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 丨 黄浦中心公共空间改造 创造一定封闭下的公共性 米凹工作室 首
2021-07-29 13:52
这里是上海被称作老西门的地方,黄浦中心大厦就在这里。
从地图上看,它所处的路口拐角即分别是人民路与中华路,方浜中路与方浜西路的分界点。人民路与中华路围起上海的老城厢,方浜中路往东直通向城隍庙,而往西不过一公里多开外就是新天地。每天,熙熙攘攘的人流穿过这里。
2020年,一切发生改变。从暴发到持续,疫情成为城市生活中常态化的存在。与其说是影响,不如说所有人都接受了这种改变,建筑作为包含人们日常行为的重要场所也不例外。
如果按照门牌号码来认识黄浦中心大厦,可能会觉得这栋高楼的入口有些隐蔽。楼栋与街道之间分布着呈斜线状的宽阔绿化带,绕过绿化带,方能见到通往大厅的玻璃门。
原本在底楼的东侧和西侧分别有两个出入口,人们可以不受阻挡地自由进出,现在则因疫情防控,限制人员流动的需要,西侧楼门关闭,底楼区分出东、西两厅,东厅增设闸机筛查外部来访人员,电梯厅与西厅的接口处也设置了闸机进行管理。
从完全的开放到一定程度的封闭,在接受这种改变的同时建筑内的环境和氛围也发生变化。于是,在赢得大厦底楼门厅更新改造竞赛之后,“创造一定封闭下的公共性”成为在此项目中将完成的课题。
走进东厅,首先看见的是一个超常规尺度的前台,它的长度几乎等同于整个门厅在南北向上的距离,与室外的城市道路形成对应,将建筑放在了可与城市对话的位置上;它也是应用在此项目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墙”。
闸机位于前台南端,服务人员的工作区则安排在靠北侧,人们进入门厅即按照写字楼员工、来访人员进行了分流。这个以“墙”作为表现形式,以城市尺度搭建起来的前台,既承担东厅的功能性,也表达出建筑服务于个体的意象。
从东厅“进入再进入”西厅,到达整个流线中更为“内部”的区域。相较于东厅,这里用更多片墙构造出更小尺度、更适合人们进行日常活动的空间,由“规定”过渡到“选择”。
十米挑高之下,将墙以悬空、立体并弥漫的方式排布,在不同方向上“可视”而给人一种“充满”的感觉。
超常规尺度的墙构造出与日常感无二的功能空间,包括小型会议、灵活展览、公共服务、自由交谈、咖啡店、休息娱乐、独立办公等,自南向北满足从集体活动到个体活动之间的不同层次,彼此连通又互有区隔。可移动家具使空间的公共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东、西两厅共十一片墙采用钢结构覆盖钛锌板,以建筑的方式在室内搭筑起来,尺度超常但仍带给人正常感受,非常规的组合手法使小空间包含的日常活动获得安定氛围。
“墙”作为项目的重要构成元素,组织动线、构造空间,容纳了整合水电暖通多种设备管线等现实需求,并赋予建筑以服务的特性、对话城市。如果抽离出项目,它既是具象元素又是抽象概念,经过多次对称呼的讨论,最终确定了“墙”。
黄浦中心大厦建成于2010年,当时的门厅设计依据建筑外立面的形态和构筑手法,采用花岗岩为主要材料。此次门厅更新改造则依据原建筑室内设计,提取灰色花岗岩及拉丝不锈钢材料,采用与石材立面模数相关的元素“墙”,虽改动较少,但通过超现实展示方式,创造一个新的尺度,使空间感受获得强改变。
在一定的封闭下,让建筑富有公共性——当这栋楼宇的每一位使用者都不断享用这种公共性,随之而将形成对建筑的场所记忆。
项目名称:黄浦中心公共空间改造 设计方:米凹工作室 公司网站:www.ateliermearc.com 联系邮箱:contact@ateliermearc.com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20~2021 主创建筑师:周维 设计团队:叶葭焕,韦天南,吴雪婷,周烨炯 工程师:徐文炜(结构),王翔(暖通),卫青(给排水),王卉(电气) 项目地址:中国,上海 建筑面积:745平方米 摄影版权:梁山 合作方 机电设计: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结构设计: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客户:上海众鑫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品牌:RHEINZINK, KOKUYO, SilentGliss, Element Plus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