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 新作 – 北京利星行中心 首
2018-07-27 14:33
隈研吾:再大的建筑也是由小尺度累积而成,理想的建筑应该有治愈人心之效。
1、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小/大”,呼应了您从小(材料,做法)到大(体量)以及由大(体量)到小(材料)的设计思考,请问您是如何决定并且开始一个设计的呢? 场所会告诉我很多东西。我每到一处基地,看着周边环绕的树木或汩汩流淌的溪水,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要用何种材料。砖瓦还是木头?场所会为我提供线索。决定了材料后,我会开始考虑如何将材料组合成一栋建筑,这也是我和其他建筑师不同的地方。其他建筑师往往会从形式或者平面图入手进行设计,而我最先考虑的,是材料。
2 、这样的设计理念在利星行中心的设计中有何体现? 利星行中心的设计中,首先关注的是中部巨大的庭院。我围绕它设计了三栋建筑,像中国的三合院一样。然后我考虑在建筑内部也设置一些庭院,如门厅处的竹园;而宽阔的餐厅本身就如同一个庭院,配合庭院设计的木纹墙面更为空间增添了几分自然气息。建筑不是一个单纯的人造物,我把建筑本身当成自然的庭院,建造了这座酒店。
利星行中心是一个以城市森林公园为核心的国际甲级写字楼及五星级酒店综合体。设计师希望将建筑和绿化融为一体,将传统北京四合院的一边打开,形成一座更具开放感的“三合院”,将中国传统的人文地理特色和现代都市的活力宁静巧妙地融入设计之中。身处其间,是都市也是自然,带来一种“大隐隐于世”的绝妙体验。
3 、利星行中心是您在北京规模最大的建筑设计作品之一,它的设计和其他项目相比有什么不同和突破? 这是我第一次在建筑中真正建造一个庭院。对于北京这样繁忙的大都市来说,在建筑中建造庭院的想法并不少见,如传统的四合院,就是把庭院建在建筑中间。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在建筑外面创造一个自然的环境实在是太困难了,所以很多人选择在建筑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自然。我从中汲取了许多灵感,运用到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中。
建筑的廊柱是都市中的现代树林,阳光穿过廊柱抵达建筑内部,营造出一种自然森林的意境。在这里,真实的树木被石材取代,为了找到有树木纹路的石材以配合整体的环境,设计师颇费周折,最终实现了在现实环境中创造多样性和协调性的设计初衷。
4 、您在北京有许多建成项目,对于让建筑融入北京这样的城市环境,您有什么经验和想法? 我在前门的事务所周围是形形色色的四合院,因此我保留了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并更进一步将它改造成了一座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新四合院。
与传统的封闭四合院不同,我希望创造一座开放的四合院,因此我用铝制幕帘替代了原本的砖墙,使得建筑的一半和道路联系在了一起。砖墙是工人一块一块垒制而成的,我设计的铝幕也要一块一块拼接成最后形态,这点和砖十分相似。而这片铝幕,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来说,就是现代的砖墙。
5、对您来说理想的尺度是什么? 无论是多大的建筑,都是由人们触手可及的尺度累积而成的。比如利星行中心标志性的木制墙面,就是由接近人尺度的木板拼接而成的。用符合人体感受的小尺度物件去进行建造,对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6、什么是您心中建筑的终极形态? 美不是建筑的终极形态,建筑最终应该能够治愈人的心灵。当今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治愈人心的建筑就显得更为必要了。无论大小,我希望做出能让人感到平和舒适的建筑。而庭院,在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中都有这样的功效。一草一木,不仅美观,更可以带来心灵的宁静。为了这份宁静,我们必须找回属于自己的庭院。
关于“小/大”展 Kengo Kuma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隈研吾建筑艺术展的主题为“小/大”,展示了隈研吾许多经典建筑设计案例,传达了他对于建筑体量和材料在大小两个尺度上的辩证思考。展览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多个1:1节点模型,让人们不用出行,就可以在这个精心布置的展馆中感受到隈研吾建筑设计的魅力。
长城脚下公社茶室1:1模型,正对建筑间的庭院,富有自然的意境
隈研吾设计的木结构节点体现建筑师对于材料和建筑体量之间关系的思考
部分展品
建筑设计:隈研吾 设计时间:2018年 项目位置:北京,中国 信息来源:谷德
下载