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苏州闹市「造院子」,假装在宋朝 首
2020-08-26 22:42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过亿的王朝。
当时的粮食生产力支撑了
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生活。
东京汴梁到底有多少人口呢?
《东京梦华录》说,每日从汴梁城郊进城待宰
的生猪有万头之多。所以至少有一百万人吧。
(同时代的伦敦、巴黎人口不过十万)
所以我们理解宋代魅力之一,
在于它是一个高度市民化的社会。 瓦舍勾栏、樊楼夜市、茶楼酒肆等24小时营业, “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真如此”。
| 图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家酒店, 图中一名伙计正在去往谁家送外卖 |
生活化、市民化,加之宋代皇室的艺术引导, 宋代美学是最接近现代审美。 相比较于唐代的雍容华贵、明清的精工巧匠,
我们更爱宋代的雅致清丽。
PS: 被地产圈弄臭了的几个词: 礼序、对仗、院落、国风、皇家、
匠心、四水归堂、起承转合……
所以,相关的设计手法也该避而远之了!
如同宋徽宗的瘦金体一样,
去掉皮毛,只留骨架的精神抖擞。
如果,能够通过建筑环境的塑造,
唤起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
与传统链接发生化学反应,这就对了。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层面上展开。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热爱“包浆”之美——
这种由生活、时间所赋予的圆润之美。
| 隔壁的老房子,万物皆可包浆 |
也许是归功于爱艺术的皇族,
宋的色彩,较之唐代,更为雅致化。
无论是色彩、还是线条,也更接近现代审美。
宋代偏爱低饱和度的色彩。
(莫兰迪色彩的穿越么)
| 苏州银城原溪示范区实景 |
如果,今后住在这个社区里面的人,
这边放一点RAP,隔壁放着评弹,
整个环境却没有一点违和,
| 苏州银城原溪的住区实景 |
苏州建城于两千五百余年前,
古城规划实现“建筑、人、水”三者的融合和互动,
缔造了“人家尽枕河”的人性化城市空间。
银城原溪就在苏州市中心姑苏区
古城留园居住生活片区,
背靠山塘街、石路等商业街区,
满城诗画山水的古朴气质,
自宋代平江府城就得以窥见,
苏州城的韵味必要要一以贯之,
这个土地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 留园平面图,来自童寯《江南园林志》|
就得说说江南园林、苏州园林了
江南园林之于墅境场所营造的借鉴意义,
苏州老区巷院的空间变化让人印象深刻,
也和江南园林的婉约空间特质相契合。
苏州古典园林素有“不出城廊而获山水之怡,
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艺术境界,
就让这种婉约特质延续到我们的院子中。
银城原溪的场地范围极其有限,
两个主入口都非常局促,
但是我们并没有按照常规道路等级生搬硬套,
集中解决人员、车行、消防等通路的问题,
树荫错落、氛围浓郁的虎丘路上,
| 平面布局形态解读:大院-小院-私院-屋 |
周边环境和条件倒是很成熟了
但是我们想打破所谓有限场地的常规设计策略
根据场地的道路、绿地、居民等环境现状,
静谧感和私密性更强的一侧,
结合入口位置设置内部一级人行道与二级巷道。
| 宋代佚名《乞巧图》,展示了宋代的民宅 |
造园强调弱化建筑,体现景物层次,
我们按照使用功能的私密性分为
“大院(示范区)-小院-私院-屋”。
空间与景色渐次展开,周而复始,
归家路径的迁回曲折,从情绪上扩充了空间感。
| 银城原溪叠拼住区实景 |
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产品创新?
我们结合私院空间的特质,
从景观和建筑、平面和立面的多维空间感受。
首先是“叠拼 合院”的灵活组合,
园中墅:园林景观入户,拥有专属私家园林。
云中阁:顶部跃层俯瞰景观,拥有空中露台花园。
| 合院建筑面积:219平方米 |
| 叠拼建筑面积:165平方米 |
由于内部巷道尺度非常有限,
没有宽裕的空间来做繁复的细节,
材质的分界、私院与建筑的空间关系,
弱化体量带来的压迫感,
体现的是现代感的苏式韵味,
主要是让大家行走在不同尺度的
道路间都能拥有适宜的体验。
| 新西兰灰麻的荔枝面石材与和木栅格 |
| 木栅格和穿孔金属板 |
项目名称:苏州银城原溪
项目业主:银城国际、平安不动产
项目地点:苏州市姑苏区
占地面积:19,533㎡
建筑面积:20,509㎡
设计团队:万志刚,金晓芸,邹钱,黄纬,马剑,陈超琪
甲方设计团队:袁辉,金风丽,范凯,王洋,皋云帆
施工图设计:启迪设计集团
室内设计:DOME-ASSOCIATES董世建筑
幕墙设计:江苏合发集团
摄影:曾江河、何震环、王宁、啊光
视频影像:Chunyu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