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里的小院,北方古建改造的一次挑战
2021-10-12 12:58
青砖灰瓦曾经是北京的色彩,如今包裹着全新的都市小院生活。
在参与过若干个四合院改造项目后,他从父亲手中接到了一个任务书,改造自家的一个小院子。小院位于北京老城区的心脏地带,靠近景山,北海、五四大街。这里是北京的文化名片、甚至代表着北京人的身份认同。这个本来破败平淡的院子,也成了他的实验场。 他在设计之初给自己提出了若干命题:中式传统结构与现代机器的共生、邻里关系的平衡、公共与私密空间的切换、情感与功能的兼顾、被动式节能与主动式的场所营造,以及对小空间的赋能。
拱门后设置了上墙的台阶,可以在一座小院中登高到房顶的位置是四合院里最常见的趣事。
在小院改造的两年时间里,热爱艺术的女主人全程参与其中,尤其是在室内定案选品和景观设计阶段,萱萱将夫妻二人的审美与生活方式依据空间而落位,最终呈现出了理想的空间细节和氛围。
小院进门后青砖与绿意相融,几座拱形门洞形成有趣味性的视觉焦点。Cassina木质复古推车来自 CONCEPT101。
任海鹏用了两年时间,思考、尝试,最终以建筑手法将各个命题在院子里给予解答。当人进到院子里,首先穿过一道灰砖拱门,随之看到的是高大的海棠树、爬满绿植的灰墙、 灰砖铺成的地面和从砖缝中生长出的小草,以及停在院子里的小推车……这些构成了记忆中老北京院子熟悉的样子。
院落内出于排水的考虑也设置了不同高度,丁香、海棠、爬山虎这些北京院落里最常见的植物都被带进小院。
南墙的一排拱门区隔开邻居家的后窗,在紧凑的环境中保持各自的私密。
而仔细审视,在这熟悉的场景中又带着一些陌生的新意。当视线从院子转向房屋,第一眼看到的是大面积的落地窗。
室内室外的拱门形成呼应。进入室内首先有一个小吧台,适合家人和朋友交流。任海鹏希望这里不完全是私宅,未来还可以承载更多共享生活。
室内以两个拱门区别开三个空间,黑胶唱片柜是主人设计的,可以移开,之后是爱好音乐的主人特别设置的录音室和手工工坊。咖啡桌由丹麦设计师Kristian Solmer Vedel设计,与彩色地毯均来自CONCEPT101。
厢房被设置为餐厅和厨房区域,木门之后是主卫及洗衣房。
三个楼梯分别通向三个二层阁楼,50多平米的阁楼相对更加私密,各自独立的区域可以让不同的人平行使用且互不干扰。深思熟虑后的开窗位置和角度, 提供了视觉上的舒适度。
客厅的另一端通往餐厅,Artek 蓝色座面座椅来自 CONCEPT101,墙上挂钟来自Camino。
推开黑胶架,录音室也可以变为一个小型舞台,喜欢音乐的朋友聚在一起玩乐器是主人的梦想之一。同样以软木地板覆以墙面和地面,达到吸音的效果。
这一系列尝试背后的逻辑是“先放大后缩小”。因建筑室内占面积只有100平方米,他使用玻璃窗和半封闭隔断等若干手法,先让空间通透起来,给人超过实际面积的空间感知,即“放大”;再在具体的小区域,通过不明确限定功能的方式,让使用者主动赋予空间用途,即“缩小”。
柱子被嵌进了墙体,墙体里面有着循环系统。主人只选择了几件必要的家具,给空间留下更多可能性。
开放的活动区、餐厅、吧台、投影观影、厨房、画室、音乐工作间、茶室、卧室……各种情景都在这里发生着。人的生活有多丰富,空间就有多少可能性。
主人充分利用了房屋的挑高,设立了三个功能不同的阁楼 ;厢房之上的阁楼是主人的卧室及茶室。
随着城市发展和年代推移,北京的老四合院如今因为上下水不方便、设施陈旧、居住体验差等具体问题,而被人主动或被动遗弃,许多本地人都搬离胡同生活。
位于吧台之上的阁楼是男主人的工作室和女主人的画室。特别使用了软木地板增加了舒适的触感。木质置物架和Gavina钢管座椅均来自CONCEPT101,书桌来自Camino。
卫生间也留下一 道可以看见院子的窗。 任海鹏希望在改造这个院子的过程中看到中国传统建筑与新技术结合的可能性。于是这里有了他的另一个实验,就是整个房子改造采用欧洲建筑节能“被动房”标准。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