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屋 槃达建筑事务所
2018-10-04 17:00
在理想家中国大展(House Vision China)的 MINI LIVING Urban Cabin 项目中,MINI 展示了如何发挥潜能,以最小的空间成就最优化的居住环境。在落地北京的理想家中国大展上,MINI 与建筑师孙大勇合作,设计并展示具有微公寓概念的 MINI LIVING Urban Cabin 项目。
© Laurian Ghinitoiu
Urban Cabin 是一个灵活的临时性建筑系列,在仅仅15平方米内探索多种可能性,其设计理念之一在于将不同地区的文化与身份特质认同融入各个案例之中。尽管空间紧凑:前两个部分是两个模块化单元,其中一个充作卧室与起居室之用,另一个担当着厨房与卫生间的功能,而第三个部分则是个极能体现装置特色的实验性空间。MINI 将其定义为“空白空间”,由各个 Urban Cabin 所在地的受邀建筑师赋予其主题,结合当地特色进行设计。
© Laurian Ghinitoiu
建筑外部的阳光板构成两个功能性空间的立面为建筑创造了半透明的效果,白天与夜晚不同的光线让建筑的表情充满戏剧性变化围。建筑内部,建筑师将木与现代材料结合,在视觉上呈现出重重惊喜。 MINl 秉承的理念 ― “空间的创意使用” ― 在每一个聪慧的细节中彰显,充分实现了节约空间的目标:通过推拉、折叠、滑动等机制,日间与夜间的不同使用场景得以轻松切换。舷窗、移门和翻转搁架让居住者灵活地打通或区隔私密与公共空间: Urban Cabin 向外延伸,这也贯彻了 MINI LVING 的另一个基本理念。
Urban Cabin 的探索不局限于应对城市空间的日益紧缺、住房价格的不断上升以及生活质量的随之下降,项目也致力于打破世界各地建筑项目的同质化、重拾文化的多元与变换。北京 Urban Cabin 的受邀中国建筑师孙大勇在“空白空间”中注入了老北京建筑文化中重要而独特的元素:胡同。
建筑师孙大勇认为:家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既反射着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同时也反射着个体生活情感。胡同是北京人的生活空间,在过去的城市发展中随着人口的增长,四合院的空间不断被人为的扩建,自然空间被压缩的越来越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临时搭建的棚屋混合成了一种全新的城市肌理。在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年轻家庭成员的外迁,胡同空间将会越来越多的被空置,如何面对这些临时搭建的棚屋是对胡同未来空间规划的新课题。同时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个体的记忆也在慢慢消失。 80后们儿时在胡同中荡秋千、弹弹珠的场景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作为建筑师,孙大勇希望能够保留住胡同在历史发展中留下的印记,因为它们承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和个体的生活经历。我们通过找回七巧板、万花筒、秋千等这些儿时的玩具,利用它们的特点放大它们的尺度,让它们融入公共空间。不仅为人们提供新的使用空间的方式,还让人们在这些空间中能够找回童年的记忆。转角处的“空白空间”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为游客提供休息、交流和体验的功能。根据场地中鸟巢的方向和树木的方向,转角的空间由多个观景窗组成,在空间的内部仰望可以看到周围的环境以及鸟巢和树木交织在一起的图像。就像是小时候玩的潜望镜和万花筒。在观景窗下面布置了秋千,可以让人们坐在秋千上晃动时仰望上面的动态图像。
© Laurian Ghinitoiu
© Laurian Ghinitoiu
© Laurian Ghinitoiu
在传统的胡同里,人们习惯了水平视线的欣赏,而在这样新的空间中,人们有机会用垂直向的角度欣赏周围的环境。建筑师孙大勇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参观者去体验那些曾经生活在杂乱的四合院屋顶上临时搭建的棚屋内的人们的视角。让人们看见远方的同时也能看到过去。所以建筑师为这个房子起了另外一个名字“望远家”。如果未来“望远家”真的能够在现实的胡同中建成的话,它应该能是一个老少皆宜的场所,既能让老人静静的坐下来回忆,也能让小孩子在天真无邪的玩耍中畅想未来。“望远宅”的含义即能在这里望见周围的风景,也能望见人们记忆深处的内心。响应本届理想家中国大展的主题《新重力》 ( New Gravity ) , Urban Cabin 通过展现胡同的当代诊释,赞美中国历史悠久的胡同人居理念。
推荐作品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