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徐晓华的秘密堡垒,探索他收藏的空间与时间 首
2023-09-12 09:41
每位设计师都想拥有一处自己的“秘密欢愉”空间: 把所有记忆、灵感和心爱之物置入其中,贴身环绕、唾手可得。这里就像他们的堡垒和港湾,不断给予其勇气与抚慰。设计师徐晓华就用一种“任性”的方式实现了这个童年梦想——在公司的办公楼里“藏”入自己的“秘密堡垒”,再把收藏的艺术品、老家具及旅行珍宝陈列其中,成为在设计之外最能启发他设计的乌托邦。而其重中之重,也是一切故事的源起,便是这堡垒里满墙的信件。正是从少年时代给自己喜爱的艺术家写信开始,这位腼腆的男孩走上了艺术与设计之路,也生发出他之后的艺术品收藏线索。这段发源于信纸的艺术情缘伴他一路成长,并在自己的设计中代入“藏家之眼。
徐晓华,花吉社人文空间创始人,黑十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一位会设计的藏家和爱收藏的设计师。
暮春初夏的晨光在清透中略带点洋洋的暖意,照活了这个被艺术品和老家具填满的敞阔的私人空间。屋主、设计师徐晓华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小桥流水就是淌在他血管里的乡思。工作之余,他会在这处“秘密堡垒”里独处许久。右手边整面的开窗拦不住日光的曼妙,任由它在欧洲的纯铜古吊灯、民国的苏式木椅、清代的民艺摆件之间来回撩拨,而满屋沐浴在光线中的艺术品更为他带来充盈的满足感。
花吉社的四层空间里充满了徐晓华的艺术收藏与旅行战利品,还有不少他自己设计的家具。正面挂画为陈家泠作品《红叶小鸟》,右侧挂画为田黎明作品《高仕图》。
他一直在想,设计师们通常都在考虑如何处理空间的问题,实际上却忽略了同样重要的时间。“在我看来,设计根本是个时空的问题,二者缺一不可。其实,我们人类文明就是时间跟空间的组合,进而延伸为‘东西古今’四个字。只有当我们把时间的维度加入到空间中之后,这个空间才可能有故事、有生命。”于是,他更希望能用一些表达时间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设计:耐看、记忆、隽永、呼吸……呼吸也是吗?是的,会呼吸才有生机,有生机才能长久地活下去。
徐晓华是一位爱收藏的设计师,而花吉社的四层就是他的“私人画廊”。“关注现当代艺术是很早的事了,从‘四大天王’开始。”还是美院学生的他就已经抱着一种“训练眼睛”的想法在学习了。“但那时候主要还是一种远观,觉得这些都是应该在美术馆里看的东西。”到后来自己有了一定积累,现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对他而言是水到渠成。
花吉社四层的空间之一,桌上的织毯为徐晓华旅行时的战利品,背后的挂画为黄丹作品。
花吉社四层空间里的“小画廊”正在等待着一张常玉作品的到来。
“我选择艺术品的标准有二:其一是我早前对这位艺术家有所了解和关注,明了他艺术道路的来龙去脉与演变路径。譬如戴敦邦、贺友直,我小时候就了解过他们,也很感兴趣,后来就收了不少他们的作品;其二则是某位艺术家的成系列的作品,譬如我会跟朋友商量,我们都喜欢徐累,你来收他的这个系列,我来收那个系列,到我们老了,就联合起来办个小展……”他说着又笑乱了卷发,赶紧捋回来,说自己接下来的收藏重点应该是毛焰了:“年龄越大,其实自己也越清晰。到现在,我越买尺度越大,水准也越精,很清楚自己真的可以一直相对的到底是怎样的作品。我希望未来能跟这些艺术家成为朋友,坐在一起喝茶吃酒,听他们聊创作背后的故事。”
花吉社四层空间一角,墙上的挂画是赵大钧作品《作品三十四》。
故事,是他一直珍视的东西。书信背后的故事、笔墨之间的故事,因为能打动他的艺术品都需要自带一种世界观,而他相信世界观并不在虚空的理论中,而是在具体的故事里。
作为一位设计师,他同样看重艺术品的装饰性,“下意识就会去想它是否适合放在空间里,能否改变一个空间的气质与表情,可不可以在空间中说话。” 虽然已经过了早期收艺术品时,拆箱就有的兴奋期,现在他还是不时会把自己关在这个“私人画廊”里,与这些作品静默独处。
“我就坐在这里,没有声音,一一细看每张画上的每处细节。那种时候,你会观察到画家的技巧,感受到技巧后面他当时的感觉,然后共情到彼时艺术家在自己营造的张力中被拉扯的针刺般的触痛……”那一刻,这些作品仿佛成了灵媒之手触上的水晶球,然后他会站起来,离开,到酒吧去倒一杯威士忌。然后,等待下一次的“通灵”。
徐晓华的另一条收藏线索则是关于连环画和故事插画的。因为有出版物和手稿的对照,这个系列显得更加生动——原来那些古早连环画和杂志,如《水浒》、《三国演义》、《故事汇》、《儿童文学》等上的配图都是如此大师的手笔。由此,我们还得以看到几十年前杂志的排版和校稿方式:插画先行手绘在纸张上,把文字的空位留好,再把字用纸条打印出来贴上去。如有错别字要改,只能单字再多贴一层纸块,所以那时候很多杂志印刷出来不时会看到某行某个字突然矮了半格,原来是因为重复贴纸无法贴准原位的关系啊。“至于我拍卖上买过华君武的7张原稿,还想要收周峰的《水浒传》系列原稿,不管什么价格,一定要买下来。他们的这些作品虽然跟现当代艺术比较,价格和空间都不高,但对我而言难代替的却是这份跟我的心能链接的情谊和曾一起走过的‘秘密’时间。”
