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空间——工作室改造项目 北京普罗建筑
2018-09-05 00:00
城市中一间100平米的空间究竟可以做什么?
它可能是15人的办公室,可能是20人的中型会议室,可能是30人的小型沙龙,可能是流动的艺术品展示空间,可能是几间休息打盹儿的包间,可能是一间工艺品制作车间,可能是一间小型图书馆,可能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可能是摄影棚,可能是宠物店,可能是一个空无一物的空间,还可能是堆满货物的仓库……
我们总是讨论城市中“家”的重要性,而占据人生多半时间的办公室就应该是死气沉沉的吗?
office PROJECT 普罗建筑租下了一个100平米的空间作为工作室,并拿自己的空间作为实验样本,做了一个空间可能性的测试,打造了一个“活”的空间,并将它命名为“潮汐空间”。
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潮汐是当下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通过人自身所处的地理空间在短时间内的剧烈变化,使人的生活与心理处于一种潮汐的状态。
他的引力来自于中国城市与乡村能量的巨大失衡。这样的能量失衡,往往通过城市空间的潮汐现象表现出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词汇出现。“潮汐效应”是指工作时间人们在CBD区域大量聚集,下班后又向居民区大量迁徙的现象。而“潮汐车道”这样的交通措施也应运而生。城市空间渐渐被巨大的基础设施所取代。潮汐现象出现说明了城市空间利用率的不平衡。空间单一化的功能造成了社会价值的巨大消耗和浪费。
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否在一个空间内部实现多重的功能,增加一个潮汐般的时间线。将城市中的潮汐势能在单一空间中得到释放,增加空间的复合价值呢?功能能否被类型和形态组织模式所取代呢?在这样的思考体系中,一切坚固的东西烟消云散了。在atlier Bow-wow所著的《东京制造》一书中,各种城市功能的杂交体,自我生长出了特殊的形态。每一个杂交体都包含了几种不同的世界。白天的世界与黑夜的世界,醒着与睡着的世界,看到的与想到的世界。彼此交织。于是家的形态在瓦解,办公室的功能也在瓦解。城市中出现了潮汐空间。
▽ 在一个空间内部实现多重的功能
作为一个初创的设计工作室,工作室的功能性和可适应性非常重要。由于项目和人员的不断变化,所需要的空间可能每周都有所不同,同时,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团队架构会产生。固定的空间格局将不能适应快速变化和进化的工作体系和结构。除了工作室日常工作要求,休息,阅读,交流,会议,做模型实验,聚餐,电影,沙龙等辅助生活功能变得尤为重要。上午进行模型制作,中午围坐在一起吃个午餐,下午在会议室接待甲方,晚上大家一起开个设计沙龙,这些功能如果都需要一个单独的空间,势必会造成很大的空间浪费,因为我们很少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如果将这些功能空间作为独立的功能块,在整个空间中随机分布。随时调整位置和组合,就能充分的节约空间,使空间功能不成为一种负担。
设计利用集装箱概念体系。“集装”箱是一个纯粹的空间概念体。集装箱通过合理的尺寸将货物进行最极致化的装载,使航运的效率最大化。“集装”箱 办公空间同样利用了这个理念。将所需空间功能“集装”入一个标准20尺的海运集装箱。在不需要使用到这些功能时,四个部分及合成一个完整箱体,最大化集约剩余空间。需要使用功能时,通过底部滑轮随意组合空间形式,制造出千变万化的空间体验。 为了方便在工作室内部施工箱体。箱体系统设计为全栓接结构体系。在工厂预制好建筑构件后,由工人分别搬运至三层工作室区域组装,避免了大型机械的吊装。整个组装过程用时3小时。可再次拆卸搬运去下一个工作空间,不产生建筑废料。 集装箱赋予了工作室一种临时性的氛围,增强团队工作的专注度和工作室设计理念的凝结度。
设计公司:北京普罗建筑 officePROJECT
办公空间 改造 集装箱
推荐作品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