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天府美术馆:三面环水的柔美“花瓣” 首
2022-07-15 14:50
© 王厅 建筑临水,体现出成都文化“柔”的一面,形态打破通常美术馆白色盒子的中性与矜持,以起伏变化的屋顶覆盖室内空间:展厅平面规整,对应的屋顶部分曲率平缓,便于顶层布展使用。公共区域对应的屋顶曲率起伏跌宕,包裹出富于变化的内部空间。
天府艺术公园作为一种新类型的城市文化艺术空间,将公园环境与艺术场馆融为一体。天府美术馆、当代艺术馆和人文艺术图书馆坐落于人工湖的两岸,三馆定位为城市级综合文化设施,构成集展览、收藏、研究、阅读、社教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市文化集群。
▲视频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2019年底,我们着手开始天府美术馆项目的设计。这个坐落在公园环境中的新美术馆能为成都带来什么?答案不仅是为颇具声望的成都艺术双年展提供一个理想的举办场地,更是对于这座城市艺术文脉的回应。成都历来是艺术家汇聚之地,成都的历史就是一部川流不息的城市艺术史,我们希望天府美术馆是充满活力的艺术“进行时”;是连接艺术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桥梁,创造艺术、自然与城市生活相互交融的文化图景。
▲项目概览 © 一筑一事
天府美术馆旨在收藏和研究成都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展现当下国内外艺术圈的最新动态。美术馆定位以架上类艺术作品展陈为主,总面积4万平方米规模,展厅面积近1.3万平方米,设置有高标准的专业展厅、藏品库区、公教空间与办公场地。
▲剖面图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天府美术馆三边环水,位于人工湖东岸的半岛之上。放射性的建筑平面以公共大厅为核心,串联周边展厅空间;如花瓣一般,呈现向环境打开的姿态。深远出挑的屋檐庇护其下的展厅与公共大厅,也体现四川民居的传统——通过大屋檐实现对雨水与日照的控制。
▲美术馆如花瓣一般向环境打开 © 王厅
▲屋顶局部俯瞰 © 王厅
建筑临水,体现出成都文化“柔”的一面,形态打破通常美术馆白色盒子的中性与矜持,以起伏变化的屋顶覆盖室内空间:展厅平面规整,对应的屋顶部分曲率平缓,便于顶层布展使用。公共区域对应的屋顶曲率起伏跌宕,包裹出富于变化的内部空间。
▲起伏变化的屋顶覆盖室内空间 © 王厅
曲面顶棚与墙面以四川特色的竹皮材料贴面,模糊了屋顶与墙体的视觉边界,实现了建筑师营造“非日常化空间”的想法。大厅中的螺旋楼梯是视觉的焦点,拥有盘旋向上的动势,行走中的人仿佛被卷入空间漩涡之中,被空间引力缓缓从一个楼层导向另一个楼层。
美术馆临湖面设置开放式雕塑展厅与咖啡厅,充分利用完美的视野,与外部湖面风景展开对话。在建筑师的设想中,美术馆是公园中的展品,公园也是露天的“美术馆”,艺术与自然的藩篱被打破。
▲大厅旋转楼梯 © 王厅
天府美术馆功能完备,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所有展厅围绕中央下沉庭院与环廊布置,形成完整的参观流线。展厅配置灵活的专业灯光,以适应不同类别的展览。通高两层的“玻璃展厅”用于安放大尺寸作品,并提供了由二层玻璃环廊向下观看作品的新视角。典藏库房设置在展厅后侧,设有专门的布展通道,实现观众流线与布展流线的分离。种植屋面将库区体量隐藏起来,与场地景观融为一体。
▲所有展厅围绕中央下沉庭院与环廊布置 ©存在摄影
▲咖啡厅和下沉庭院 © 吴明
我们关注“光”对于美术馆视觉呈现的重要性。展览用光出于对艺术品的保护,基本采用人工照明;公共大厅则利用玻璃外墙引入了更多自然光线。光线在曲面空间中弥散,光的强弱引导着观众体验的情绪变化。夜间的照明设计展现了美术馆曲面的柔美形态,通过照明、幕墙以及景观设计团队三方的密切配合,实现了美术馆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呈现倒影湖面的轻盈之美。
▲临湖视野 © 李文婷
▲二层平面图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屋顶平面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屋顶细部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天府美术馆 成都北三环路一段,金牛区,成都市,中国 2021年 4.0万平方米 建筑师:刘艺 合作设计师:佘念、张灿、郑欣、李迅、许东亮 建设业主:成都城投集团 设计总负责人:刘艺 设计副总负责人:佘念、郑欣 建筑专业:陈渊 施博文 史晓婷 刘进才 奉婷 邱黎阳 方浩霁 李静泊 梁庆华 张志雄 结构专业:廖理安,罗刚,车鑫宇,戴东成,余彧, 周宁,王瑞杰,高典,唐腾飞,许予东, 黄荣伟,平佳宜,陶磊 给排水专业:蒋海波 陈建隆 胡倩 暖通专业:熊小军 罗明刚 童超 建筑电气专业:刘卫 江龙 张晓刚 建筑智能化专业:吴寰 补翔宇 宋爽 幕墙专业:董彪 殷兵利 蔡红林 李果 何青松 建筑技术:南艳丽 蔡君伟 史尤佳 王晓 室内照明:叶东航 孙浩 室内设计:张灿、李文婷(成都创世达设计公司) 景观设计:李迅(成都景度设计公司) 室外泛光:许东亮(北京栋梁照明设计公司) 建筑摄影:存在摄影、王厅摄影、北京栋梁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