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宅 上海 / 立木设计研究室 首
2019-04-01 18:27
随着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越来越多的青年夫妇逐步迎来多个孩子的家庭生活。 立木设计研究室一直致力于打破N室N厅的桎梏,研究适应时代发展的人居空间,我们期望通过一系列疑难杂症个案的探索,使家宅能够回归日常与真实。
1992年,10岁的韦谦以一幅“画故乡”拿下海峡两岸中华少年宫书画比赛金奖,一时间,少年才子,意气风发。时光飞逝,26年后的韦谦又一次将故乡桂林“画”进远方,画到上海嘉定的“湖畔”公寓里。 二胎夫妇、三代家庭 魔都新房、连线故乡 房子的过去是一套四房一厅的精装交付公寓,巨大的客厅是建筑设计诗意的留白,厅大而房小,无奈之下显得冷清。业主韦谦和刘媛夫妇期望在这里能有两个孩子自由活动的天地,更能有家乡桂林的山水形神。
改造前对话需要“呼喊”的客厅 【墙】 设计首先要打破的,是50m2大客厅带来的距离感。于是我们用一片6米长的【墙】在客厅里画了座“山”:山上有平台和阶梯,山下有洞穴和球海,山前有延展的吧台和呼啸的滑梯,山后还有躲躲藏藏的猫猫洞和望天的吊桥。
围绕墙体“翻山越岭”的韦小谦 在这座只有20m2的山上,五个形态各异的洞口描摹着山水的形神,当每天“翻山越岭、爬树钻洞”成为一种常态,原先空旷客厅被孩子的欢声笑语填满。
“象鼻山”下的滑滑梯 客厅侧的【墙】上除了形态各异的洞口,还有一道集合了楼梯和滑梯的弧线,这也是设计特意引入的环绕式路径:爬上楼梯、滑下滑梯、在海洋球池中嬉戏、从沙发后的洞口钻出来或跑回楼梯再来一组运动。
【墙】前水面般深邃的台面倒映着【墙】上的活动
【墙】后的吊桥飞架客厅和走道
【墙】后的吊桥和猫猫洞 【墙】虽有趣,但单一的路径也难免使人疲倦,于是我们在墙上飞架起一座玻璃和绳网的桥。这就为爬上楼梯后的活动增加了可能:除了滑下滑梯,还能穿过廊桥,钻过洞口,像人猿泰山般滑下缆绳,再躲进猫猫洞里睡上一觉。
【墙】上父子借助洞口的嬉闹
【墙】前被凝固的静谧时光
【墙】前电视柜滑动移门
入口的【墙】 【墙】的动作斩断的不仅是尺度上的疏离,还有超大空间里隐私缺失的尴尬。吧台、楼梯、台阶、滑梯、平台、廊桥、树洞、吊椅等等,这一系列微小日常的空间像是海绵里的空隙,容纳着整个家庭活动的无限可能。当游戏时,【墙】是道具 、是舞台;当安静时,【墙】是怀抱、是港湾。 如果说客厅的改造是整套公寓的“题眼”,解决之后,摧枯拉朽,一马平川。那剩余每个房间的“小修小补”靠的则是设身处地的体贴和无微不至的细腻。 比如,考虑身处时尚行业的韦谦、刘媛夫妇大量的收纳需求,设计在原本并不宽裕的主卧中神奇地变出了两个独立衣帽间,又将一个厕所改为了储藏室,为未来收纳做了充分的预留。
变出两个衣帽间的主卧 比如,从韦谦小时候在漓江踩水的回忆中获得灵感,我们从桂林空运来石板与鹅卵石,使得在卫生间里,也平添了几分乡愁。
卫生间里的石板、鹅卵石 在不足5m2的儿童房里,一分为二,上寝下居,学习玩耍休息生活一应俱全。
儿童房
儿童房洞口框景 韦谦、刘媛夫妇在软装阶段的深度参与使这个项目显得更为有趣,他们都受过优质的美术教育且正在从事时尚工作。照片记录的是这个“家”在建成时的瞬间,而这个尚未完成的“家”会在他们的双手下,变得一件真正的艺术品,被记录下来的除了他们的画作、展品,还有生活的痕迹。
改造前后平面对比
轴侧图 业主:韦谦、刘媛 设计:立木设计研究室 主持建筑师:刘津瑞,郭岚、冯琼 总建筑师:John 项目经理:郭岚 设计团队:张恩东、冯菲、黄翰仪、谢舜冰 施工图设计:赖武艺 软装设计:韦谦、刘媛 现场管理:杜志强 项目位置:上海嘉定 面积:180m2 设计周期:2018年4月-5月 施工周期:2018年4月-12月 主要材料:枫木饰面、木地板(安信)、防醛石膏板(优时吉博罗)、软包、攀爬网、钢索 暖通顾问:王巍 摄影:胡义杰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