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经典: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 勒·柯布西耶
2017-06-14 21:00
Although Le Corbusier’s original plan still survives at the heart of Chandigarh, the city’s current population—three times its planned occupancy—means the city has expanded beyond its planned boundaries. ImageCourtesy of Mapin
在失去原先首府拉合尔(Lahore)的情况下,班贾布政府投票决定在距离新德里270千米(167.8英里)的一片平原上,沿着已有的铁路轨道边建造新首府。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作为印度的开国首相,希望这个新城市可以代表着国家的现代化与进步,因此他委托亚伯·梅亚(Albert Mayer)和他的合伙人马太·诺维斯基(Matthew Nowicki)负责这个项目。在接下来的一年,这个队伍依据田园城市理论模型(the Garden City model)开始对整个城市进行规划,但是1950年8月,在诺维斯基在意外中不幸去世之后,梅亚放弃了这个项目。[2]
© Laurian Ghinitoiu
最初的设计队伍离开后,昌迪加尔首府项目的负责人们去到欧洲寻找一个合适的代替者。他们被介绍给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在双方都同意由他的表弟皮埃尔•让纳雷(Pierre Jeanneret)担任驻场建筑师的条件下,接受了这个项目。麦克斯韦·福莱(Maxwell Fry)和简·德鲁(Jane Drew)这一对夫妻档建筑师不仅引荐了勒·柯布西耶,而且也同意为这个项目设计居住区域。而勒·柯布西耶则负责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梅亚和诺维斯基已经设计好的初步规划。[3]
© Laurian Ghinitoiu
比起在原先未完成的城市规划图上填填补补,勒·柯布西耶决定将其在他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度身改造。原本在梅亚扇形的概念中的曲线,以及与铁道轨迹重合的城市边界,被设计者重新改为带有曲线的网格系统,一个十分简单的近乎完全正交的系统。新的道路依据大小被划分成不同类别,有连接城市各地的“V1”主干道,和“V7”行人通道以及“V8”自行车道。道路组成交通网络将大的分区(在梅亚的计划中作为“都市村庄(Urban Villages)”被提及)紧密相连,而每一个分区都有着一条南北走向的绿化带以及横跨东西的商业街。在不改变田园城市理论基础的情况下,新的规划将梅亚原先计划的28平方千米(6908英亩)压缩到22平方千米(5380英亩),也将城市规划密度提高了20%。[4]
Although Le Corbusier’s original plan still survives at the heart of Chandigarh, the city’s current population—three times its planned occupancy—means the city has expanded beyond its planned boundaries. ImageCourtesy of Mapin
无数的资源启发了勒·柯布西耶对于城市规划的设计。在项目中位于道路和建筑物之间的绿化空间不仅仅是当地政府对于田园城市作为理念基础的要求,也是建筑师本人的“光辉城市”(the Ville Radieuse)的进一步演变,只不过原本设计中高耸的玻璃摩天大楼被各种雕塑作品取代,成为表达昌迪加尔政府意图的化身。与其在他的故乡欧洲,选择一个城市夷为平地去实现他的城市规划理想,勒·柯布西耶在班贾布区这片未经开发的土地上,有着更好的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5]
© Laurian Ghinitoiu
© Laurian Ghinitoiu
有趣的是,昌迪加尔的主大道系统有着不同于巴黎的主要焦点。巴黎的交通焦点是勒·柯布西耶最讨厌的地铁系统,也因此他希望在这个新城市中可以去掉这一点,换成他更倾向的交通规划策略(类似于巴黎市内,用来隐藏巴黎铁路网交通系统的通风系统的假楼,又名奥斯曼(Haussmanian)。这一点是被新德里的早起规划所启发,只不过那是一个更加典型的为了区域繁荣而更加融入本土的综合城市规划的例子。昌迪加尔直线型的布局也参考了北京明清时期方正的布局。由此可见这座新兴城市至少借鉴了三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首都而进行建造。[6]
Although the rest of the project team accepted it as an inevitability, Le Corbusier was never pleased with the categorization of housing into income levels and, in his disgust, withdrew from much of the project. ImageCourtesy of Mapin
即便城市整体正朝着勒·柯布西耶想象的方向建造,但他还是不满意居住区域建在他最爱的网格系统边缘。从最开始设计的时候,柯布西耶就希望能在昌迪加尔运用马赛公寓(Unité d'Habitation)的概念:将市政府工作人员用的高耸的公寓住宅穿插在平铺的城市之中。尽管他尝试去实现这个设计,但是当地政府表示反对,然后只剩下让纳雷、福莱和德鲁进行对居住单元的设计。[7]
Drawings for the lowest level of housing, Type 13D. ImageCourtesy of Mapin
Drawings for Type 5J Housing, intended for mid-level civil servants. ImageCourtesy of Mapin
