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厚民内地第一个顶豪作品 北京东二环的隐世府邸「东直门8号」 首
2020-12-08 11:07
André Fu 与许多设计师、艺术家大器晚成的规律不同,他有着天才般的成长轨迹。 毕业于剑桥大学,25岁成立设计团队; 而后操刀香港奕居酒店震惊世界,至此,‘亚洲设计界的风云人物’、‘最具潜力的亚洲设计师’等荣誉纷至沓来。 我在以一个设计师的身份讲故事。 在这个标榜个人化标签的时代,他用‘感性’征服大众,用不同的‘故事’为契机,反思新生代对奢华的定义及思维。 智性的逻辑、平实而审慎的手法, 如果说设计是用视觉具象来表达一种记忆或者一种感觉,那么André Fu所营造的则是:看似奢华的愉悦,其实是满足了心底那份最柔软的触碰。 他早已不是‘明日之星’,而是一位很红,且红了很久的设计巨匠。
东直门8号 落客区 落客区正是为了纪念东直门与鲁班的传说,净层高取鲁班尺之吉数——7.2米。重启当年历史,仿佛还能看到众皇帝豪情满怀的开疆扩土、仿佛还能听见千军万马的呐喊厮杀、仿佛还能看见工匠们夜以继日的冥思苦想、仿佛还能看见晨曦在城楼上跳跃流淌,微风在碧瓦间弹奏鸣唱。 01. “这个项目三面都是水, 我觉得很特别。” ——André Fu
诚然,承载北京生活记忆的,从来不是都市的霓虹夜色,三分在紫禁城红墙琉璃瓦的深深殿宇里,三分在胡同深处灰墙黛瓦的四合院里,还有四分,当属九座城门所围合出的恢弘与厚度里。
而这一切都是André Fu深入其中的原因,他希望将这些符号化作意义,重塑奢华。“每一次在不同的城市做项目,都希望它有当地的城市特色。我也希望能体现一种新的奢华的定义。”
悠闲的是三面环水的惬意
作为北京城的第一座城门,东直门始建于元代,迄今近800年历史,东直门8号由此得名。此外它还地处亮马河源头,这条始于1368年的河亦是历史的反照镜。
东直门老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直门,北京内九门之一:北京城第一座城楼,其名寓意:“民兴教兴、东至东海”。在中国古老的传统中,东北皆为上。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要修建新皇城,而内城是皇城的一道防线,不仅要坚固还要高大气派。东直门(当时被称崇仁门)被选作第一个修建的城楼,工匠们绞尽脑汁、花了许多心思修建而成。然而在东直门建成之初,东北角的斗拱高出了一截,就在众匠人手足无措之际,有一人爬上房顶、给了东北角一脚,这凸出来的一截儿居然就平整了。谁也没有看到这个人是谁,匠人们纷纷觉得是鲁班爷显灵救了他们,于是这东直门又被传为鲁班转世打造而成的城楼样楼。
东直门8号位于东二环外的绝佳位置,处于两河交汇处的半岛地势,景色优美,周围400米内没有高楼遮挡,项目配备碧朗湾的康体会所,享受一站式健康生活服务。
北京缺水是现状,住宅邻水更难得,项目临水而居,推窗远望,水的灵动与清澈,让人身心舒畅平和,在繁华之中独享一份静谧悠远。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亮马河和北护城河的交界处此一枝独秀、两河交汇、三面环水、屹立于此。
02. André Fu内地第一个顶豪作品 效果图曝光‘故事’里的写意奢华
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金碧辉煌与纸醉金迷?
在André Fu看来:我们早已过了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奢华’也应该被赋予低调内敛的气质,以另一种更闲适、中庸的风格呈现。
所以他将北京文化以及古城的磅礴气度注入空间,又让设计、艺术融为一体,演绎了一场刷新京城顶豪概念的生活范式。也正是这理念打动了东直门8号业主方,他们相信:空间不仅能够承载和表达时代气象,也可以影响和重组时代精神。
与砖石结构强调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古建的榫卯结构强调‘柔’与韧性。André Fu将其引入大堂的设计中,构建一种源于结构的力量,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传递独属于东方的诗意美好。
“我可以从设计师的角度,带着好奇心走进每一个品牌故事的内核,欣喜于被那个故事的精髓所打动,呈现有突破性的作品。”他说。
每一种色彩都是一个演员
在欧洲与亚洲的文化交汇下成长, 成就了其独特的写意奢华设计风格——静谧内敛、缜密典雅。他设计并不是简单地融合各种设计风格,而是将不同文化与设计风格相结合,来反映当代文化,这其中,色彩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与其他大胆碰撞的前卫设计不同,他更在意和谐而不强调对比,这在东直门8号的中餐厅、样板间都有很好的体现。除此之外,材料、纹理、光比例和室内外的不断对话,亦是其表达空间生命的重要途径。
在东直门8号,André Fu是所有公区以及西塔各户型样板间的唯一设计师。多空间联动,理念贯彻更加有的放矢:删繁就简,刷新京城既有的顶豪概念。
03. 样板间设计(附平面图)
设计馆 / 户型A FLAT A
设计馆 / 户型B FLAT B
设计馆 / 户型C FLAT C
D·设计馆 / 户型D FLAT D
“我们希望这里如一位隐于城市中的雅士,寄情山水、志趣高然,举手投足间流淌着简约诗意的艺术感。”景观设计师郑善风说。
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沙里宁
在别处丨多元、变化、充满力量
——对话香港设计师傅厚民
出身名门、身价不菲、才貌双全这些被镁光灯不断追逐的词汇似乎从他刚刚踏出大学校门时,就贴在了傅厚民的名字上。这位年少成名的设计师14岁时求学于英国,25岁取得剑桥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后通过英国皇家建筑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同年在伦敦创立AFSO设计事务所。他师从极简主义大师John Pawson,28岁返回香港之前,他已经被《ELLE Decor》评选为“最值得介绍的英国设计师”。
出生于香港,成长于英国,曾游学各地的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和美学有着超越他人的敏感。傅厚民并不认为自己是唯一一个有着类似成长经历的人,但7年建筑学教育带给他更广阔的角度,来检视设计项目和所在城市之间的关系。他常常抱着旅行者的心态去项目所在的城市,去吸收当地的文化,再从设计的过程中重新诠释和表达。
一般的项目,AFSO的设计周期需要几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团队要不断地跟当地产生新的联系,再把这些重新融入最终的设计成果中。东西方的美学体验对于傅厚民而言,更多的是将文化、设计、现代消费和工匠精神无缝衔接,用建筑师的知识与智慧来创造一种完整的空间品质。
谈及东西方的差异,他和我们分享了更多成长的经验:“我觉得我的成长经历,让我变成了一个对于任何文化都有很强的接受力的人,我现在还是觉得每一个城市都可以做我的家,每个城市都有我迷恋的地方,都有我的朋友,所以我觉得在哪里我都可以生活,可以工作。”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