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最美民宿! 首
2020-05-04 23:01
当大型酒店集团占据繁华都市的中心时,一批精致优雅的民宿酒店却像雨后春笋般慢慢生长在老胡同、溪水边、清泉涧水的山脚下······要么扎根在充满人间烟火的地方,要么点缀在风景优美的大自然深处,既离生活不远,又离自然也不远。中国设计师更懂得什么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一个中国设计师心里,都有一幅自己的“山水画”,这是中国人独属的诗意栖居。五一,2020最向往的生活是去这六大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民宿酒店,解放自己。
「飞茑集,一个睡在大自然里的房子」
设计:STUDIO QI 建筑事务所
地址: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大湾村黄河宿集
宁夏中卫南岸半岛的自然风貌壮美寂静,腾格里沙漠与黄河交织环绕,旷远无垠,绿皮火车在天际线边缓缓而行,近处是弥漫着水雾的芦苇荡和茂盛的果树林。面对如此独特的西北风貌,「飞茑集」被给予的命题并非传统夯土民居院落,而是以生态轻型结构形式呈现。这一挑战激发了建筑师戚山山对于“在地性”的认知和讨论。
在推敲和归纳200多例庭院和建筑的组合方式,并结合运输、建构等各方面条件因素后,方案一再进化。白色直线勾勒的建筑,与之对话的是地平线。四组15米长的通透景观面一字排开,正视无限延伸的黄河沿滩。
外界是壮观的,内部是温暖贴切的。所有的功能关系都依据人与空间的场景状态和体验排布。建筑中部是一段可开合的环绕空间,留给所有需要站着进行的日常行为以及可以被隔离的琐事散物。建筑师希望可以把人生和旅途中的风尘、包袱都藏于此,随之带着轻松的状态进入其他与自然直接交互的空间。坐着、躺着,逐一代表着昼与夜的行为体验,被设置在建筑的两端。
所有空间线条的勾勒都是在特有状态下视觉高度的延伸,一切都是关于黄河、沙漠与人在飞茑集的关系,空间里不需要任何与之无关的物件,而视觉线以上就让空气、阳光和倒影填满。
建筑三面通高玻璃,精简到仅三片落地窗帘,试图用最少的结构和最多的通透来争取和自然最亲近的尺度。一面钢化白墙和带有场地自然元素图案的镂空板,既保护了私密性,又能通过四季早晚光影的交错变幻连接建筑和场景。
飞茑集为人与自然的沟通和生活方式带来了不同的可能性,对于当地建筑的建造形式和“在地性”提出了新的定义。建筑师戚山山带领团队舍弃了传统院落层层包裹、隔离的围合关系,而选择让果园、黄河和腾格里沙漠成为我们更广阔的院落,让建筑的存在变得微弱、轻盈、甚至消失,即做到真正和自然、场地的融合。在这里,建筑师用阳光和空气盖房子。
图片提供:STUDIO QI 建筑事务所
空间设计:治木设计-GeeMo
设计师:石朝思 易毅 余思静 唐爽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南彭街道天井坪
依山而立,临崖而建,云海深处隐约地潜藏着凡尘的味道。拾山房建在一个让人向往的云深山高处,颇有点“世外桃源”的意味。日出的气势磅礴和日落的赤朱丹彤,将诗和远方酿成山城之外的一个最理想的“场所精神”世界。看过诗和远方,唯有山,是方向。——拾山房
设计的语言并非一定是某种具体的风格描述,每个空间的建造都是为了一个特定的场所,实现一种特定的功能。
推过厚重的门,进入到一个不同心境和气味的世界里。蜡烛闪着微光,耳畔回想起松涛和脚下砾石的声音。在大厅里,原始混凝土屋顶不曾隐没在夯土墙中,阳光透过窗棂洒落进来,磨石地面在我脚下,结实而坚硬,一切显得静谧美好。
框架清晰明了,有节奏的细部呈现,不失整体的结构感受。当注视着这些平静自在的状态,感知变得沉静,不再急切。开放而空寂,舒适而安稳,仿佛是平常我们内心乐见的意识聚集在了空间。
朴素的线条组合是木与光的游戏,移门滑过,光影斑驳。春夏之节,推开移门大量自然风引入室内,舒适凉爽。秋冬之季,悬窗的设计既可以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又可以降低热能消耗。