城市中的政府员工根据其社会阶级以及收入被分为13个类别。每个类别的命名中都带有一个象征阶级的数字,以及一个字母代表该类别住房设计者的。虽各不相同,但是所有住房外表都是统一的摩登、简单的几何形态。在极其普通的方正楼房中最吸人眼球的地方就是它为了遮阳而运用的深悬处和壁凹处,一面面穿洞的幕墙,以及一部分住房所有的阳台。[8]
© Laurian Ghinitoiu
因为自己希望在公园内部建造一系列高大建筑的计划被推翻而感到失望和耻辱,勒·柯布西耶就决定放弃对这个城市深一步的规划,这点可以体现在他在市区设计的建筑群中。他最初的设计稿源于他一开始对于城市规划的设计,他也在1951年后期完成了效果图:一个秘书在办公室眺望着城市清晰的地平线,有着喜马拉雅山装点着窗外风景。后来柯布西耶“背叛”了他的队伍:他大面积改变了他原先的规划设计,将一座假山放置在市区建筑群和昌迪加尔其他区域之间,让两者之间在视觉上不相通,为此,柯布西耶不仅仅是画了很多截面图去保证两个区域之间的行人没办法看见彼此,他还让工人将可以瞭望整座城市的登山路抹掉,因为他认为“这座城市不该被看见”。[9]
© Laurian Ghinitoiu
因此,市区建筑群和他的城市背景脱节,也因为这样他们有着独特的美感和空间感。总督府在整个建筑群的中心,两侧分别有高级法院和其对面的议会宫(Palace of the Assembly),书记处则在建筑群西南角,也是一个不受其他建筑物影响的位置。而对于每个建筑物的形态,勒·柯布西耶结合了古典建筑和印度本土设计从而进行创新,进而简化并在现实中用混凝土建造。[10]
© Laurian Ghinitoiu
议会宫从外表看就是一个方盒子,上面被“强行”插入有着独特形状的参议院和议会室。在其主要入口所在的立面,也就是面向高级法院的一面,有着引人注目的柱廊,柱廊屋顶两段上翘形成曲线;穿过柱廊则进入到内部洞穴般的阴暗空间,其中细长的柱子直直伸到更加暗的屋顶。穿过中央广场则是高级法院,它像个一边被打开的盒子,屋顶是由下弯曲线组合形成的柱廊。但在这里,所有曲线的中轴都与建筑立面互相垂直,从而允许自然光进入到拱门和可使用的屋顶部分之间。法院正面有着一排排窗户,整齐的窗户前面都有着遮阳的格栅。与此同时在结构另一端立面向内收缩形成一个缺口,从中穿过的三个有着色彩鲜艳的柱子标志着这是个入口。[11]
A section through the Court House, or Palace of Justice, shows the aerofoil form of the roof, which curved down in a series of shallow arches to meet the box that formed the enclosed spaces of the building. ImageCourtesy of Mapin
总督府本来应该成为整个市区建筑区的最中心的部分,但最终被总理尼赫鲁认为“不民主”而被移出了项目。取而代之在这里建造的是一个雕塑:与和平鸽形状相结合的巨大的手。这个被归类为毕加索式的雕塑对勒·柯布西耶而言非常重要,所以他一遍遍地强烈建议尼赫鲁同意建造这个作品,尽管后者一直被告诫印度政府可能没办法承担如此大的支出。对于它的意义,柯布西耶如是说:“这并不是个政治象征…而是一个建筑师的创作…它代表可以开放接受世界任何财富并把财富分给世上所有人…这个雕塑值得成为我们时代的象征。”[12,13]
© Laurian Ghinitoiu
也是从它建成之后,昌迪加尔便印度甚至全球建筑业内享誉盛名。即使城市随着时代演变也不断在变化,但其中印度独立初期的饱含希望的精神在市民的心中至今犹存。一系列极具竞争性的乡村发展计划使得人口不断膨胀,现在的居民人数已经远超原先计划,因此昌迪加尔不断扩大,成为当时计划的50万的三倍数量人口的家。就算不可避免的城市增长已经破坏了原来设计的边界,昌迪加尔仍旧享受着当地和全球的建筑师们的欣赏和喜爱。因此,即便在尼赫鲁和勒·柯布西耶死后的今天,按照尼赫鲁的话来说,这个班贾布的首府仍旧是“国家对未来的坚定信念的代表”。[14]
文献引用 [1] Prakash, Vikramaditya. Chandigarh's Le Corbusier: The Struggle for Modernity in Postcolonial Indi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2. p5-6. [2] Bauchet-Cauquil, Hélène, Françoise-Claire Prodhon, Patrick Seguin, Michael Roy, John Tittensor, Jeremy Harrison, Le Corbusier, and Pierre Jeanneret. Le Corbusier, Pierre Jeanneret: Chandigarh, India, 1951-66. Paris: Galerie Patrick Seguin, 2014. p52. [3] Prakash, p43-45. [4] Prakash, p42-45. [5] Curtis, William J. R. Modern Architecture since 1900. London: Phaidon, 1996. p427. [6] Curtis, p428. [7] Prakash, p65-66. [8] Prakash, p14-15. [9] Prakash, p68-69. [10] Curtis, p429. [11] Curtis, p429-430. [12] Curtis, p 429. [13] Prakash, p125. [14] Khan, Hasan-Uddin, Julian Beinart, and Charles Correa. Le Corbusier: Chandigarh and the Modern City: Insights Into the Iconic City Sixty Years Later. Ahmedabad: Mapin Publishing, 2009. p80-86.
建筑师 勒·柯布西耶 地址 印度,昌迪加尔,第一区,Capitol Complex,160001 主持建筑师 勒·柯布西耶 项目年份 1951 摄影师 Laurian Ghinitoiu Category 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