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郑军:住宅,同时属于当下和未来 首
2021-01-21 09:55
2020 年是恐慌与悲恸交织的一年,面对这样一起仍在持续发酵的集体性公共医疗事件,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裹挟其中。在 2020 年年近尾声之际,我怀着“自省”和“虔诚”的态度,回望这一年,我的心情正如顾城在诗中所写:“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你作为一名追求艺术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居住空间设计师,在2020年这样一个异常特殊与残酷的年份,你面对手中的事和身边的人,与以往相比,最具颠覆性和深刻性的质疑是什么?它有可能改变了你的行为方式吗?
那种恐慌与绝望,这一次反倒变得“从容”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焦虑,而是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如何防范与解决问题的层面上。显而易见,这样的公共性医疗事件不是第一次,也绝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它有再次发生的潜在可能性,从这一点来看,做为设计师的我们,
与其急着去质疑什么,不如从现在开始去积极地做好长期的应对准备,将健康的守护与疾病传播的防护,有系统地纳入到整个空间设计的思考中。
23年中,家居生活的健康一直是设计思考的核心,当我在疫情最严重期间,回访得知大多数业主的居家隔离生活都过得非
常日常且平静时,我便更加坚定了自己一直以来对健康因素的考虑,他们没有因为集中的居家隔离而带来生活上的不便与摩擦,也反向的印证了空间的合理性。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间里,我们大多数人被迫困于家中,以家为壁垒,试探着我们对于健康、安全、美好生活的底线。在那种非日常性的日常里,你有过哪样的思考?后疫情时代的家居空间,你觉得将走向何处?
“疫”,大家对家居生活的认识应该会更彻底了,更清晰地感受到家做为“抵御外在风险”最原始的意义所在,懂得生活有条不紊的进行才是家宅永恒的议题,因此,社会对住宅设计的评判也会形成新的衡量标准,整个行
这对于住宅设计师的我来说,是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思考方向。
未来的家居空间,我想应该是有弹性的,可包容的,有能力在极端情况下应对紧急状况的,总而言之,是承载性与成长性并存的空间。
另外,我一直认为,设计需要内在的人际交流,在“日常的惊喜”中完成一种内在“关怀”。设计建立在无数的细节之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我们所做的是适度整理,将其安放进空间场所之中。反观之前社会对住宅风格的划分,我们所做的“少即是多“。疫情下,我们更多的是回归“家”的本质,优化各功能使用性,并以严谨的态度不断创造空间新的可能性。
要标识是什么?“好作品”与“成功的作品”之间能划上等号吗?你怎么看待一件作品的成功?
对于我来说,一个“成功的作品”首先得是一个“好作品”。
设计作品的好,是从居住者的角度来评判的,它能够真正切实地解决居住者对于家的理解和期待,就会是一个好作品;而成功的作品,则是从行业与市场的角度出发,它的成功建立在行业与市场的认可之上,它是“好”的另一个面向。但一个作品,一旦失去了居住者认为的“好”,其“成功”便无法成立。
住宅设计需要具体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物性格,每一种生活偏好。对于个人而言,好的住宅只需要一个,而不是多个复制的空间,空间与人一旦建立感情的关系,便不会随意舍弃,就如木村拓志所言“interactive——互动,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就像恋爱一样,他认为“人会恋上建筑,建筑也会恋上人”。
你在住宅设计这个领域探索了很多年,有过非常丰富的经历,那么,作为住宅设计师,你是如何理解居住行为的?住宅空间从本质上讲,你认为是在解决什么问题?
尤其在今天这个虚拟与现实紧密交织的时代,重新回归到一种纯粹的居住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住宅空间的设计,有时候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得多,因为在住宅的空间里,我们考虑的核心是具体而真实的人,关乎人的行为、人的情感、人的喜爱偏好、人的期盼愿景,这些都是不可量化、不可模式化的因素,因此,每一个好的住宅设计背后,付出的都是做为设计师的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与居住者共情的结果,不断打破边界,加强家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进亲密关系不断深入,建立人与空间更加深厚的情感关系。所以住宅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是解决人情感的问题,营造归属感与被关怀。
当下家包含了人的所有行为,例如工作、娱乐、学习等等,空间功能被要求不断地丰富,而我们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精细的需求生活化、日常化。
做为室内设计师,你觉得我们是否应该加强对设计之外的社会、科技、艺术乃至文化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认知?你觉得这些认知对设计前期的思考与最终的呈现会产生哪些影响?
在我个人看来,没有纯粹孤立的设计,也不存在纯粹孤立的设计认知,我们总是需要从设计之外找到能够提供给我们设计思路与灵感的养料。
我喜欢旅行,喜欢去美术馆、博物馆,其中最让我着迷的是,拜访全球各式各样的菜市场。菜市场是一座城市最直观的缩影,能从中发现每一座城市不同的饮食偏好,而这些饮食偏好又能从另外的角度反应出不同的地理气候差异以及历史文化差异。如果你想快速地了解这座城市最鲜活的日常,去菜市场是最好的了解方式。
做为住宅设计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生活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兴趣所在。住宅是最真实的生活场所,是囊括所有日常行为的合集,这也反过来对住宅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必须是一个杂家,他必须破除各种界限,吸收各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能让你更懂生活,从而更懂得如何解决居住者最根本的需求。
90后的年轻人渐渐步入家庭生活,多元而个性的生活观念似乎已经开始冲击传统的住宅思维,你认为私宅空间未来的可能性会有哪些?
相较于商业空间,住宅空间的未来性相对要滞后一些,就如同时尚的前沿永远是在商业空间而非住宅空间一样
我一直认为,住宅空间所散发出来的力量是柔韧的、向内的,未来也一样。
而90后住宅主体的出现,则让我对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里的回归有了新的希望。当90后开始成为家庭主体,这对于住宅来说是一件喜事,一种意识形态的转变,根据业主的自身状态、眼界、学习、环境不同,看世界的角度也会也会发生改变,会希望更多自由的空间开放出来。他们接受美的尺度是很强的,不再执着于好不好以及风格,而是寻根找适合于自己的生活状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适应这种状态而不断努力与改变。
每一个未来之景都将线索埋藏在每一个当下时刻,你认为未来的设计会走向哪里?是越来越冲突多元,还是越来越聚集融合?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家,因为家的核心与主体是人。
人的差异性带来了居住的差异性,所以住宅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多元的,不受趋势影响。
住宅是去时间的,它同时属于当下和未来,属于我们内心最本初的东西。
设计的迭代升级已经愈发明显了,小趋势的把握在行业内变得越来越重要,就您
个人而言,在接下来的这一年 2021 年里,你的设计会有意识地考虑一些不一样的面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