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飞特LED驱动器杭州生产基地 GLA 六和设计
2018-07-29 20:00
二元的场地和显隐的策略 英飞特桐庐 LED 驱动器生产基地坐落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富春山水之间,用地贴临320国道线性展开,距离桐庐主城区约4公里。场地原为城郊的村落和农田,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场地内外呈现出迥异的面貌——红线外的兴建中整齐划一的工业园区和场地内未经开发的略显质朴和原始的鱼塘、茶山等农耕文明面貌形成鲜明的反差。
已建成投产的项目一期组团,轮廓相对方正,周边道路环绕,场地平整;北侧建设中的二期用地内则散步着池塘、溪流和茶山,环境优美,山水相间。二元的场地条件迫使大尺度的工业生产逻辑和有机的自然环境的在此碰撞,激活了显现与消隐这一组对立统一关系的设计方案。
一方面,项目生产工艺流水线的需要满足每条30~40米的宽度,以及150米长度的要求,这也决定了基本生产单元的巨大尺度。结合用地特征和物流货运等功能逻辑,为了尽可能保留二期用地内的自然风貌,设计将更多的生产功能整体平衡到了一期组团以及二期用地贴临外部城市道路的区域,从而在整体上构成了面向320国道与城市支路的超尺度建筑边界——显现的界面。
另一方面,作为抵抗工业对自然侵蚀的核心策略,约4万平方米的配套生活区则采用消隐退台的地景化处理方式,贴邻北侧用地边界,环绕保留的茶山和鱼塘而布置。建筑与自然山体顺势衔接,有机融合。人类生活的适度介入和自然的延续留存在此碰撞,若隐若现的建筑和生活工作于此间的人们将有可能在此共同构成一副新型产业聚落的有趣图景。
巨幅的界面和流动的内院 一期用地作为项目整体布局的开端,拥有着占总长1/3的约330米的沿国道界面,用地内规划全部布置生产单元。设计通过将生产单元整体性围合形成回字形空间,对外屏蔽了国道的噪声干扰,对内则形成稳定静谧的园区内环境。面向川流不息的320国道,4层的生产单元体量连续布置,构成了一个20米高,330米长的超尺度边界,向来往的车流和人流显示着现代工业的力量感和存在感。
为保持厂区内部生产流水线的高效性,设计将服务型功能从生产流水线上剥离开来集中布置,并向内院外凸形成鼓包。在提升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园区内庭院的视觉层次。
外凸的辅助空间被处理成多个曲线单元,构成了流动的内院界面,会议、管理等配套功能则以外凸玻璃盒子的形式穿插其间,削弱了带有极强逻辑的性的立面标准单元所带来的单调感。
材料的特质和建构的工艺 面向320国道的连续城市界面提供了建筑师以巨大的画布,设计提炼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绘画意象,尝试在这一超尺度界面上进行巨幅的抽象山水画卷演绎。
设计采用了物理性能良好的手工陶土砖作为项目的基底材料,四皮砖的相叠成组并错位交织,形成了超尺度的红色“画布”。在砖孔之中则综合运用旋转、填充等不同砌筑效果所形成的光影变化来映射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点提、勾勒、铺垫、皴染等绘画技法。
特制的陶土砖采取经二次加工方可拆解成建造所需的基本单元。拆解砖块时所产生的随机断面效果和原有砖块的光面效果混合搭配,营造出粗糙度不同的墙面和不同的墙面阴影明暗度,进一步丰富了视觉的层次。
逻辑清晰而多样化的砖造技法与建构工艺,在建筑的南向主立面上抽象地还原了《富春山居图》中的“山体”意向,构建出细腻生动的跨界艺术表现形式。
散点透视的多层叠加 传统的中国画是一种基于散点透视的艺术创作,其呈现出的扁平感与人类的真实视觉深度形成了反差。建筑师尝试结合场地特质,通过深度空间内的多层视觉元素叠加,来还原这种非日常的扁平视觉艺术效果。设计以场地的远山背景为自然远景,以建筑的立面砖筑肌理为画面中景、以建筑与320国道之间的30米宽绿化隔离带为前景,并通过的堆坡、植树、组栽等场地和景观处理方式的来重构一处人们可步行进入感知体验的近景。
“可游”的近景、“可观”的中景、“远眺”的背景,在不同的视角下组合成不同的视觉体验场景,并提供往来的行人和车辆以强烈的非日常视觉体验。
与此同时,整个项目的另一种表情——二期工程面向自然的消隐界面,仍在保护场地生态的指导思想下小心翼翼地推进。对于正不断强调产业升级和新型工业重要性的今天而言,这一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二期产业聚落或许具备着更大的现实意义。
推荐作品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