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坊三变 – 嘉兴喜悦公社,浙江 / 安道设计·赞建筑
2018-11-22 18:30
在中国的城市经历了巨大的建设急进、伴生出诸多失望和矛盾之后,中国的建筑师们在乡村建设这个问题上显得小心翼翼。如果说中国当代的城市化还有一些国外经验可以搬抄,中国的现代乡村营造则完全一张自定义的考卷,目前只见单点突破,不见树木成林。
在这个范例中,来自安道设计赞 · 建筑的团队通过用现代的设计完成现代农业自身的空间升级、为城市人口回到乡村消费提供别致的空间载体、用场所的创新去点亮乡村文化的创意火花三个步步为营的设计策略,为我们揭示了一种基于现代建筑理论和建造框架的实施可能性。
千百年来,农业是中华文明的基本生产形态和组织形态,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村成为人口流失的区域,农业生产、加工、消费的基本空间没有与现代设计同步,这种落差直接反映了农村面貌的落后。所以本案设计的“第一变”,在于将简陋的农作物大棚“变身”为现代农业的加工和体验场所,是为“食集”。
喜悦农场的食集空间提供了丰富农产品“在地食用”的生产方式,有机蔬菜、麦沙拉、冷压果蔬汁等食材均来于建筑场外田地的即时采摘,以精简的制作工序保障轻食最佳的新鲜度,在第一时间还原当地农场品的美味。
这种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促使建筑师采用基于现代建筑模数概念的设计框架来完成空间的初步意向。设计首先强化了建筑的外部形象,几何序列的大棚坡屋顶和单元重复的元素,营造出独特的韵律感。攀援绿植为整个外立面赋予了浓浓“绿意”。建筑顶部天窗设有活动遮阳系统,白天可为活动场地遮阳隔热,冬季增加日照,起到保温作用。
这个过程没有太多复杂的技术壁垒,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带有风扇的水帘系统,利用风扇吹动水帘,导致水蒸发吸热的原理,从而达到夏季通风降温效果。整个公社的建造方式具备高度的施工完成度,简便可行,回应着农业空间的可持续和复制性。
除了通往嘉兴的高速公路,另一条叫做“互联网”的高速公路也为喜悦公社这处网红之地带来了人流和信息。自公社开放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手作文化节、轻食文化节等活动,给数以千计的人们带来互动体验。也许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会出现更多的版本,以一种艺术与消费结合的方式,轻松、愉悦、温暖地传递田园之美。
只有农业品的“食集”显然还不够。建筑师和公社业主都意识到一个更有价值的话题:如何与城市实现更多的“消费置换”。 中国农业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那么,城市人口在闲暇时光回到农村进行消费,却是新时代下的体验趋势。嘉兴距离上海、杭州、苏州三座大城市均只有一小时车程,这里有着城市不可比拟的阳光和绿意。但消费空间得以成立的前提之一,是城市对乡村的认同,这种认同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也依赖于物理空间的美学框架。
本案在层高六米的空间里,以一米见方的结构单元堆叠形成立体景观,打造出开放而内向的购物场所,是为“市集”:它市集汲取了传统市集形式,贸易点散落在大棚下的各个角落,并在局部形成街巷。琳琅满目的有机农产品和精加工的农副产品、服饰、布艺等等,向都市人群传递了一份绿色、原质的健康理念。
设计的布局进一步从传统民居文化中提取“聚族而居”的村落概念,在整体空间的上方构建错落有致的活动空间,而下部作为辅助功能,提供聚会、接待、轻食加工间等空间,丰富了市集的服务概念。
在“食集”和“市集”的基础上,本案的第三步也是最有难度的一步,在于挑战场地未来的某种新的可能性,是为“艺集”。 在城市资本对乡土中国重新格式化的未来,中国农村的空间机会并不完全依赖农产品生产和城市人口的度假消费。只要有机会,中国乡村的真正魅力更可能来自基于农业特征的创意艺术产业——有产业才会有持续的人气,乐业安居才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农村的环境品质。
▼模数空间是整座有机农场的逻辑所在,也回应着现代主义从城市到乡村的影响力
▼平面布局概念图
项目名称:嘉兴七星喜悦田园综合体展示中心 开发单位:嘉兴喜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七星街道潭湘路 项目规模: 2000㎡ 设计/竣工:2018 / 2018 设计公司:安道设计集团 · 赞建筑 主持建筑师:朱晓飞 设计团队:马晴、吴涵、庞湛、李晓玉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