建筑的存在不会让我们特别注意到它们,就像是从地上长出来的,但是,又会让你觉得几乎不能想象它们所在的位置缺得了它们。每一个部分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都沉浸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与当下情境形成对话。
混凝土、夯土、砾石、金属,这些日常所见的材料组合,让建筑低调的隐匿在山野中。去掉矫揉造作的装饰,让我们的情感和思绪更好的被周围环境所接纳。
客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用心设计的客房,是我们放松休憩的地方,也是培养与呵护感情关系的场所。
无关奢华也无关慵懒,只是让你离开浮躁的城市,悠然躺在床上,眺望远方风景,放松和放空。
从商业运营角度满足酒店不同房型规划。合理的功能配置与动线考虑,舒适的前提下,所有房间面向远山,让风景成为空间的第二主角。
酒吧设定在客房区核心处,成为社交的主要场所。保留建筑原始混凝土顶面,旧木料装饰空间皮肤,壁炉作为空间的视觉核心与吧台黑色手工砖形成呼应。民宿主人异域旅行时所收购的复古家具恰到好处点缀其中。
这个空间一定能保留生活的痕迹,从而呈现出特定的丰富性。在这种情景下,我想到材料的沧桑,面材上累积的擦痕,暗淡脱落的漆面,以及使用中磨损的棱边...让人察觉到时光流逝,感受到生活在此处上演。
图片提供:治木设计 GeeMo
设计: 赵扬建筑工作室
室内设计:谢柯(尚壹扬)
地址: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雾浓顶村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是一个改扩建项目,其前身是季候鸟雪山旅馆,其用地属于这个村子的第23户人家。季候鸟雪山旅馆本身也是对一个48柱木框架结构的夯土藏房的改造。当时因为荷载、防水、隔音、以及消防验收等问题,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替代了原始的木结构。但是保留了夯土墙和平面中心的天井。旅馆建成之后,成为通往西藏的214国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眺望和观赏梅里十三峰全景的最佳地点。
2015年,行李旅宿的创始人赖国平先生决定把季候鸟雪山旅馆改造为一个小型精品度假酒店。新的酒店将取消“季候鸟”冬季四个月的歇业期,改为全年营业。这就是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的滥觞。
改造的第一个需求是要增加使用面积,建筑空间必须突破现状大藏房的格局。大藏房南侧有一片缓坡,顺着坡地望下去,可以完美地俯瞰恬静安详的雾浓顶村。建筑师赵扬和团队从大藏房南面探出一个朝向雾浓顶村的餐厅。餐厅平面呈喇叭形,喇叭嘴插入大藏房外墙上,喇叭口朝南,空间面向雾浓顶村逐渐打开;从剖面上看,餐厅内部地面的阶地形跟地形坡度完全吻合,这样,整个空间的向度就跟雾浓顶村完美锁定,每一级阶地上的餐桌都能直接观赏到雾浓顶村的景观。从形体外观上看,这个三角形的餐厅跟大藏房的关系相对独立,更好的维护了大藏房单纯的形体印象。
大藏房西北侧和裸露的山体之间留有空隙,设计师利用了这个空间增加了两间客房。并用当地常见的毛石墙体覆盖客房立面,让这部分加建的空间给人一个挡土墙的印象。设计师把现状建筑三楼的露台封闭起来用作客房空间,让大藏房呈现出一个更简单直接的立方体“完形”,然后把酒吧放到三楼屋顶上,用水平延展的挑檐覆盖一个南、西、北三面都透明的空间。
酒吧的檐口和露台的栏板限定了雪山水平长卷的上、下边界,基本上可以比较有效的截取从中景的飞来寺到十三峰远景的理想画幅。画面没有设定左右边界,取消了框景,视线在完成对雪山的凝视之后会跟随天际线向南北两侧自然转移。
从冬季保温的角度出发,建筑师把原建筑的天井覆盖为中庭。中庭是酒店空间的核心部分,也是整个设计中最难拿捏的环节。首先,为了改变大堂幽暗压抑的状态,建筑师打掉中庭部分二楼的楼板,改善了大堂进深和层高的比例关系;然后,考虑到四层高的中庭过于高耸,就把中庭部分的地面抬升到第二层,并把这个空间当作图书馆使用。
