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老胡同住房改造︱基本联合工作室
2017-05-12 00:00
西绒线胡同区域,看起来就像北京内城其他的地方。临近的街区,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类型学特征。点状的高层住宅,低层板式群落住区,临近长安街的宏伟建筑,他们和被保留的一部分胡同大杂院区域互相毗邻。对于区域真正的居住者和使用者而言,他们并不太在乎历史,同样也不太在乎家门之外的公共场所、街道、花园和自己家的关系。从建筑尺度上看,被改造的房舍和院子也有类似的问题。
被改造的房舍只有30平方米,在近些年的私搭乱建过程中,被若干个临院的房子挤在中间。导致房子除了向南两米多宽的立面面对室外,其他墙面几乎全变成了不同居所之间的内墙,无法开窗,没有光线,也不能通风。这个只有30平方米几乎不能通风,采光严重不足的房子, 要被一对年轻夫妇和他们6岁的小朋友来居住,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为了回应这种场所互相隔绝和断裂的状况,设计通过植入一系列易建造的微型建筑单元。使原有建筑发生微妙的变化,产生新的建筑体系。同时,这种新旧元素的共同作用,也为过去和现在做了时间性的联结。为这个三人小家庭提供了一处舒适又充满趣味的生活空间。
第一个建筑单元是院子里出挑阳光板屋顶的廊子。设计通过调整屋门的位置和在院子中加建这个出挑的廊子,把进院大门,门房,院子和屋子连接起来,并在室外院子里创造了新的积极的场所。
院子里出挑阳光板屋顶的廊子
第二个建筑单元是个双坡顶的棚子。或者棚子也可以被视作一个有进深和内部空间的建筑立面。这个埋伏在原来3米3高檐下的棚子,首先最大化的扩大了建筑向南的采光面。同时把空调,烟道这些建筑设施包含进入它的体系内。使原有坡屋顶旧结构不被破坏。
双坡顶的棚子扩大了建筑向南的采光面
最重要的是,沿着窗户,在屋里和屋外都设置了连续的长台面。天气好的时候打开窗户。建筑的立面变成了一张大桌子。人们可以围绕这张介于室内和室外之间的大桌子展开各种活动。由于室内面积过小,这个策略也得以把一部分室内活动拉到院子里。
人们可以围绕这张介于室内和室外之间的大桌子展开各种活动
第三个建筑单元是儿童房,它包括一个不大的二层平台,和伸出屋面的一个小采光顶。由于6岁孩子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室内的局部被分割成上下两层,由这个新增加的建筑单元来实现。下面是主卧,淋浴间和卫生间,上面则是儿童的独立王国。
包括一个不大的二层平台,和伸出屋面的一个小采光顶的儿童房
采光顶大大弥补了室内里侧没有通风和采光的局面,在北侧墙上几乎无法开窗的情况下,为南北通风建立了通道。同时,局部屋顶的抬起,也让孩子的空间不至过于低矮压抑。结构构件尽量轻巧,构造尽量简单的形式感。
项目类型:住宅改造 面积:32㎡ 完工年份:2016 建筑师: 成直 摄影:成直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