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托巴水电局 KPMB Architects

2014-09-25 00:00
项目团队:布鲁斯·桑原(Bruce Kuwabara),路易吉·拉洛卡(Luigi LaRocca),约翰·彼得森(John Peterson),凯尔·奥佩(Kael Opie),露西·廷伯斯(Lucy Timbers),格伦·麦克马林(Glenn MacMullin),雷蒙·雅内尔(Ramon Janer),哈维尔·乌里贝(Javier Uribe),泰莫尔·巴尔巴(Taymoore Balbaa),史蒂文·凯西(Steven Casey),克莱门泰因·章(Clementine Chang),褚冬竹(Chu Dongzhu),弗吉尼亚·多斯·里斯(Virginia Dos Reis),安德鲁·戴克(Andrew Dyke),奥马尔·甘地(Omar Gandhi),贝蒂娜·赫茨(Bettina Herz),埃里克·何(Eric Ho),塔尼娅·凯肯(Tanya Keigan),史蒂文·科普(Steven Kopp),约翰·李(John Lee),诺姆·李(Norm Li),埃里克·约翰逊(Eric Johnson),安德里亚·马卡龙(Andrea Macaroun),罗伯·米卡基(Rob Micacchi),劳伦·蓬(Lauren Poon),雷切尔·斯特克(Rachel Stecker),马特·斯杜诺(Matt Storus),理查德·翁特辛纳(Richard Unterthiner),达斯汀·瓦伦(Dustin Valen),弗朗西斯科·瓦伦特(Francesco Valente-Gorjup),玛尔妮·威廉姆斯(Marnie Williams),威廉姆斯·威尔莫蒂(Marnie Williams),保罗·扎索(Paulo Zasso)
 © Gerry Kopelow
马尼托巴水电局是马尼托巴省主要的能源设施,其规模在加拿大位列第四,也是世界上电价最低的发电站之一。水电局隶属于省政府,其输出的电能几乎全部来自于可重复利用的水力。该公司新的总部大楼——马尼托巴水电局大楼,是首个将经过时间检验的环保理念和先进技术相结合的“下一代可持续建筑”——可以机动地应对当地气候变化的“活的建筑”。
 
该建筑坐落于温尼伯市区,这座城市因其极端的天气而闻名:一年之中温度波动幅度很大,最低温度可达-35ºC (-31 ºF),最高则是 +34ºC (95 ºF)。这座64500平米的大楼目标让耗电量低于100 kWh/m²/a,而在更加温和的其他北美地区的大型办公楼建筑的耗电量是400 kWh/m²/a。建筑的设计方案很好地满足了客户的愿景——主要依靠被动的自由能实现节能,但却绝不降低设计的品质,尤其是人们在建筑中的舒适度。
 © Gerry Kopelow
该建筑的街道地址"360运输大道”很好地概括了设计团队对集成设计(IDP)的全面运用,这正是客户所要求的,希冀以此实现以下目标:节能60%、宜人的工作场所、城市复兴、地标性建筑以及成本效益。建筑战略性地选址于此因为超过95%的公交线路都将路过此处,包括抵达80%马尼托巴水电局员工所居住的温尼伯郊区的公交线路。在设计进程中大量运用计算机模型分析当地的风能、太阳能和温度数据来评估设计方案,这极大地推进了集成设计工作的开展。相比于先前制定的节能目标,该建筑已经超额完成了64%甚至更高的节能任务。
 © Gerry Kopelow
温尼伯的市民将这栋大楼称作“一本翻开的书”,两栋18层高的办公塔楼坐落于三层的、阶梯式的裙房上,整个建筑造型类似于大写字母“A”。两座塔楼在北侧聚拢而朝南向张开,这有助于最大程度利用温尼伯特有的充足的阳光和常年强烈的南风。裙房包括一个公众可达的、带有玻璃顶棚的商业街廊,让市民可以由此穿过整个街区。狭窄的楼面板和高耸的落地玻璃让阳光能够照进建筑内部。双层外立面的玻璃幕墙采用超白玻璃,形成一米宽(三英尺)的缓冲带。幕墙由双层玻璃外墙和单层玻璃内墙组成,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自动化的遮阳系统有效控制室内的眩光和吸热量,辐射板则实现了与地热田进行热交换。
 