大堂和图书馆空间因此在剖面上联系起来,到达大堂的客人比较容易的被高处的中庭吸引而开始一段向上的空间游历。最后,建筑师用三段直跑楼梯把地面层的大堂,二层的图书馆和四层的酒吧连接起来。这三段首尾相接的直跑楼梯是通往雪山酒吧距离最短、转折最少的路径,也是形式上最凝练的表达。从二层到四层的两段楼梯用实体栏板隐藏了支撑楼梯跨度的钢结构,在中庭的东西两侧凌空斜跨,几何的抽象感让这两段楼梯从日常性中抽离,又在纪念性中凸显,一个天光下通往雪山的天梯,隐喻着一段浓缩的“朝圣”之旅。
和天窗相比,高侧窗的光线相对均衡,而且可以避免正午的眩光。建筑师在中庭顶部东西两侧设置高侧窗,同时用一个曲面的顶棚,把从两侧进入的光线反射下去。曲面可以把直射光扩散开,这样可以保证中庭的光线均匀而柔和。高侧窗用玻璃砖砌筑,玻璃砖也可以进一步起到折射并柔化直射阳光的效果。
这个曲面顶棚西高东低,从剖面上跟最后一段“天梯”倾斜的趋势正相吻合。建筑师赵扬希望这个曲面给人柔软悬挂的印象,而不是一个僵硬的造型。再加上对反射效果的考虑,就想到用若干铜板串接成一张靠重力自然悬垂的“挂毯”。正好大理旁边的鹤庆就以加工手打铜银的工艺闻名,跟工匠交流后决定用1364块20厘米见方的镶金箔的紫铜板错缝串接成一张54.6平方米的“紫铜挂毯”,悬垂于两端高侧窗的顶部。手工打制的铜板表面有密集的凹坑,这也是为了进一步散射光线,让中庭内部通体光明。
其实千里迢迢的来看卡瓦格博,就是朝圣。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酒店就是为朝圣者准备的,它的真身是供奉神山的庙宇,酒店只是化身,它要影响朝圣者面对雪山的姿态和心态。在金顶的光芒下攀爬天梯而接近雪山就是一种仪式,经历了这份庄严再看卡瓦格博,面对雪山的凝视就不再只是一个“国家地理”式的眺望了。
图片提供:赵扬建筑工作室
「安吉木野 安之若素」
设计:泛域设计 Fun Unit Design
主持建筑师:朱啸尘 柴尔焕
地址:浙江安吉山报福镇
当你第一次走进安吉山报福镇深王线的竹海山林深处时,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作为一个长期在城市生活与工作的设计师而言,眼前的这山,竹,水,雾,鸟鸣,空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受,先前的老房旧屋,如今的客人远道而来。设计师朱啸尘带领他的团队Fun Unit Design注入两年心血与时光。
老房子坐落在半山腰上,海拔是那片最高的,气候丰富多样,木竹茂盛,远处还有一片山景。原始的场地有着两座建筑,一座旧的,夯土结构,看上去似乎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沧桑都显露在老壁旧瓦之上,另一座是尚未完成只有基础结构的农民房。当时被这两座建筑对话与碰撞产生了好奇,于是设计师规划两边建筑的功能,用生活场景去串联起这两座新旧建筑。老房子的体验,新房子的舒适。
当然最强调的是大自然的深刻体验,有特定位置的窗框和风景,有特殊营造出来的气质和感情。新建筑中的房间设计极简且柔软,整个空间气质细腻温和,每一处的停留都能看到风景,闻到自然的味道,清淡不腻。一座白色建筑墙体极简的干净,另一座建筑刻意扒开表皮露出夯土质感的粗犷。设计师将新建筑漂浮于水面之上,老建筑的表现是根基坚固,饱满的精神状态。水能够很好的将远处的大山反射过来,当走在空间中,平行视角可见。
这里部分材料可以感受到生命,慢慢地随着时间和空气变老,正是因为这份老使空间增添了不完美与朴实且不过于精致,让客人可以读到主人老王的故事,这个项目老王作为工人参与了全程的建造。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流露出的情感波动,从不舍,不安到喜悦,幸福。项目建成后他和他的老伴依旧住在老建筑内,他们还拥有一个私密的后院,那边可以直通至山上,在山上,老王种了很多树,养了很多鸡。
