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昭力作 成都「万科.天府锦绣」售楼会所 首
2020-05-04 23:01
项目名称:成都万科.天府锦绣
室内设计:于舍 YU STUDIO
室内设计团队:吕臻、冯金
软装实施团队:王玥、吕晶
建筑设计: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灯光设计:北京八番竹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锦绣玲珑,音乐By曾宇
用一首具有城市性格的音乐拉开万科成都天府锦绣的帷幕,打造“锦绣”衍生的生活方式,于是便有了曾宇这首“锦绣玲珑”。
于昭邀请他,不仅是因其为周迅、老狼、朴树、叶蓓等人制作唱片的专业素养,更是因他对成都生活的理解。随着音乐,我们仿佛看见一份闲适,以及一种恰如其分的时尚,这便是成都。
一边是前卫艺术装置,繁华商场;一边是老式茶馆,青灯古刹。似乎没有一座城市,如成都般宜居,舒适品质与烟火气并行,妩媚、韵味。“至美于物,锦绣于心”,设计也由此展开。
因为源起“锦绣蜀山川”,于昭邀请年轻的女性艺术家以织锦为元素打造专属定制艺术品“蜀锦卷轴”。
作品而后衍生并拆解,定制成丝巾,糅合成“花朵”,化身为“礼”,赠与宾客,同时也作为装饰元素。
“它们交织在一起便构成了成都,这是它最为独特的性格,多元与包容。”于昭说。
锦绣蜀山川(于舍×曹真、岳明月)
旋转楼梯是空间序列中的第二个层次:“走进蜀锦织就的故事后,我们希望看到更为丰富的成都。”成都人留恋闲适时光,但闲适不是唯一关键词。
将胭脂红色的意大利品牌AXOLIGHT灯具置于铜质鸟笼装置的中心,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灯笼”,好似跟空间开了一个玩笑,鲜活的体现了成都人的幽默,热情和“耍”的玩味性格。
这笼像是引入‘建筑’,带着地域肌理:成都的夜色繁光缀天、火锅麻辣鲜香、人们火辣直爽。这里的玲珑,是一种追求精致的生活方式,以笼为具象,艺术化之后所营造的空间氛围。
有人说,成都人大部分的日子都泡在茶馆里,一句“巴适”就概括了生活,是解读这座城市的一把钥匙,所以会所里设置了品茗及红酒区。
原木色茶桌台面搭配金属质感的支架结构,自然属性与精致细腻的元素相碰撞与融合,表达对兼容并蓄的认知感受。
地下一层洽谈区为本案的的核心地带,也是‘锦绣 · 玲珑’的极致震撼表达。
以大空间为基点,视觉中心的大型构架则为玲珑,犹如一颗八心八箭的完美钻石,述说着艺术与物质结合所承载的生活诉求。
而在玲珑心里,一处‘水晶塔’正在以去世俗化的形式向上生长。
取红色作为线索贯穿空间,来自于成都的“辣”。
从私宴区开始,这一华章达到高潮,人性与书籍,繁花与诗意皆为“锦绣”。 是独属于中国的颜色,妩媚、风情,意在构建‘锦绣’的雍容气质。
繁花纹样的地毯将蜀锦文化带入空间,营造‘花重锦官城’的文化归属,眺望远处玲珑的艺术品,更构成一幕‘锦绣 · 玲珑’的巴蜀风情。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成都天府锦绣’和‘重庆翡翠公园’,这两个设计的邀约几乎是同时接到的。借由两个城市性格,体验不同的巴蜀之风是最早的初衷。当时就想用”双城记“为题,同时发表。
可两个项目完成的时间却整整相差了一年。在这个疫情结束之际才终于结案,愿成都的一抹辣色,给大家重启的动力。
优秀的人总能把很多身份都做得很好。
在类比设计师这个职业的时候,于昭给出的标签是“演员”。
“在做项目的时候,设计师一定要入戏。
如果你的融入不入项目本身的故事中去,就像演员不入戏一样,会挺没意思的。
从“西湖三里庐”窥见西湖边的故事
“西湖三里庐”在杭师大美院旧址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那些有关西湖的意境,在现代艺术的手法之下,自由、丰富、饱满地呈现在这里,他的设计者,正是东方美学主笔人、中国著名室内设计师于昭。
“其实严格意义上我觉得应该是个会所,他不是售楼处。
“西湖三里庐,跟我对杭州的印象或者是对西湖的整体印象是有联系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湖,我希望人民对于西湖的理解和印象都能带到这个项目里,这份精致,是我眼中的西湖,也是我心中的杭州。”
现代设计就是基于功能来做优化的一个过程
一个好的作品背后,我们要探究的东西有很多。在作品呈现之前所经历的过程,才是更值得挖掘的存在。
沟通“西湖三里庐”的时候,于昭就明确地表示:不想做售楼处,要做的话,就要做一个永久的会所。
这和中海营销团队“所见即所得”的诉求不谋而合。所以,这是一个将永久保留的会所。所有关于生活的美好设想,都将一一实现。
在设计过程中,似乎每个设计师都会被问到设计中的取舍问题,比如:“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矛盾、“国际性”和“地方性”的冲突,作为设计师,究竟要如何权衡?
对此,于昭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其实倒不认为功能性和美观性这两者是有冲突的,现代设计就是基于功能来做优化的一个过程,所谓的美学也应该是跟功能结合在一起的。”
这就像,你能在市井马路间体验生活的烟火气,你能在乡间田野处感受自然的淳朴风,这是一体的。
其实这和所谓的“民族性”、“地方性”也是一样的,这两者之间也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于昭说:“我们以前可能把传统或者说东方这个词看得过重,其实可能正是由于当时的状态
不太自信,才会特别刻意去强调。
其实从审美上我们不应该去分所谓的东方、西方,地方性和民族性之间它会有一些自然的差异,会形成不一样的美学标准。
但是我不认为东西方之间有那么大的冲突,有长处有短处,没关系,你如果需要我们可以补。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