就这样靠在不锈钢脚手架上,从底部一只小小的塑料袋中汲取水分。侯正光感慨地说:
当然,问题的本质是“多少”。这是他当年在密斯・凡・德罗(Mies Vander Rohe的名言“少即是多” ( Less is more )中 获 得 启 发 ,又感悟于老子《道德经》中“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而为品牌定下的名字。只是,当时他未曾想过,15年后,这会成为谈及“新中式”家具绕不开的一个名字。毕竟,相比大多数爱穿中式服装、喜欢喝茶、精通琴棋书画的新中式品牌主理人,侯正光本人并不“中式”,他爱穿海魂衫、爱喝酒、爱听摇滚,也是国内最早一批接受过西方家具设计教育的设计师之一。
在这次展览中,侯正光特别展出自己20年前的毕业设计“孔雀”椅。通过灵活的木材结构模块变化,它可以形成靠背椅、凳子、茶几等多种造型。这件作品被侯正光“雪藏”多年, 如今看来仍富有创意和实用功能。
2003年,从顺应父母意愿学习汽车专业后改学家具设计,并获得硕士学位后,侯正光抱着满腔热情从英国归来创业。他回忆道:“当时中国鲜有原创家具设计,几乎所有人都告诉我,建立品牌需要建立‘系统’,要配齐每个房间的家具,否则客户无法理解。当我们慢慢做出全屋的家具后,其中具有一些中式审美的家具获得了代理商最多的认可。我想这应该就是时代的特征。我不主张过于对抗时代,但也不会向时代妥协。”
展览现场摆放着罕见长度的“知竹”桌,由竹制木板拼制而成,面板由一块块的整张竹铺陈,寓意知足常乐,放慢时间。
不远处的展墙上是反转的“快”字,提问:在越来越快的时代,家具要怎样才能让人真的快乐?
与其用“新中式”来定义品牌,不妨说“多少MoreLess”一直在探索当代中国人生活空间的营造方式。
家有四娃的侯正光经常在自己的生活中体悟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2019年,他提出了“东方客厅”的概念,设计了更长的餐桌,一家人吃完饭后,餐桌可以成为办公桌,全家一起看书、写作业,而不是吃完饭后各自回房。最近,他又提出了“主厅”的概念。比起接待客人,中国家庭日常需要团聚的空间。
相比用家具来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用设计来衔接家庭关系”这种具有人文关怀的追求可能是真正点燃侯正光的地方。和当年改学家具设计一样,他始终充满理想主义。近年来,他还在积极实践可持续设计,希望为后代保存甚至创造一个好的地球环境。
在上海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项目中,侯正光为各国领导人的会见沙发做了特别的设计。他从中国传统的百衲工艺中汲取灵感,去红木工厂收来珍贵红木的边角料,请工人将不同颜色和品类的木材深深浅浅随机拼接,形成了红木百衲拼。他将这款沙发取名为“融”,象征着融合。这在不允许木材有一点点瑕疵的传统红木家具行业是大忌,但正是这样的沙发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当代性,更让使用者感受到主人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侯正光坦言:
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的“遇圆”茶组。这一系列的造型取自《芥子园》,移动方便,可在户外使用, 令人居家也能神游山水。
圈内人更喜欢喊侯正光为“老侯哥”,尽管他并不“老”。后来有了微信,他干脆给自己取名“老侯哥”。有人说,如果要在设计圈尤其是上海设计圈做点事儿,老侯哥一定是个好参谋。他是圈内公认的“大哥”,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领导力和凝聚力。
除了经营品牌,侯正光先后策划过“晒上海”、RE.d当代设计展等展览,目前是“设计之春”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展的联合策展人。他的展览总是一呼百应。这些展览不仅有“多少MoreLess”这样的成熟品牌参与,还不遗余力地支持年轻设计师。
比如,在RE.d当代设计展中,侯正光主导的策展团队将独立设计师和材料商、制作厂商对接在一起,呈现了独立设计师以一己之力无法生产的设计,也令不少厂商感受到“设计”带给自己的不同。正是这样的不遗余力令侯正光赢得了同辈和晚辈的尊敬。他谦逊地表示:
“我觉得自己还是享受到时代的发展红利。我们在创业初期得到了展会、媒体的很多外界支持,积累了不少资源。我对此很感激。如今,我有了调动资源、组织内容的能力,希望可以通过策展,让年轻设计师也能最大限度地享受这些资源。虽然我们创立较早,但这是一个扁平、透明的时代,也没有什么需要藏着掖着的。”
侯正光设计的“缸缸好”搪瓷杯用来喝水、泡面等都很方便,也似乎是对展览主题和每一天生活反思的积极暗示。
侯正光绝不是“挂名”策展人,对于每一次展览,他都实打实地投入。开展前的两三个月,他几乎不再过问“多少MoreLess”的事务,全身心投入展览的召集、策划、布展等各种工作。
“其实就算把所有精力投入运作自己的品牌都不够,但老侯就是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人齐聚一堂、热热闹闹,这样他也会觉得很开心。我觉得这是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本能。” 品牌联合创始人、侯正光的太太周天珂这么说。在侯正光看来,将行业里的资源进行聚合、分享,自己的品牌也会得到不断的曝光,他说这是于公于私都有益的事情。
侯正光站在入口第一个展区。背景特别设计的“月亮”搁物架具有长久的隐喻,也是侯正光对于“多少MoreLess”的寄寓。
如今,侯正光正面临的挑战是将“设计之春”展会从初创地广州带到上海。在这之前,广州当地为他们提供了场地、资金等各方面支持,但侯正光深谙:“国内设计展会的‘终点’一定是上海,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好的观众,也有好的媒体资源。”虽然也有其他城市提供丰厚的条件邀请他们易地举办,但是“设计之春”的策展团队最终还是坚决地将目标直接设在“终点”,尽管这样做很难。
“多少MoreLess”的茶席一角。目前侯正光正在思考茶空间的定制可能性。 这股拼劲儿始终都在, 当然也需要设计师的智慧。侯正光坦言自己在品牌成立15年后依然“困惑”,摸索着在中国经营原创设计家具品牌的门道。正如15年前别人建议他需要设计“系统家具”,如今代理商们反复向他传达市场需要“定制家具”,以活动家具为主的“多少MoreLess”该如何回应这样的时代特征,是侯正光眼下正在积极探索的。 坚守“中国原创设计”,保持困惑,保持思考,保持前进。在如松一般的坚韧平和中,侯正光迎来了一个新年“好”消息:从今年开始,米兰设计周有了一个属于中国设计的主场。而侯正光也将作为米兰设计周中国周“年度设计师”,时隔10年重返米兰。
此次2024米兰设计周中国周的一大愿景就是:“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原创设计带去世界最高水平的设计盛会。”这无疑是意义重大的,令所有中国设计师振奋的。或许这也会成为侯正光对于“这个设计会好吗?”的解答之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