115米(377英尺)高的太阳能烟囱成为建筑北立面的标志,突显了建筑在运输大道上的主入口,也使得马尼托巴水电局的天际线轮廓与众不同。太阳能烟囱以自然烟囱效应为工作原理,是整个建筑被动式换气系统中的关键元素。在平季和夏季太阳能烟囱把室内废弃抽到建筑外。在冬季,废弃由风扇吸入太阳能烟囱的底部,废气中的热量可以给停车处保温,同时预热建筑南侧前厅进入的冷空气。
 © Gerry Kopelow
不同于一般的北美办公建筑使用再循环空气,马尼托巴大厦每天24小时都充满着新鲜的空气,无论室外温度如何。在两栋塔楼之间有一系列三层或六层的、南向的温室就像建筑的“肺”——吸入外界空气,对其进行预处理,然后从活动地板下的可调节通风口将新风送入工作空间。在不同季节,外立面上24米高的水幕在控制进入空气的湿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季节情况给空气增湿或除湿。在较冷的季节,废气中残余的热量以及被动式太阳辐射能被用来加热新鲜空气。处理过的空气通过活动地板下面的风机盘进入室内办公空间。建筑物中的工作人员、电脑和其他的热源使得空气上升,然后由太阳能烟囱排出。在平季,建筑内部的空气全部来自室外新风,通过手动开关或自动调节的窗户进行换气。
 © Gerry Kopelow
马尼托巴大楼还有着全省最大规模的闭环地热系统。280个钻井穿透到建筑场地125米深的地下,每个直径15厘米,其中循环流动的乙二醇通过地源换热器在冬季得到加热,而在夏季得到冷却。水在热交换器中循环并将热量传递到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中,持续给室内空间加热或降温。
 © Gerry Kopelow
建筑内层幕墙上手动开关的窗户和外墙上由建筑管理系统控制的通风口使得在建筑中工作的员工可以控制他们个人的工作环境。这一细节体现了马尼托巴水电局对员工在建筑中的舒适度的承诺,也希望借此提高生产率并降低员工的缺勤率。工作区和由玻璃封闭的会议空间环绕着中庭进行组织。建筑的南北两个中庭都有楼梯连接,推广爬楼梯健身活动,减少人们对电梯的依赖,也给不同部门的员工创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群芳的屋顶是厚层土壤的、密集型绿化屋顶,还包括可以上人的露台,为员工创造了苍翠宜人景观和室外环境,同时减少了径流,增加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能力。塔楼屋顶的反射涂层减少了在夏季建筑的冷负荷,也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
 © Gerry Kopelow
马尼托巴水电局在创造宜人的工作环境以及复兴温尼伯市区方面的投入也不亚于其在节约能源和地标性建筑设计方面付出的努力。该建筑与整个城市高架的、防雨的人行步道网络相连接。在之前坐落于温尼伯郊区的总部,95%的员工自己开车去工作。为了转变这种情形,马尼托巴水电局在市区购买了一些停车位。同时还推出了多种奖励措施,包括全体参与“环保通行”项目以鼓励员工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在迁入新总部建筑六个月之后,超过半数的员工采用公交通勤,将自己的汽车留在家里。因此马尼托巴水电局就可以减少其购买的停车位,与上一年相比采用公交通勤的员工增加了五倍,公司的员工也表示他们享受选择公交通勤所获得的阅读或与同事交流的时间。
有着位于市区的区位优势,底层建筑的租赁也致力于在激励、支持当地商业,并鼓励公司员工体验城市。由于超过1600名水电局的员工都汇集到这一区域,餐馆和酒吧都在盈利上取得大幅的提升。
总的来说,马尼托巴水电局大楼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返利,它不仅将出色的建筑设计和气候应对、能源节约和可持续的设计无缝衔接,提升了人的生活品质和舒适度,也丰富了城市生活的内涵。
 
最后为了该项目向v2com致谢!
 

                    

举报

舞光食色

什么也没写

1822 作品/ 0 人气

  •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推荐作品


    相关文章

    下载

    加入到画夹管理

    添加画夹

    提示

    右键保存、高清大图仅支持VIP会员
    名师作品集【专享】
    全网名师最多、更新最快、作品最全
    作品库【无限查阅、一键下载】
    全球最大室内作品库,超33万部
    精品资料【下载】
    全年精品资料更新超1000部
    灵感搜索【原图下载】
    中文搜索全球顶尖案例灵感图
    设计师生活馆【内购价】
    5大电商平台官方合作,专享内购价
    CAD库【模型下载】
    cad单体模型库精准搜索查找下载
    免广告打扰【屏蔽】
    屏蔽全站广告,享受纯净体验
    3D模型【送199币值199元】
    分享全网最新精品3D模型
    名师与资料完善后,价格涨至699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