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座东方美学景观餐厅|高颜值自然系的治愈之所
2023-01-16 09:04
融入静谧清幽的自然环境,让森意、水声、光影悄然进入空间。转换心境
04. 建筑与山林共同生息|南京 桃花源 · 赫餐厅
有句老话: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雨西湖。雨后的西湖不似艳阳天的明媚洒脱,多了一份秘与静。
雨后的空气泛着甜润的味道,波色潋滟的湖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如烟般的绿色与光影交相辉映,晕得如梦一般。
这里有着灵山秀水之美,林壑幽深之盛,文物古迹之丰富,神话传说之动人。它把自然、人文、历史、与艺术巧妙得融为了一体。这应该也是它之所以可称得上是湖泊中人文历史传说最丰富的原因了吧。
“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
如想在游客纷多的西湖景区寻得一份旷然之地,浴鹄湾是悠然”秘“境的话,那漫步其中的林荫小径,拐个弯便会遇见另一处秘“静”之地——黄篾楼。
黄蔑楼,又称皇觅楼,深藏在小径里。元代著名文学家张雨构水轩于此,并名曰“黄篾”。以表明自己不愿在尘世中随波逐流。此地清幽宁静、充满自然野趣的风光。
它的名字与其相邻的“浴鹄湾”同音,后者是一片藏身西湖山水的悠然秘境。清风浮浮、落叶点点,它静卧于水面,屋脊的起伏简约秀美,如它的经历般曲折悠长。
偶有游人不经意地从杨公堤“误入”,顿觉一番空山寂寂、碧水悠悠。凭栏凝望,湖水清澈见底,屋瓦上残留的雨滴随风而落,打破了倒映在湖面的黛瓦白墙,随着心境,又静静沉入湖底。
在水上连廊亦设座位,自在游走,观赏雨滴荡起的涟漪、树荫洒落的阳光,倾听树叶摩擦的奏鸣。
追求隐逸生活,而由隐逸文化自然兴起雅致的生活美学。西湖处处延续着这缕气韵,充实着涵养与修为,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
文人间,三俩作伴,瓦舍勾栏,品香抚琴为”雅“;寻常百姓间,好友相约,点茶焚香,赏词观画为”雅“。不用刻意追求,寻常生活已是“雅”。
以观赏性的环境巧思和细致的角度格局,让观赏者不管落座哪一席,都能欣赏眼前一份独属的风景。
光线,空间,用风雅响应现代场景。独赏,共享,展现每一个细节的出众质感。
西湖之景,让人不知不觉已沉醉其中,所到之处皆是美画,竟不知自己亦是画中之人。
静坐一隅,聆听细雨婆娑,鸟鸣啁啾。事后恍如做了一场美梦。
“小楼三面洒吹风”,似乎直接置身于山林水畔,高雅的“不下堂筵,坐穷泉壑”文人山水画意境,增加室内外环境的相互沟通,还原独有的全景享受。
自然与空间相互渗透,相互延展,身心沉迷于这优雅至极的亭台水轩。
比起舒适美观的建筑,更加注重与周遭环境的适宜,即为“相地”。正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叠山理水,置石植木,所要营造的是对自然山野意趣的概括与凝练,也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说是一座隐匿于林间的艺术馆,前去体验的宾客无不被它森系清雅的环境氛围所吸引。作为南京著名餐饮品牌“红公馆”系列的最新产品,紫金山院的爆红却并非在于单纯地延续“红公馆”的民国风。
它将古建融于环境,用空间造意境,通过艺术珍藏、餐厅环境塑造向公众传递着独特的艺术品位和深层次的文化价值,从内到外塑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质和东方美学的体验空间,是“新城市山林”理念更当代性的演绎和表达。
最为难得的是它对原生自然和文化的保护,建构了一个从城市过渡到自然,再融入自然的场景体验,这种从外到内的体验也是人从繁杂城市到空灵自然中的一种心境转换。
在此能捕获“林深时见鹿”之奇妙,更能感受何为自然而然之美。
紫金山院位于自然资源优渥的南京中山风景区中,景观用地面积共约1000平方米。顺景园林通过巧妙地将景观置入自然基底之上,由精致渐进自然,外显是城市、繁华,内显是自然、宁静,打造了一座山林中的艺术殿堂。设计师以卫贤的《高士图》为灵感,仿画中闲亭、怪石、老树、溪谷,让空间向山而生并逐渐向山林渗透,最终融入其中,
