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兹贝格新作丨迪肯大学法学院大楼 首
2021-10-18 14:40
© Peter Bennetts
由伍兹贝格设计的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法学院大楼如雕塑般伏卧在校园的一角,协调着这所大学位于墨尔本、如碎片般分裂的伯伍德校区。该建筑打造了通往埃尔加路区(Elgar Road Precinct)的“灯塔”和门户,以此为整个城市、校园构筑了定位地标和寻路点,并增强了校园整体的空间体验。迪肯大学法学院大楼有着引人瞩目的几何形体,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内部学习空间的创新融合,并且其中每个空间的设计都开始于对不同新兴教学方法的诠释,也因此,大楼内的讲堂摈弃了传统的设计方式。
© Peter Bennetts
© Peter Bennetts
这一建筑提供了五层灵活的多媒体学习空间,每个空间都融合了正式及非正式的功能区域,学生们能够在不同的学习模式之间无缝切换。这些空间包括技术台、小组讨论舱、个人空间等,从而为不同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协作和个人学习提供了机会。
© Peter Bennetts
建筑中有两层空间完全致力于学生支持、健康及心理健康服务,也设有服务于整个校园的静修和沉思空间。此外,康乐花园坐落在法学院大楼和加德纳斯溪保护区(Gardiners Creek Reserve)之间,并以当地植被、石块、解构主义溪流和层层叠起的座椅为亮点。而位于五层的冬季花园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高于树木的空间,并在其中设有垂直绿化墙和落地玻璃百叶窗。
© Peter Bennetts
© Peter Bennetts
此外,大楼还囊括了三个充满实验性的大体积“前沿学习空间”,并以此挑战传统的学习空间型式:宽敞的的阶梯式讲演空间兼备了演讲和协作的功能,大型的团队工作空间则可以根据时间安排同时作为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空间使用。
© Peter Bennetts
© Peter Bennetts
© Peter Bennetts
“前沿学习空间”有别于主要的直线型教学区域,它以锌板为主要饰面材料,并以蜿蜒的有机体块为形,有着丰富的体量变化和对比。同时,建筑不断地对场地带有坡度的景观进行呼应:在每一处精心设计的呼应中,学生们都可以充满活力地穿梭于空间之中,而建筑本身也逐步向上盘旋,以此为这一区域构筑出与众不同的景观。
© Peter Bennetts
迪肯大学法学院大楼位于大学伯伍德校区的西北边缘,由于河道将校园一分为二,因此,这一建筑也与园区内大部分建筑分离。而在法学院大楼建设期间,校区内新添了一处连接建筑与埃尔加路区的桥梁。在了解了桥梁的设计后,伍兹贝格将这一“限制”视为新建筑的机遇,让其可以成为整个校园的沉思之地、公共领域的组织框架以及已有园区的基础设施。建筑夺人眼球的形体和其闪闪发光的质感也让其成为了校园内的一处指向标,它引导着学生跨越桥梁,并前所未有地加强了校园的通透性。
© Peter Bennetts
伍兹贝格为迪肯大学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地标建筑,这一法学院大楼作为该大学十年来在园区内增添的第一个大型通用学习及教学空间,也体现了校园对不断发展的教学方法的适应和呈现。这一建筑作为该大学在埃尔加路区内的催化剂和引人注目的集合地,它的影响力已经超出建筑本身的范围、渗透入整个校园和周边的城市肌理之中。
© Peter Bennetts
© Peter Bennetts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