关于新老建筑,自然与人的共生关系,通过水作为媒介去关联彼此,用自然的手法完成自然的空间,这是设计师在关注的重点,关于阳光的对建筑与室内空间的暧昧关系,完全以拥抱的方式去迎接阳光与自然,这一些让人的感受变得如此真实,当你游走或者休憩在空间的某个角落,你会发现很多惊喜,这些惊喜是一种不直白的表达方式,通过行走与探索会发现空间为客人准备的惊喜。
竹子,树根,山石这些都是这片山里宝贵的礼物,设计师做的仅仅是让这些进入到空间内成为一部分基因,这一部分基因和夯土老房一样,是故事经历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这里的一切都是人们躲避城市生活最好的状态, 相信未来,你也会像这所房子的设计师一样,每年都会想找一个这样的地方,和当地的人喝上一杯热酒,停下来去聆听环绕我们的自然,去憧憬未来的美好。
图片提供:泛域设计 Fun Unit Design
「大美不言 安之若宿·山」
设计:STUDIO QI 建筑事务所
地址:中国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
「安之若宿·山」是一家新锐精品民宿,位于腾冲和顺古镇,坐落在一条由古镇延展出来的繁杂老街上。基地是一纵狭窄而又曲折的山坡及一片山顶上的地块,平面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倒「L」形。地块两端属性截然相反,一端处于闹市,一端隐于云天,中间仅由不足几方的细窄坡道维系。方向的转折和高差的跳跃,使场地区域间关联性变得十分薄弱,给建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面对沿街立面的分毫必争,建筑师戚山山选择一种与世无争的姿态,以退为进地去寻找建筑的空间和尺度。入口被隐藏,立面被消解,屋顶的“存在”也被重新定义。建筑沿着山坡顺势爬升,屋顶覆盖在山坡上,沿着视觉动线折层而上。原本隐于房屋聚落背后的山林被打开,和近处的建筑形成一个全新的三维立面。这是中国宋代山水画中的正观立面,犹如范宽在《溪山行旅图》中虚构的层次叠加的山水世界。
卧倒的立面成为了一个人们可以停留、谈论或者摄影的街边合院,而不再是一家民宿的简单界墙。逼仄的小街动线瞬间被打开,社会性的主题被引入其中,重新唤醒了古镇邻里街巷的脉络。
「安之若宿·山」屋檐与地面之间微启的入口,将旅人引入室内的一个「另世界」。在这里,屋顶、墙体、立面和地面的界线被模糊,空间是一个“场域”而非被传统梁柱切割的“房间”。建筑内部的功能和动线逐一应对山的走势,餐厅、酒吧、表演、茶台、阅读、文创,顺地势依次排开,上下相连。时间被纳入场域之中,活动的场景在不断的发生、互动。
从进入「安之若宿·山」开始,时间不再是线性发生的,空间也不再是规矩方正的。2.5维,不是被动套用经验,而是用微弱的界线,构建新的视觉记忆,提倡关于体验和感知的可能性。这就是建筑师想定义的「大美不言,安之若宿」。
建筑师置入了一把“天梯”去应对场地自身20米的巨大高差,从市井街巷直通云霄,总共133阶,让整个上山过程充满了“问道”的仪式感,也让上山过程变的清晰。更重要的是,天梯也成为了串联横竖两幅场地的核心线索,增强了场地的关联性和整体性。连接天梯的顶端是另一条穿梭于山林间的“飞廊”,把回房的动线架空于山中,光影的交错好比山间的一涧溪水,呈现出山林应有的姿态。
「安之若宿·山」的十五间客房运用2.5维建筑手法去应对复杂的场景关系,寻找最佳视觉景观面。进入客房,墙体多维度延展的几何趋势,和低浮在地面上的家具物件,把视野和焦点推向窗外的四时风景。墙、床和浴缸的角度位置互相交错,引导身体的挪移和视线的转换,捕捉多维度的景致和记忆。
在这里,建筑墙体和空间界线的微妙关系被探讨和试验。设计师希望强调的是,墙并非牢不可破,有时是一面脆弱的屏障,在瞬间可以被柔软的光影打散或消失。每间客房都运用了2.5维“微墙体”空间手法(类似于浮雕和强透视相结合的方式),使主要侧墙微微凹折,发展出另一个不经意的空间,随着昼夜光线的变化交替,时间被引入,空间开始错位,变得不可丈量。人的方位和视觉成为两组不同的线索,光影、记忆和故事在这里发生。
图片提供:STUDIO QI 建筑事务所
「花园城堡 弥宫民宿」
设计: 杭州时上建筑空间设计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沈墨 林奇蕃
