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侯家镇文化活动中心,上海 / 空间里建筑设计事务所
2018-10-05 17:30
第一次来到崇明是2017年的初春,我们的任务是把这块场地和这些年迈的老房子改造成具有江南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场地的西侧是居民楼,南侧是侯家镇的行政服务单元,东侧毗邻河道,北侧紧挨着农田。场地内有5栋房屋由西至东排列,由于是不同时期建造的,房屋的前后位置及高低都参差不齐,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基沉降、墙面断裂、屋面塌陷等问题,尤其是东侧两栋民房早已是破旧不堪的危房。场地的中央有4棵老樟树,樟树的东侧区域原先是一个自来水厂,从远处就能望见遗存下来的水塔。
崇明岛作为一座生态旅游岛,主要产业是农业和旅游业,年轻人大多外出生活工作,常住的居民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和儿童,时间充裕的居民们缺少的就是社区附近的娱乐活动场所。喝茶聊天、打牌下棋、读书看报、书法绘画、活动健身、自娱自乐的唱戏和舞蹈,这些普通的娱乐活动才是他们的刚需。除了满足任务书上空间功能分布要求,我们还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向街道开放的社区公园,为居民提供自发聚集的空间。这里的房子不同于市区里高大上的文化建筑,而是带着民居建筑所特有的亲近感,让居民们体会到这里是“我们的家”。
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造型上,屋顶都是建筑永恒的话题。它遮阳避雨,保证了建筑的舒适性,同时也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视觉元素,形状、材质、比例掌管着建筑之美。小时候生活在老房子里,房屋之间夹杂的很多不可命名的檐下灰空间,而后又曾看到江南水镇河畔回廊下居民的生活状态;在日本传统建筑中屋檐下观庭小憩;感受斯里兰卡建筑师巴瓦在一个屋顶下组织起的开放空间,这些都让人感受到屋檐下的空间中包含着一种日常生活的魅力。
场地原有建筑的造型、尺度以及构造都具有非常典型的地域风格,故无意抹去这种在世的本土特色,只在此基础之上加上木结构的屋顶,使空间尺度更加贴近民居建筑的身体感受;并按照相应的建筑外墙决定合适的木柱跨度,木檩条、椽条的尺寸、比例以及构造,以满足结构力学的需求。这里形式在追寻功能的同时,也在追寻一种老百姓也能一眼就感知到的东方韵味。
在设计初期,设计师思考着如何在这些房间之间设计一条互通的交通动线,檐廊的设计想法就应运而生。屋檐顺着现有建筑的屋面坡度挑出,檐口高度压至2.3米,檐廊将各栋建筑连接起来;直到东侧河畔,檐廊则转变为回廊,形成了连续的半户外空间,为人们提供交流、休憩、观景的场所。房子南面面向开放的活动场地,北面是围墙围合的后院,房子之间设计两处通往后院的过廊。
河畔是风的通道,看着河岸质朴的景色是一种享受,因此也是人们纳凉休憩的最佳场所。独柱回廊的结构设计灵感来源于户外遮阳伞,长20米、宽4.8米的大屋顶连接着檐廊,两根木柱夹着木梁的柱构造能有效抵抗侧向风力,使整体结构更稳定,同时也比使用一根截面尺寸更大的木柱,在视觉上要轻薄很多。独柱回廊的设计旨在最大程度减少立面上的结构构件,让户外空间更为通透开放。
檐廊带来了半户外空间,但同时也遮挡了南向窗户的采光,于是天窗的设计就随之产生。设计师希望室内是个明亮的空间,白天可以不开灯,完全依靠自然天光,也尽量让冬天有更多的阳光能进入室内。同时为了避免太阳光线过强而干扰室内的活动,最终决定用磨砂玻璃,让光线散射进入室内。另外使用稻草漆(麻刀灰)批墙,让空间弥漫着柔和的光线。
▼手绘一层平面图
▼手绘二层平面图
设计公司:空间里 位置: 中国 类型: 建筑 景观 材料: 地面材料 木材 混凝土 石材 硬质铺装 标签:Shanghai 上海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