“山院和鸣”、“对仗互成”之态,正如庄子《齐物论》中“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
古建筑作为历史文脉传承的瑰宝,如何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进行保护性开发使其更具当代价值,是景观在城市更新领域的重要课题,而通过设计将景观自然而然地渗透于环境和建筑中,恰是其意义所在。
在一些项目中,建筑是建筑,园林是园林,彼此空间呈现分离的状态。紫金山院
以园林“缝合”、“织补”空间,避免了景观与建筑的割裂
,并留出生态通廊保证动植物生境和栖息地不受破坏,维持完善、健康、可持续的原生生态环境。
形’与‘意’皆融于自然,形成了一座‘虚实相生、互为交融’的游园艺术餐厅
作为景观设计师,能在项目中做到“自然而然、不争不抢”是最难达到的一种境界
。紫金山院的设计通过适当弱化园林体现、消隐边界,营造了宣而不抢的景观空间,使其内涵更丰富,更有生命力,能让人感受“得在其中、进退自由”的超然意境。
从空间中传递的“小中见大”观念,是一种当代性的表达,也暗含了中国人对于天地与自然世界的理解。
几何构建的空间布局中又蕴含了虚实交叠、渐进包容的东方礼序
采用自然至上的设计方式,在从城市到自然之间层层建构、逐渐过渡,使园林空间极富灵性和通透感。其空间尺度宜人、富有节奏感和丰富的体验感,也进一步营造了深远不尽的意境变化。
院中景致虚实相生,花园与空间相互转换,让人忘却形体之实和空间之空,从而体会“逍遥”与“齐物”之境。
随着层层递进,餐厅之外是庭院亦是山林,人工与自然交错,清风拂面之际,一切都仿若没有边界,这是空灵的、自由的、逍遥的,是精神境界的最好载体。
信步于庭院小径上,也如同行走在山林间,此情此景,难免会让人像虔诚地敬仰神灵一般崇尚和敬仰自然。紫金山院做到了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了自然的灵性,这里物质化的一景一物均与自然巧妙地融合,置身其中让人心境开阔,能忘却俗世烦恼。
紫金山院空间的虚实营造和情绪感知不仅体现在物理层面,如苔、石、泉、花园的层层引导,也通过不同色温的灯光烘托环境氛围,诱导心境的转变。乳白色、乳黄色、温暖橙色的灯光随着步步深入,在由暗至明的过程中柔和过渡,暖意渐生,行至最深处如旧时烛光盈室,给人温暖归家之感,内心也由虚空而达满足。由内散发的温暖光线透过长廊、石阶,暗夜中、山林间,紫金山院光辉葆藏,温暖不绝。
紫金山院毗邻最美、最浪漫的“梧桐项链”美龄宫以及“森林剧场”音乐台,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这里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而被赋予了强烈的人文属性和浪漫色彩。从大的空间上而言,山院处于景区“中间”,是这座紫金山大花园里面的一抹小花园。
为做到最大程度地亲近自然,融于自然,顺景的处理方式尤具匠心。保留红线范围内的大量植物,仅作适当艺术化梳理;红线之外,植物能天然地适应环境,依靠自然的风光雨露生长,无需再经养护;在近自然之处,则通过保留原生树、梳理杂木和培育林下苔藓的方式相融于山林。
山院将自然中的虫鸣鸟叫融入花园,并以自然之名作院落之名,冠以星院、月院、松院、藤院之称,这些在东方语境中具象而又意象的自然元素,构建了充满诗意而又生活化的场景,山院得以“生灵常伴,野趣自然”。
被自然360度环绕的私享空间远离尘嚣,直向森林深处,山鸟啁啾,呦呦鹿鸣,安身之所虽小,却有自然万物相伴。
景观主创设计:赵卓毅/ zhaozhuoyi 杨华/ yanghua
景观执行设计:吴京力 韩帅 易术中 燕成征 徐丽 任怡韵 田静静 赵耀 杨利 赵静 朱会壮 于凯蓉 胡杨等
主要材料:自然面山西黑,质感面印度黑,苹果灰,苔藓,早园竹等
“东”“西” 是个好词,含方位代五行,囊括空间概念、文化属性,还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人、事、物……这次刚巧也是两个字的餐厅名是好友晓昱起的,而这地方,也就按照这名字生长了出来。