徐晓华最早的“艺术收藏”故事,从这满墙的名人信件和手稿开始:与雨果的家书、普契尼的情信、斯特劳斯的短笺交叉挂在一起的是那些写着他名字和中学地址的信纸与信封,里面有华君武、曾孝濂、周峰等前辈艺术家回复给他的亲笔信,还有一封是当年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回的……作为一个内向腼腆的小朋友,给自己喜欢的“大人物”写信是他当年最大胆的行为。“没有它们,可能我现在过的是迥异的人生。”徐晓华说。
徐晓华少年时期跟部分艺术家的书信往来细节,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华君武回信的信封,旁边则是华君武的漫画作品;肖溶在贴着同款竹子邮票的信封上亲笔绘制了一幅翠竹图案。
那是跃动的青春期,在别的男孩躲在操场写蹩脚情书的时候,这位班里最腼腆的同学却正在挑选心爱的邮票,贴上信封,里面是他给这张邮票的设计者写去的信。地址都是从《上海集邮》或《美术》杂志中抽丝剥茧找来的,有的还须辗转好几手方能问到。好在是那个纯真年代,每次询问均有答复,而给艺术家们寄出的每一封信也都有回音,且每次都满足了他的“小小请求”——帮我画个小画。
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华君武的漫画作品,其上则是有张乐平、韩美林等人签名的华君武漫画展纪念明信片。
在如今看来颇不可思议的事就那么美好地发生了。耄耋之年的华君武给他的回信里洋溢着延安辈老艺术家的热情和严格,“他告诉我说自己年龄很大了,希望我们这些小朋友要珍惜光阴。他也很严格,会一一给我纠正信里的错别字。”老艺术家还在信封上为他画了一只猴子和一只狗,“因为那年正好是猴年与狗年的交替。”又因为喜欢《水浒传》,他大着胆子给当时设计“水浒”邮票的周峰去信,并且很有些“心机boy”地事先搜集了很多水浒题材的周边素材:火花、插画、图片、包装印刷……“我都小心翼翼撕下来或剪下来跟信一同寄去,说希望老师能用得上”,自然获得了艺术家的热情回复。
徐晓华另一部分明信片和插画收藏,其中彩色宣传插画为贺友直作品。
他的第二类通信则带着“航空”主题。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库鲁发射中心、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他都有卫星或航天飞船发射当天的纪念信封。“我用的还是老办法,把邮票贴好,信封上自己的地址也写好,什么都不麻烦他们,只需要帮我盖个发射那天的邮戳寄回来就行。”他说起少年时的事还是那么生动,因为单词都是抱着中英字典半查半写来的,后来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信也是靠它,没成想真的都收到回信。正是从这些信件出发,他开始了自己关于名人信札、手迹的收藏线索。
徐晓华给世界各地的航天中心写信,其地址都是找收集相关主题的邮友问来的大概。但这也让他第一次尝到了败绩——此生唯一一次没有回音的去信就是当年写给时任中国航天局局长刘纪原的。也是在那时候,他的全部零花钱都用来购买这个题材的纪念信封了:1987年库鲁发射中心发射阿丽亚娜3型火箭搭载的2颗卫星时的纪念信封还带着库鲁发射中心的邮戳和航天邮票;美国肯尼迪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水星号载人飞船那天的纪念信封……最难忘的是前苏联1987年7月30日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卫星时的纪念信封。这是他初中买的第一张航天纪念封,也是他特别专注研究后的成果。“当时我定了很多相关杂志,杂志上会有些小方块的介绍,譬如某人是专门收藏哪个门类邮票的,还会留下地址,我就写信过去跟他沟通。问人家还有没有其他东西可以跟我交流分享?其实就是委婉地问可不可以卖给我?然后人家就会给我回信。”纸短情长的年代,一来二去的通信,不仅能交流沟通,能做成生意,还能积累圈子和同好。
“那时候如果没有这些艺术家们的回信和鼓励,我可能就不会去办板报、不会学素描、不会考美校、不会做设计,我可能走上的就是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路了。我的收藏和我设计一样,都很专注,主要都把目光集中在文学和艺术人物能带来的养分上。”徐晓华说。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