地址:浙江德清莫干山高峰村
弥宫民宿位于莫干山之间,改造自一幢农家别墅,背靠一大片竹林,四周植被环绕,往前望去是有机农地,以及连绵起伏的山林。“希望拥有一幢属于自己的城堡。”女主人这么说道,“以此为出发点,能为每个来到这里的人传递美好生活的真谛。”因此,设计师沈墨和林奇蕃共同为她打造了一个梦幻城堡。
整个设计的概念是“花园中的城堡”,融入了马厩、花海、城堡等元素。首先将建筑外观重新整理,采用白色与黑色为主色调,顶部设计成城堡的标志性尖顶,并且添加了拱门元素,与入口处的拱门造型相呼应。
入口处的石砌拱门极具仪式感,一块块经过人工手工切割堆积而成。长长的白色汀步走道,仿佛是一条浮在水上的路,映照着城堡中护城河与桥的元素。伴随着水流声,蝉鸣声,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一切生命都仿佛在流动,散发出自然的力量。
花园的面积足有1600方,由于没有合理规划,显得空间过于拥挤与杂乱,在经过设计师的分析后,为花园空间设置了一个坡度,并铺置错开的台阶,各种珍奇植物巧妙布局在每一个台阶的周围,植物缤纷的色彩,打造出花园梦幻的气氛。
建筑的前方是一片淡蓝色的可循环泳池,端口做了全透明玻璃处理,像是泳池的发光体。清澈的水面倒映出建筑体,丰富了视觉感受。在泳池边开一场篝火派对,游泳,品尝美食,欢歌雀舞,远离城市的喧嚣,呼吸自由与清新的空气。
与花园相连的开阔大草地充满了生机 ,在这里喝下午茶,骑马,与大自然产生互动、交流。
走入户外派对区,拱形的结构式造型墙为空间增添了观赏性,同时又能与人产生很好的互动。一侧有着花园壁炉,点燃壁炉,亮起烛火,在自然中享用晚餐,惬意又舒适。
步入室内,拱形的元素与几何块面相映成趣,让空间显得饱满富有层次,同时米黄色的涂料与木头装饰将空间变得柔和具有高级感,如家一般温馨,又如城堡一般庄严。
客厅将前台、休息区、茶室互相打通,并合理地进行了区分,让走动与穿梭显得更加自由。每一扇窗户都开的恰到好处,将室外的绿植引入室内,成为暖色的空间画龙点睛之笔,充满生机与活力。
每间客房根据位置与环境进行设计,竹林景观与花园景观,让人更够尽大可能地置身于自然中,感受宁静的时光。
夜幕降临,花园中亮起了火把与篝火,整个建筑被一片灯光笼罩,散发出宁静纯粹的魅力。弥宫存在的意义便是如此,放松一切感官,在最简单的生活中体会感动,实现心中美好的理想。
图片提供:杭州时上建筑空间设计事务所
「老北京胡同里的 扭院儿」
设计: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ARCHSTUDIO)
主持建筑师:韩文强,黄涛
地址:地址:中国,北京,排子胡同
改变原本四合院的庄重、刻板的印象,营造开放、活跃的院落生活氛围。
基于已有院落格局,利用起伏的地面连接室内外高差并延伸至房屋内部扭曲成为墙和顶,让内外空间产生新的动态关联。
起伏的地面延伸至房屋内部扭曲成为墙和顶,室内外地面均采用灰砖铺就,院中原有的一颗山楂树也被保留在扭动的景观之中。
隐于曲墙之内的是厨房、卫生间、库房等必要的服务性空间;显于曲墙之外的会客、餐饮空间与庭院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小院儿的使用主要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同时也保留了居住的可能性。四间房屋可被随时租用来进行休闲、会谈、聚会等公共活动;同时也可以做为带有三间卧室的家庭旅舍。
整合式家具用来满足空间场景的这种弹性切换。东西厢房在原有木框架下嵌入了家具盒子。木质地台暗藏升降桌面,既可作为茶室空间,也可以作为卧室来使用。
北侧正房也设有翻床家具墙体和分隔软帘,同样可以满足这种多用需求。
院子是“四合院”这种建筑类型生活乐趣的核心所在。而“扭院儿”就是在维持已有房屋结构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局部关系的微调改变院落空间的气质并满足多样的使用,让传统小院儿能够与时俱进的融入到当代城市生活之中。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