素竹栏杆,暗沙庭院,五人合抱粗的大榕树伫立眼前。这是进入后的确切模样,当然这景象站在做旧的「东西」钢质门牌外也能隐约瞧得见。无论进来多少次,我仍然喜欢这竹钢做的入户装置的门,镂空、曲折,不强硬不生分,不刻意制造距离感,于是广纳各种气息,于是更能通幽。上台阶的老石头是别地里寻来的,当然铺路的也是,中间会有那么几块因为有着矿物的关系还会有着细碎的安静的反光。榕树很适宜在赤红壤上生长,但长的刚刚好还和院子配搭的刚刚巧的这一棵,的确是更应该赢得更多喜爱的,而事实上,整个空间的平面布局、动线都是源于此树。钢板包边的台阶围着树一级一级地漫下来,内里盛满着黑沙,像缓慢流动着的水,将「东西」里的风景荡漾的很好看。
我对夯土墙一直有感情,除却暗含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生态环保、防水抗震、耐久等等外,主要,还好看。这是能与空气同呼吸与时光共韵律的材料,摸着「东西」的外墙壁,我能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力量。
「东西」不仅仅是字面意思,其就是分为东和西两边。除了东学西渐,还能在东西对景里将东边的透漏玄机和西边的建构方式来东张西望。手工门把手是特意定制的,墙体内镶嵌的光条是体现与打破常规韵律的关键,内里或外部的各种装置是根据空间关系所需,转化成为艺术视觉的动因。还有看着随意实则根据美学拼贴的墙面模式、裸露了单肩没收口的柱子、灯的形状和灯上面缘于基弗展览的树枝……我很喜欢这些小细节,所有的感受都是源于对设计对生活的热爱。体会这从东到西的丰富和小中见大的视觉经验感受,或许会惊讶此处仅仅只有一百平米的面积。
凿石板为屏山造境,风斜雨细岭南。勒杜鹃怯怯地只开了几朵,在一旁静静默候,爬藤初到,还没放开了生长。倒是山下方老瓦空隙间的杂草很开心地随意伸展着,像一畦畦微缩的田地。树脂做的透明半透明的山在延绵在一边各种远近地起伏着,呼应着前后。智能化设计后的灯光打下来,围了个圈,将柴窑烧的粗杯子、各式素胚或描金的大碟小碗的都收拢了进去,燃久了的烛芯欢跳着,映得那些简单式样的器物很是精致。桌上的脸也都被这些光柔了肤美了颜,不论性别或关系的亲近疏远,都觉得特别的顺心、养眼。我很喜欢这些对末节的照顾和人文关怀,觉得这是好设计成立的前提。
直径一米二的木头是有点难得,尤其还有着四米的长度。但既然已经是木头,让其继续生长在空间里,也算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致敬。宾客伴着这大树干两两相对,将自身融进风景去温润了空间,继而形成能量场。我喜欢这个空间可能更多一些,因为那循环的水景是一层一层递进的,水是一叠一叠落下去的,水波套着水波晃着灯光和夜色,像停止了的时空又像无所住的心。茶色的有机玻璃和灯一起悬在桌子上方,映出那池那水,聊的久了一时恍惚,有些分不清上下。皮革和大理石借用铜去来搭接软硬之间的关系,是种很和谐的组合。入口处绷着双层纱的隔断将人影配出了旧画卷的观感,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面孔隐去,万物兴现。
「东西」两处呼应中又各不相同,近庭院的两处茶台各有风格,情境的营造也是各有定义,但想表达并体现的是同一种人与境的共处艺术,一种在世间“顺人而不失己”的心境,一种富足且有积极倡导意味的价值取向。体现在冲到恰好的茶中、服务人员特别订制的香云纱衣角中、食材品质的把控中、艺术摆件的选取中……
“东、西是个好词,含方位代五行,囊括空间概念、文化属性,还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人、事、物......”
东西一期好比美好的试验场,二期则是美好延续的分享。
步入室内,可见体块与光建构的锈钢板接待台,材料的肌肤会收藏每一寸光阴。席面编织的拱形顶搭配线型的灯条,整体氛围可随着就餐模式自由切换;室内暖红色的夯土、赭石红的锈钢板、灰黄色的木地板等大地色系的不同材质相互碰撞,融合散发着安静、内敛、质朴的气息。
与一期一样,二期延续了一种富足且有积极倡导意味的价值取向:新鲜当季的食材、意趣盎然的花艺、或精致或拙性的器皿、轻缓典雅的背景音乐、巧妙搭配的艺术摆件、服务人员身着的香云纱衣裳... ...
与一期不同,二期更加开放,开敞空间可容纳30人左右就餐;景观更加野趣,左右两侧的苔藓院,限定了1.2米的视线高度,入座后可从容地欣赏时而阳光铺洒,时而烟雾缭绕,时而小雨淅淅的苔藓院子。
苔藓常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纵使花如米粒,也要尽可能把微弱的能量全部释放,并不因环境的恶劣而丧失生命繁衍的本能和生活的意向,在局限的现有条件下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藓的气质不免让人由此及彼,纵使身处困境,在面对满眼的青苔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传统山水绘画演变而来的苔藓人工地形,让时间给苔藓留空间,慢慢生根繁衍......
设计时间:2016年10月(一期),2017年8月(二期)
竣工时间:2017年3月(一期),2018年7月(二期)
项目规模:室内148㎡,庭院115㎡(一期),室内432㎡,庭院102㎡(二期)
南京绿城桃花源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汤山西麓,是南京目前最高端的居住社区之一。场地原为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国民党军官俱乐部旧址,如今以其优越的生态环境而为人所知。赫餐厅的场地就位于该居住区南部的原生水杉林之中。
面对这片原生水杉林,建筑师与业主达成一个难得的共识——让树木继续生长,让建筑成为“配角”。在场地研究阶段,建筑师对每一棵需要保留的大树进行了现场定位、胸径测量和编号,以现场条件反过来圈定可建造的范围,清理场地、梳理现有标高,并根据规划优化现状道路。
为了化解现场树木位置与功能流线之间的矛盾,建筑师对建筑边界与自然界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过多种可行方案的尝试,最终采用小体块分散式布局,以求灵活应对复杂的现场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筑对树林进行了小心翼翼的“织补”:有的以片墙进行框景,有的环绕树设置了庭院,有的在屋檐处为树枝留出嵌孔。
由于树木的自然姿态不可能与图纸完全吻合,现场的设计调整尤为重要。在土建进行的同时,建筑材料、构造节点都是经过多轮大样比选确定。
小食吧作为主体空间,采用大面积的整块玻璃引入景观;书吧局部悬挑,穿插树林间,取得三面环林的景观效果。餐厅空间在树木的引导下流动且赋予变化,建筑也因此与自然山林浑然一体,共同生息。
本案在设计上主要关注如何协调建筑与场地的关系,通过大尺度出挑的露台,用最大的努力将周边景色尽收眼底,选用质朴、自然的材料将建筑融入自然,“返璞归真”,而细节处处体现温度、温情。
访溪上位于西溪湿地内的访溪路边上,酒店被大大小小的水域环抱,北侧更是拥有一大片水域,拥有优渥的水体景观。
酒店设计依托于原有民宅、水塘、景观平台,以及场地内原生的树木,以自然、生态、可持续性为总体设计出发点,对整个场地进行有序的保护性梳理。
原有二层民宅,与附属房屋与原场地,已相辅相生多年,仿若与这里的植物一样,都是慢慢生长起来的。
设计上,我们尽量维持原有建筑体量大小及位置,少人干预,继续使其掩映在原生自然场所里,对原始建筑进行必要的可持续更新,改造,再激活。
原二层民宅体量稍大,因此被激活成主餐厅楼,围绕的附属房更新为茶室及宴会厅,几个功能区通过钢架连廊及雨棚有序穿插串联。
场地景观结合原水塘、水边平台,补充植入柿子树、枫树、鸡爪槭、石榴树、绣球以及各种类型的花木,并以生活化的场景引人参与共鸣。
项目材料选用上,一切以贴近自然、生态为本意,室内外墙地面大量采用自然石,顶面回收老旧木地板辅以金属收边提升整体调性。
设计上主要关注如何协调建筑与场地的关系,通过大尺度出挑的露台,用最大的努力将周边景色尽收眼底,选用质朴、自然的材料将建筑融入自然。
整体的建筑采用横向线条,线条的材料上通过反复的试验,采用人工冲刷出水洗石的效果,最终让材料充满人的温情。
总体场所气质上,我们希望这里是有生活、有人情的温度、有去杂返朴的感化度,且是能被参与其中的人轻易感知。
访溪上注重的是感官体验的过程,正如《世说新语》里“雪夜访戴”的故事,王子猷大雪之夜长途跋涉去拜访戴逵,经历了一夜的艰辛,到了戴逵的家门口,却不见友人而返,因为雪景兴起,所以想拜访友人,但是在拜访的过程中,一路上的沿途风光与远行的过程让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而这些体验才是他此行的收获,“兴之所至,尽兴而归”,访溪上酒店也希望让来此的客人能够感受到这种体验过程的欣喜感。
设计开始/项目竣工 2018.07~2020.11
本文由:景观周 整理编辑,素材源于大师设计、顺景园林、水平线设计、goa 大象设计、FRAMEEEE构架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